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论穆索尔斯基的《死之歌舞》

发布时间:2017-09-08 21:15

  本文关键词:论穆索尔斯基的《死之歌舞》


  更多相关文章: 《死之歌舞》 穆索尔斯基 现实主义


【摘要】: 穆索尔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伟大的作曲家。作为民族乐派“强力集团”中的一员,他致力于创作具有俄罗斯民族音乐特色的音乐。《死之歌舞》是他创作生涯后期的一部代表性的声乐套曲,虽然这部作品在作曲家生前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随着俄罗斯音乐的发展和对穆索尔斯基音乐研究的深入,这部套曲在俄罗斯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地位逐渐提高,现已成为俄罗斯艺术歌曲演唱曲目中的经典作品。目前国内对于穆索尔斯基音乐创作上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他的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和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上面,而对于他的艺术歌曲的研究很少,有关涉及到《死之歌舞》的专题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试图通过对《死之歌舞》的探索性研究,勾勒出穆索尔斯基的生活与创作经历,以及从多角度揭示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创作原则和特征。 本文共有三章: 第一章概述19世纪的俄罗斯社会的政治与文化发展,论述穆索尔斯基的生活轨迹以及音乐创作的四个阶段。以农奴制的废除为中心点,分析决定穆索尔斯基生活经历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给他的音乐创作倾向所带来的影响。 第二章论述了《死之歌舞》的创作过程、作品所涉及的情感内涵以及作曲家的创作倾向。在这个部分中,作品所涉及的情感内涵和作曲家的创作倾向是主体部分,从这两节中我们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激励穆索尔斯基创作《死之歌舞》的情感和生活背景以及在音乐创作上的指导原则和手法。 第三章是《死之歌舞》作品的音乐本体分析。从创作手法上看,作曲家用语言化的旋律、丰富多变的节奏、自由的力度变化、富有个性的和声语汇以及交织的调式体系,表达复杂与矛盾的情感体验。从表现风格上看,强烈的戏剧性、真实的画面感以及过程性和抒情性的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作品的文化折射及作曲家的艺术理想。
【关键词】:《死之歌舞》 穆索尔斯基 现实主义
【学位授予单位】:厦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0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2
  • 第一章 19 世纪的俄罗斯与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和创作12-24
  • 第一节 19 世纪的俄罗斯12-15
  • 第二节 穆索尔斯基的生平和创作15-24
  • 一、青少年时期(1839~1856)15-17
  • 二、创作早期(1856~1864)17-20
  • 三、创作中期(1865~1873)20-22
  • 四、创作后期(1874~1881)22-24
  • 第二章 《死之歌舞》的创作过程与情感内涵和艺术倾向24-36
  • 第一节 创作背景与过程24-26
  • 第二节 作品所涉及的情感内涵及艺术倾向26-36
  • 一、死亡情结26-30
  • 二、孤独的世界30-31
  • 三、以现实主义原则为主导,,融合浪漫主义精神的美学原则31-36
  • 第三章 从《死之歌舞》看穆索尔斯基的创作技法及风格36-56
  • 第一节 《死之歌舞》音乐分析36-52
  • 一、摇篮曲36-41
  • 二、小夜曲41-45
  • 三、特莱帕克45-49
  • 四、统帅49-52
  • 第二节 小结52-56
  • 一、曲式52-53
  • 二、调式与和声53
  • 三、题材、体裁、诗歌53-54
  • 四、旋律与节奏54
  • 五、风格特征54-56
  • 结 语56-58
  • 参考文献58-60
  • 附录:穆索尔斯基主要作品目录60-63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曲晶;穆索尔斯基声乐套曲《育儿室》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2 梁彦;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套曲《死之歌舞》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姜涛;穆索尔斯基艺术歌曲的和声手法及其音乐表现[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4 周营;浅析19世纪法、俄两国音乐中的现实主义[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豫川;柴科夫斯基《歌曲六首》OP.6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816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16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6f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