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解析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的情感性及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

发布时间:2017-09-14 10:41

  本文关键词:解析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的情感性及在声乐学习中的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练声曲》 情感性 发声练习 歌曲 意义


【摘要】: 谢尔盖·瓦西里维奇·拉赫玛尼诺夫(Sergey Vasilyevich Rakhmaninov,1873-1943),俄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各种体裁、题材的作品。其中,1912年创作的《练声曲》、(Vocalise,Op.34,No.14),是一首有着很高的演唱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无词浪漫曲,却由于无词的特殊性一直未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图从创作该《练声曲》的各种内外因条件出发,挖掘其内在强烈的情感性;以及《练声曲》在发声练习曲和歌曲之间的桥梁作用这一独特价值,开创性的运用到声乐学习中来,提高声乐学习者音乐感受能力和发声技巧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在声乐学习中由发声练习曲直接进入歌曲演唱所带来的困惑。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该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领域的现状、意义及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重点、难点等问题。 第二部分:拉赫玛尼诺夫生平及创作 该部分通过介绍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及创作生涯,让人们了解拉赫玛尼诺夫极富浪漫与传奇色彩的人生和他那集浪漫主义精神与俄罗斯情怀于一体的音乐作品。从拉赫玛尼诺夫的人生经历和音乐创作生涯中我们会发现:他是一位用灵魂来创作的音乐家,把浓郁的俄罗斯忧伤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音乐作品中,使其作品充满了伤感和浓郁的抒情性,这也是其《练声曲》具备情感性的原因之一。 第三部分: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情感性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该部分先从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产生时的政治环境、音乐文化状况、音乐美学环境等外部条件和拉赫玛尼诺夫的个人音乐风格、音乐情怀这一内部条件两方面论述了《练声曲》产生情感性的条件。然后从《练声曲》本体的各种音乐元素入手,全面的分析其情感性的具体表现。 第四部分: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情感性在声乐学习中的重大意义。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因为这一观点极少被人提及,需要创造性地研究,所以也是难点。该部分从《练声曲》“无词”的浪漫曲形式和兼有“情感性”的特点出发,对其进行大胆的设想、分析;探究其在声乐学习中对提高声乐学习者的感受能力和在发声练习曲与歌曲之间的桥梁作用,解决如今声乐学习中的一些难题,发挥《练声曲》在声乐学习中的价值。 第五部分:结语
【关键词】:《练声曲》 情感性 发声练习 歌曲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24.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
  • 一、拉赫玛尼诺夫生平及创作8-13
  • (一) 拉赫玛尼诺夫的生平8-11
  • (二) 辉煌而厚重的创作生涯11-13
  • 二、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情感性产生的条件及表现13-23
  • (一) 《练声曲》情感性产生的条件13-16
  • (二) 情感性在音乐元素上的表现16-23
  • 三、拉赫玛尼诺夫《练声曲》情感性在声乐学习中的重大意义23-30
  • (一) 加强声乐学习者的音乐感受能力23-25
  • (二) 提高声乐学习者的发声技巧25-27
  • (三) 在发声练习曲和歌曲之间的桥梁作用27-30
  • 结语30-31
  • 注释31-33
  • 参考文献33-36
  • 后记36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有成,陈万;试论气质类型与歌唱[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2 金雷;;关于高师声乐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3 王松;声乐学习中要处理好的几对辩证关系[J];长沙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 陈晓敏,王廷玉;浅谈心理因素在演唱中的重要性[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陈虎;赵开东;;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声乐教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6年10期

7 邓丽娟,张晓华;论音乐分析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石月婷;;师范院校声乐课程设置探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9 胡郁青;美声、民族唱法异同探微[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10 胡郁青;析杰出的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徐军;;多彩的旋律——论音乐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2 蔡蕾;;音乐审美教育与人的和谐发展[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杨海林;;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创新——论音乐高考中的声乐教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4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7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周雪丰;钢琴音乐的力度形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叶松荣;断裂与失衡[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2 程倩;希曼诺夫斯基钢琴前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3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4 李洁;舒曼两首钢琴套曲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小力;巴托克《第三、第四弦乐四重奏》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徐璐;美国作曲家塞缪尔·巴伯钢琴作品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8 高静 ;罗西尼对歌剧戏剧性的拓展[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9 谢颖颖 ;王昆声乐表演艺术风格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8495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495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9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