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文人音乐中“生命体验”的构筑与表达
本文关键词:魏晋文人音乐中“生命体验”的构筑与表达
更多相关文章: 生命体验 文人音乐 音乐活动 魏晋时期 音乐形式 文人士大夫 知识分子 庄子哲学 音乐行为 生命精神
【摘要】:正在中国古代文人两千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曾有大量音乐成分的介入。其中,观念做为音乐形式与行为的"引渡者",沉潜于实践过程的始终,酝酿出充满感性活力与文人气质的生命体验。李泽厚注意到了士大夫、伦理政教与主体情感三者的微妙关系,指出尽管"士大夫知识分子都经常是伦理政教的积极支持者、拥护者,大都赞成或主张诗文载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中央音乐学院;
【关键词】: 生命体验 文人音乐 音乐活动 魏晋时期 音乐形式 文人士大夫 知识分子 庄子哲学 音乐行为 生命精神
【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建设工程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成果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在中国古代文人两千多年的实践活动中,曾有大量音乐成分的介入。其中,观念做为音乐形式与行为的“引渡者”,沉潜于实践过程的始终,酝酿出充满感性活力与文人气质的生命体验。李泽厚注意到了士大夫、伦理政教与主体情感三者的微妙关系,指出尽管“士大夫知识分子都经常是伦理政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3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4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5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6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7 王莉;;汉乐府挽歌歌辞考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李和平;;略论古代西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吴孔军;简析孙吴时期安徽境内的山越[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琪;;花间词学本色论新探[A];2008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卢庆滨;;张旵诗歌创作与园林雅趣[A];第三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尹钧科;;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永定河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5 付开镜;;毒药与魏晋南北朝政治斗争和矛盾处理的关系(摘要)[A];毒理学史研究文集(第七集)[C];2007年
6 王丽娴;;兰亭风景的记忆与曲水的重归——兰亭文化景观变迁及保护规划思考[A];和谐共荣——传统的继承与可持续发展: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0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贞平;;唐高祖、太宗两朝外交思想初探——以“德”与“义”为中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8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曾智安;;梁鼓角横吹曲杂考[A];乐府与诗歌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乐府学(第三辑)[C];2007年
10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邹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纪赣闽粤边区的社会变迁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9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10 王剑;明代密疏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伟;北方地区十六国时期墓葬初步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4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冷淑敏;再论王绩的慕陶情结[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谢南山;秦汉时期舆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王艳芳;皮日休吴地创作与吴文化关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10 陈天e,
本文编号:847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47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