宁夏回族“山花儿”的基本特征
本文关键词:宁夏回族“山花儿”的基本特征
【摘要】:"山花儿"是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回族山歌之一种,俗称"干花儿"等。"山花儿"受回族宗教文化及特定地域之影响,呈现出多元、复杂之特征。本文以为"山花儿"之音调母题源自甘肃临夏的"河州令",并就此从民俗特征、文学特征、音乐特征诸方面,对"山花儿"进行初步探析。
【作者单位】: 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系;
【关键词】: 山花儿 民俗特征 文学特征 音乐特征
【基金】:宁夏师范学院项目基金资助文章,项目批准号:YB2011013
【分类号】:J607
【正文快照】: “山花儿”,山歌的一种,俗称干花儿、山曲、野花儿、土花儿,主要流行于宁夏南部六盘山区的回族聚居地区。“山花儿”既是音乐事项,也是六盘山区的重要文化现象。故将其置于一个文化,进行全面性研究,方可较为准确地把握其文化内涵。作为该地区流行较广的山歌,“山花儿”具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卜锡文;河湟花儿体系的确立及其概貌[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2 张君仁;“山花儿”及其若干问题[J];中国音乐;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宁;钱永平;;现代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研究——以羌族“释比”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2 严然;吴丹;;石林彝族刺绣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方潇;;法律与自然、社会:天学视野的关联及其现代意蕴[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4 吕小琴;;进一步深化会馆研究的力作——评王日根《中国会馆史》[J];安徽史学;2008年03期
5 蒋星梅;;侗族的农耕祭祀与节日民俗[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赵昀峰;;浅议历史人类学与田野调查——从早期西方人类学起源谈起[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7 黄善强;;龙歌文化初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8 周洪;;广告的非宗教性信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9 夏杰平;;“宗教”概念的人类学阐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0期
10 唐雪莲;郭雯;;“御宅族”大学生的人际传播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汝能;;发展检察文化促进执法规范的思考[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孙彩燕;;儒家“孝悌”观的当代反思[A];龙江春秋——黑水文化论集之六[C];2009年
3 谭晓霞;;现代背景下的八宝镇巫术现状浅析[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陈丽琴;;西林民间艺术生态探论[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5 卓高生;;现代社会公益精神价值的多维审视[A];浙江省社会学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谭志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中国饮食文化研究[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雷国强;;畲族盘瓠传说的原始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初探[A];畲族文化研究(上册)[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鹏;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汉族移民文化变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振华;人际信任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伍先成;民族文化保持的影像到场[D];云南大学;2010年
6 张国栋;中华武术现代传承困境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田应仟;中等职业教育与民族社区共生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王许人;新塘乡土家族仪典文化与教育法实施的关系分析[D];西南大学;2009年
9 罗利群;人神交往中的教育[D];西南大学;2011年
10 田夏彪;文化认同视域下大理白族教育互补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三三;基于新农村视角下的农民宗教信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晏卿;黑龙江皮影艺术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璐璐;论1919-1920年《晨报副刊》对女性问题的讨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均利;清代外销画表现的民俗文化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09年
5 万觉鸣;技术创新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蒋红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的困境及纾解[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李智勇;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作用及实施途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盛毓;论学校管理中的文化自觉及其运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新亚;论唐初河陇地区经济的繁荣[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2 E·格雷贝 ,孙国荣;音乐人类学[J];中国音乐;1983年03期
3 李友谋;我国原始艺术的成就[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4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德三;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论[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墨白;刘勰论文学的形象性特征[J];大连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张凯;;含蓄蕴藉 典雅凝炼——《礼记》语言的文学特征浅探[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4 黄绍勋;;文学特征的三维结构[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5 张洵;《世说新语》的文学特征[J];内蒙古电大学刊;1992年01期
6 吴红光;;短信文学研究综述[J];襄樊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7 李万立;;弥尔顿《失乐园》的文学特征[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8 彭知辉;;论《资治通鉴》的文学特征[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蒲生华;;青藏地区谜语特征探微[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刘凤泉;论韩非政论的文学特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海荣;;论北方游牧民族民俗特征及功能[A];中国·内蒙古第四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王行恭;;台湾设计表现中的民俗美学[A];“岁寒三友——诗意的设计”——两岸三地中国传统图形与现代视觉设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刁建新;;新建筑环境中传统文化的表现[A];中国建筑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金坤;;《风》与《骚》的梦幻描写[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5 吴士余;;重视人物关系的典型化[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三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第三次年会论文集[C];1983年
6 朱晓进;;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7 杨晶;;新世纪文学:过去、现在与未来——“新世纪文学十年”学术研讨会纪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0.6)[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惟;端午节带动民俗产品走俏[N];文汇报;2008年
2 戴峰;戏曲与民俗的互动研究[N];文艺报;2005年
3 文言;何寄澎:“‘记’体的形成与开展—唐文新变考察之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徐瑾;朱大可:全民反讽时代来临[N];中国经营报;2007年
5 河西学院中文 杨林昕;红学研究的文化新视野[N];光明日报;2008年
6 孟德明;京东文学研讨会在三河市举行[N];河北日报;2008年
7 周国清邋龚军辉;文学期刊走出经营困境四条件[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张学昕 章蕾;青春写作的品性与局限[N];人民日报;2005年
9 毛正天 徐燕来;当前文学研究中相关问题的理论讨论[N];文艺报;2005年
10 彭中杰;艺海探珠萃英华[N];甘肃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颜湘君;中国古代小说服饰描写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红运;唐代诗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丽洁;《妙法莲华经》的一乘思想及其文学特征[D];复旦大学;2005年
4 陈靓;路易斯·厄德瑞克作品杂糅性特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林小云;《吴越春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旭青;汉代歌诗研究[D];扬州大学;2003年
7 张苑琛;传承文脉 开拓未来[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8 王晓骊;文化冲突与词的演进——唐宋词与商业文化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9 韩英姬;韩国假面剧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薇;试论宁夏六盘山区传统花儿的悲剧性特征[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梅花;白石诗的离散文学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3 卢楠;当前对于“文学边缘化”和文学地位的主要认识与思考[D];吉林大学;2008年
4 祁宝锋;宁夏六盘山地区“山花儿”及其演唱风格[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何瑶;论抗战时期大后方小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6 杨燕;秀水朱氏家族文学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7 李刚;庆阳婚丧唢呐音乐与文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金贞子;朝鲜族“唱谈”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9 周雨华;论九十年代的思想散文[D];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王丽煌;宋代闽词三论[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760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76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