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音高组织核心的控制与离散——徐占海歌剧创作中的音高组织观念及表现形态研究系列
本文关键词:论音高组织核心的控制与离散——徐占海歌剧创作中的音高组织观念及表现形态研究系列
【摘要】:本文以徐占海歌剧音乐创作研究为主线,通过剖析徐占海歌剧当中音高组织核心的控制与离散,进一步阐明其音乐创作中的音高组织观念及表现形态。尤其是作曲家在创作中对"音高组织核心"的控制技术与对其有意地予以离散的创作思维更是值得进行深入地探讨和理性的研究。通过研究,可以明显地窥测到作曲家对民族文化的遵从;对作品风格或人物性格的掌控;对新创作技法由心而发的探索;对歌剧音乐创作规律有节的采纳或断然的突破等创作意识。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作曲家对待创作过程以及创作预期的深邃、豁达、坦荡的心态和潇洒自如,轻车熟路的创作技巧。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
【关键词】: 徐占海 歌剧创作 音高组织核心 控制 离散
【分类号】:J614.1
【正文快照】: “一种被理论阐释和梳理过的艺术实践不仅显现出它固有的生命活力,更会在原有的体系或组织内进行不断地扩衍,直到将某种体系或组织(包括技法)注入作曲家的个人体验和个性风格元素后,便会以更加广阔的空间和更加强烈的脉冲对其后的艺术实践予以影响。”——徐占海进入到21世纪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定家;以本文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浅论英美新批评的形成、发展和影响[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刘万勇;论英美新批评的科学化努力[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吴时红;;论海德格尔诗学的后期转向及其意义[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7期
4 汪振军;当代文学史写作的价值之惑[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梁鸿;话语、权力和主体——关于后结构主义者福柯的理论分析[J];郴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6 张邦卫,李胜清;直面文学的式微——现代传播媒介与文学诗性空间萎缩的内在关系之审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赵山奎;从“荒诞之感”到“死亡之思”——卡夫卡的“存在”之路[J];东方论坛;2000年04期
8 蔡新乐;“含意本体论”关照下的“译意”与“意译”[J];福建外语;2000年01期
9 康响英;从接受美学观看模糊语言在文学中的语用功能[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7期
10 张邦卫;穿越理性的屏障 追寻感性的狂欢——从感性诗学的角度透视传媒批评的维度建构[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晖;从单柄眼镜到戒尺——论圣伯夫的批评方法[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2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3 蔡堂根;中国文化中的人神恋[D];浙江大学;2004年
4 许龙;钱锺书诗学思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5 王林;论田汉的戏剧译介与艺术实践[D];复旦大学;2004年
6 汤(?);当今中国的翻译政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4年
7 刘水平;大众文化:意义的生成与理论的张力[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8 赵亚珉;读者在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D];河南大学;2005年
9 李自芬;小说身体:中国现代性体验的特殊视角[D];四川大学;2005年
10 陈民;西方文学中死亡叙事的审美风貌[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胡蕾;流动中的永恒[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3 刘子岸;审美化生存[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杨宏芹;试论托马斯·曼的《浮士德博士》中DAS D(?)MONISCHE的意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严波;大众文化:重建中国文艺学的新思路[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丁兆国;戏拟与复调的寓意[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刘卫红;语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李诠林;台湾日据时期殖民作家西川满之文学考察及批判——从其台湾题材创作出发[D];华侨大学;2003年
9 兰守亭;新视野中的旧小说[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10 王建香;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诗学思想及其影响[D];湘潭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侠;;罗西娜的咏叹调演唱探析[J];音乐生活;2011年08期
2 许蕾;;韦伯《f小调第一单簧管协奏曲》解析[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刘澜;;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连续与断裂”的巴洛克[J];音乐创作;2011年04期
4 周宇;;浅谈美声唱法的形成及特点[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勇;“不富百姓誓不休”[N];人民日报;2011年
2 刘诗嵘;《塞柯与樊泽蒂》对我国歌剧创作的启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3 刘春;转身远去的皮娜·鲍什[N];中国艺术报;2009年
4 袁岚;歌剧《雷雨》看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卜大炜;探察莫扎特音乐的“DNA”[N];音乐周报;2006年
6 李瑾;话民族歌剧现状[N];音乐周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显舟;岁末回眸北京音乐戏剧[N];音乐周报;2005年
8 钱仁平;时代需要怎样的“主旋律”?[N];音乐周报;2009年
9 马进;歌剧新作《杜十娘》欲破市场难题[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虞文琴;给歌剧插上彩虹的翅膀[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喜;瓦格纳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陈丽莉;宣叙调在17-19世纪西洋歌剧中的演变[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3 陈玉;论19世纪欧洲歌剧创作中音乐戏剧性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4 易巧丽;论格什温歌剧《波基与贝丝》的艺术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江鸣;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中男中音的演唱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6 王杨;咏叹调演唱中的二度创作问题[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尹洁;莫扎特晚期三部歌剧中的女仆角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庞洁;从苔斯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的女性命运[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9 王丹;莫扎特歌剧创作中启蒙主义思想的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年
10 王旭华;西方歌剧与西方音乐剧艺术特征的比较[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091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09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