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和声学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本文关键词:高师和声学教学改革措施探讨
【摘要】:和声学是高师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也是音乐教师、音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1]4。目前,我国高师音乐专业的和声课教学存在着以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主而忽视民族调式和声内容,以和声写作为主而忽视和声分析和以和声分析为主而忽视和声写作等问题。改进和声学教学的主要措施有:处理好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的关系;充实民族调式和声内容,加强键盘和声、钢琴织体写作训练;搞好高师和声学教材建设。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 高等师范 和声学 教学改革
【分类号】:J614.1-4;G652
【正文快照】: 和声学是高师音乐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替代的专业基础课程[1]4,是音乐教师、音乐工作者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目前,高师和声教学中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1)课程内容单一,只有大小调体系和声而无民族调式和声,只有四部和声写作而无钢琴织体写作,只有和声分析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伟;;浅谈高师声乐教育的现状与走向[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陈培元;;音乐专业《和声学》教学现状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7年18期
3 陈世军;;构建“钢琴即兴伴奏”与“和声学”综合性学科体系的初步设想与实践——以河池学院为例[J];歌海;2010年04期
4 李严梅;;作曲技术与理论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成功(教育);2008年12期
5 冉晓昱,骆岭;高师和声学教学的三个重要环节[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3年04期
6 詹士华,陈言放;高师音乐教学改革困境的探讨[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2期
7 姜常亮;;对目前高师和声教学的思考[J];科技风;2008年07期
8 温旭伟;;高师《基础和声学》教学初探[J];黄河之声;2009年13期
9 潘伟;;论高等师范钢琴教学的改革[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聂席宾;;高等艺术职业院校《和声学》教改探索[J];考试(高考族);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冰;;共同课和声教学的核心——理解[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志海;;以能力为基础的高师和声学课程改革刍议[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李红梅;;《中国音乐史及欣赏》在高师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思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刘诚;;论和声分析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杜晓十;;在理论与实践间徘徊——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述评[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吴霜;;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的思维与视角[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何佳玲;;罗忠昒先生教我们学和声——浅论勋伯格和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宝华;王进;;斯波索宾小组《和声学教程》利弊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任达敏;;传统和声学的教学与教材中存在的几个问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李德隆;;和声学及和声教学的人文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囊琳 田韶东 本报记者 刁艳;教学改革成为最被关注话题[N];音乐周报;2008年
2 丁薇;舞美教学不能忽视基础课程[N];中国艺术报;2007年
3 火青 刁艳;沈阳音乐学院2006大事记[N];音乐周报;2007年
4 吴新伟 刁艳;天津音乐学院2006年大事记[N];音乐周报;2007年
5 思哲;寻找创新之路[N];中国文化报;2008年
6 晓茜;中国音乐学院:探索建设中国民族声乐教学体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刘彦佐;北京市第八届“希望杯”钢琴比赛结束[N];音乐周报;2006年
8 屈维;“音乐创造”的历史[N];音乐周报;2007年
9 彭涓;为“作曲包揽制”叫好![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十五年华小白鹭 艺术天空任翱翔[N];中国文化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付晓东;和谐与协和的历史演进与验证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晶;发展性视唱练耳教学评价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关心;高师视唱练耳课程中的钢琴伴奏渗透教学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官亚菲;将实际音乐作品引入音乐听觉训练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凤桐;孜孜以求 默默奉献[D];河南大学;2011年
5 郑刚;谈五声性调式和声的和弦结构[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潘青峰;试论高师基础和声课中和声分析教学[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武擎;不协和的相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治;四种和声分析法比较与应用[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9 张睿;研究性学习在高师和声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江姝璇;胡戈·沃尔夫艺术歌曲钢琴织体的和声技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9428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942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