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特类乐器的音位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琉特类乐器的音位模式研究
【摘要】: 古波斯的琉特类乐器巴尔巴特,流向东西方,分为两支:一支成为欧洲的琉特琴和吉他;另一支成为中国和日本的琵琶。它们都与巴尔巴特有着渊源关系。东西方的琉特类乐器在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过程中,它们的音位模式衍生出不同的型态。 本论文以琉特类乐器的音位研究为切入点,对它们在衍变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音位界面和音位模式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对它们在音位信息量的增加、音位结构的演化等现象进行总结,进一步发掘隐藏在乐器音位背后的民族文化动因,从音位和音体系视角对琉特类乐器进行分类逻辑归纳的探索。 论文采用文献与田野相结合,图像、谱例、比较、逻辑分析、归纳等方法,对这类乐器音位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梳理,并阐释造成这种变化和丰富音位现象的文化因素和演奏生理、心理因素,从而赋予乐器学研究以新的内涵。
【关键词】:琉特类乐器 琉特音位模式 琉特音位类型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9.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绪论6-9
- 一、研究立意6
- 二、相关概念6-7
- 三、研究对象、研究范围7
- 四、研究现状7-8
-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8-9
- 第一章 欧洲琉特琴和吉他的音位模式9-25
- 第一节 增加低音弦数的欧洲琉特琴9-15
- 一、与乌德音位相似的琉特琴9-10
- 二、琉特琴低音弦的增加10-15
- 第二节 吉他的音位模式发展进程15-21
- 一、吉他的音位模式15-18
- 二、竖琴-吉他(harp-guitar)音位的嫁接模式18-21
- 第三节 多颈琉特类乐器的音位模式21-23
- 一、双面型的音位模式21-22
- 二、三个面型组合的音位模式22
- 三、四个面型组合的音位模式22-23
- 四、五个面型组合的音位模式23
- 本章小结23-25
- 第二章 东方琵琶的音位模式25-38
- 第一节 中国琵琶的音位模式及其应用价值25-34
- 一、四弦四柱琵琶的音位结构及其音位学价值26-31
- 二、半音阶齐全的现代琵琶及其操作模式31-34
- 第二节 日本琵琶音位的衍化模式34-38
- 一、日本雅乐琵琶34-35
- 二、日本盲僧琵琶35-38
- 第三章 琉特类乐器音位类型的思考38-45
- 第一节 现有琉特乐器分类原则的探讨38-40
- 第二节 琉特类乐器音位模式的分类40-45
- 一、琉特类乐器音位结构的类型40-42
- 二、琉特类乐器音位特性的沿革和演变42
- 三、琉特类乐器音位特性的类型42-45
- 结语45-46
- 参考文献46-48
- 附录一: 琉特琴发展年代简表48-49
- 附录二: 琉特琴乐器图片集49-65
- 附录三: 琉特类乐器音响节选65-66
- 后记66-67
- 附注67-7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萍;;论唐代琵琶诗之意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2 孟璐;;琵琶曲《龙船》运用的演奏技法分析(上)——琵琶曲《龙船》三个版本中运用的基本演奏技法分析[J];北方音乐;2009年03期
3 童莹;;浅论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历史演变与运动方式[J];北方音乐;2009年12期
4 童莹;;浅论琵琶左手吟揉技法的作用及运用[J];北方音乐;2010年01期
5 刘海波;;延边朝鲜族玄琴弹拨物件“竹拨”的相关问题——与《中国音乐词典·续编》商榷[J];北方音乐;2011年02期
6 杨晨;;《春江花月夜》源流考[J];北方音乐;2011年10期
7 刘晓强;;一泓古老的音乐圣泉——音乐殿堂的奇芭“蒙古民歌”[J];才智;2008年05期
8 陈雪慧;;简析唐代琵琶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9 翟继峰;王丽燕;崔志;;以“上平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朝鲜族民族音乐研究之三[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翟继峰;王丽燕;崔志;;浅析以“下界面调式”为基础的朝鲜族民歌[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珊;于洪志;徐慧;;琵琶左手指法演奏音色的声学浅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2 郭学智;;南阳汉画像中鼗鼓的图像学解读[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3 王丽莉;;色彩斑斓的民族音乐教育——印度音乐教育一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6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欢;传承古韵载新声[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冬莎;罗永辉琵琶作品《千章扫》音乐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杨文君;“时代的音符”[D];河南大学;2011年
4 马幔;“和而不同”[D];河南大学;2011年
5 周婷婷;现代琵琶演奏符号的变革及其反思[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姚益锋;西方音乐的扩散[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7 李丽;汉唐时期琵琶文化地理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琪;青州北朝背屏式佛教造像中飞天伎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韦勇军;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于楠;琵琶初级教学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747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874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