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波对于生物体脑电(EEG)的影响及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7 12:52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取得了日新月异的成就,如何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手段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失眠、精神疾病及脑力疲劳等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可以直接反应大脑的神经活动状态,广泛应用于精神疾病、脑力疲劳以及失眠的监测、检测及治疗。脑电信号存在节律性极强的特点,不同的脑电节律代表大脑不同的生理和精神活动状态。脑电节律因具有“节律同步化”效应,如何调节脑电节律从而改变生物体的生理甚至精神状态是一项关系到人体健康的重要课题。次声作为一种与脑电频率相吻合的物理因子,与其他物理因子一样,可对生物体脑电带来深刻影响。探究次声波对于生物体脑电的影响及规律对于开展次声的积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减少次声对于生物的危害和进行次声防护具有重要的价值。长期以来,关于次声的研究主要认为长时间、高强度的次声暴露会导致人体的各种不良反应,甚至对人体带来伤害。哲学的辩证思维认为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次声也不例外,适当的次声刺激也会对生物体带来积极影响。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4个方面:(1)经过查阅研究次声资料,通过分析对比...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临床记录的Is脑电信号??
推出神经元时,从而形成一次电位传递。当这种离子波形成的电位传递到放置??于头皮上的电极时,利用采集设备将这些电位变化记录并放大,从而获得脑电??信号。如图2.1所示,在临床情况下,脑电图是指多个安放在电脑头皮上电极??记录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的自发电活动。??0.0?0.2?0.4?0.6?0.8?1,0??图2.?1临床记录的Is脑电信号??2.1.1脑电信号的特点??脑电波同其他信号一样,可以看作是由各类波叠加形成,具有极强的节律性。??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精神活动或者生理条件下都具有不同特征??的脑电信号。放置于头皮的电极记录到的脑电信号的主要频率在1?30Hz的范??围内(在标准临床记录技术下,低于或高于该范围的活性可能是人为导致)。为??系统研究脑电信号,临床上根据波形的不同频率将脑电图分为Alpha、Beta、Theta、??9??
次声发生装置原理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次声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志刚.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8)
[2]新西兰兔脑电的生物学特性[J]. 恽时锋,方天,董敏,赵志刚,梁磊,许龙祥,陈莉,刘彪,吴正林,田小芸,周森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06)
[3]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J]. 孙小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9 (04)
[4]针刺次声能量治病机制的分析[J]. 王西明. 中国针灸. 2009(03)
[5]8Hz次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J]. 袁华,龙华,牟翔,李玲,张美霞,葛雪松,刘静,瞿丽莉,陈景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05)
[6]基于不同频率声音刺激的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研究[J]. 孙宇舸,李丽,叶柠,徐心和.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7)
[7]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对大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J]. 唐迪,陈景藻,李玲,刘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05)
[8]次声生物学效应的相关机制[J]. 庄志强,裴兆辉,陈景藻.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4)
[9]16Hz、130dB次声对小鼠记忆功能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姜黄素的治疗作用研究[J]. 张元菊,陈景藻,杨俊峰,李玲,王斌,刘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03)
[10]次声对人体损伤之防护的研究进展[J]. 杨俊峰,范建中,陈景藻.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03)
博士论文
[1]基于脑功能网络的脑力疲劳检测技术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 李刚.山东大学 2017
[2]噪声暴露主观感受模拟、调控及脑电变化规律研究[D]. 李争光.浙江大学 2012
[3]参考电极无关技术研究[D]. 翟义然.电子科技大学 2005
[4]实验型封闭群新西兰白兔与应用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恽时锋.南京农业大学 2003
[5]环境次声测量及次声对小鼠海马部分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D]. 牟翔.第四军医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诱发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D]. 刘琳.河北科技大学 2015
[2]视听诱发脑电特征研究[D]. 严娜.山西大学 2012
[3]基于α频率光诱发的脑电(EEG)特性研究[D]. 郑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4]诱发脑电电刺激系统及其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D]. 彭杰.广东工业大学 2011
[5]基于光声诱发刺激的脑电信号特征研究[D]. 张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6]脑电信号检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D]. 黄群峰.华侨大学 2007
[7]次声对脑基本作用效应的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D]. 唐迪.第四军医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912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2.?1临床记录的Is脑电信号??
推出神经元时,从而形成一次电位传递。当这种离子波形成的电位传递到放置??于头皮上的电极时,利用采集设备将这些电位变化记录并放大,从而获得脑电??信号。如图2.1所示,在临床情况下,脑电图是指多个安放在电脑头皮上电极??记录的大脑在一段时间内的自发电活动。??0.0?0.2?0.4?0.6?0.8?1,0??图2.?1临床记录的Is脑电信号??2.1.1脑电信号的特点??脑电波同其他信号一样,可以看作是由各类波叠加形成,具有极强的节律性。??不同的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时期、不同的精神活动或者生理条件下都具有不同特征??的脑电信号。放置于头皮的电极记录到的脑电信号的主要频率在1?30Hz的范??围内(在标准临床记录技术下,低于或高于该范围的活性可能是人为导致)。为??系统研究脑电信号,临床上根据波形的不同频率将脑电图分为Alpha、Beta、Theta、??9??
次声发生装置原理示意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次声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李志刚. 实用医药杂志. 2014(08)
[2]新西兰兔脑电的生物学特性[J]. 恽时锋,方天,董敏,赵志刚,梁磊,许龙祥,陈莉,刘彪,吴正林,田小芸,周森妹.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06)
[3]诱发电位在脑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J]. 孙小斐.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09 (04)
[4]针刺次声能量治病机制的分析[J]. 王西明. 中国针灸. 2009(03)
[5]8Hz次声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和神经元再生的影响[J]. 袁华,龙华,牟翔,李玲,张美霞,葛雪松,刘静,瞿丽莉,陈景藻.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8(05)
[6]基于不同频率声音刺激的脑电信号分析方法研究[J]. 孙宇舸,李丽,叶柠,徐心和. 生命科学仪器. 2007(07)
[7]次声不同时间作用后对大鼠大脑皮质超微结构的影响[J]. 唐迪,陈景藻,李玲,刘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05)
[8]次声生物学效应的相关机制[J]. 庄志强,裴兆辉,陈景藻. 疾病控制杂志. 2005(04)
[9]16Hz、130dB次声对小鼠记忆功能和脑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姜黄素的治疗作用研究[J]. 张元菊,陈景藻,杨俊峰,李玲,王斌,刘静.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5(03)
[10]次声对人体损伤之防护的研究进展[J]. 杨俊峰,范建中,陈景藻.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4(03)
博士论文
[1]基于脑功能网络的脑力疲劳检测技术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 李刚.山东大学 2017
[2]噪声暴露主观感受模拟、调控及脑电变化规律研究[D]. 李争光.浙江大学 2012
[3]参考电极无关技术研究[D]. 翟义然.电子科技大学 2005
[4]实验型封闭群新西兰白兔与应用有关的生物学特性研究[D]. 恽时锋.南京农业大学 2003
[5]环境次声测量及次声对小鼠海马部分生物学效应实验研究[D]. 牟翔.第四军医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诱发脑电信号的采集与分析[D]. 刘琳.河北科技大学 2015
[2]视听诱发脑电特征研究[D]. 严娜.山西大学 2012
[3]基于α频率光诱发的脑电(EEG)特性研究[D]. 郑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2
[4]诱发脑电电刺激系统及其信号处理算法的研究[D]. 彭杰.广东工业大学 2011
[5]基于光声诱发刺激的脑电信号特征研究[D]. 张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10
[6]脑电信号检测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研究[D]. 黄群峰.华侨大学 2007
[7]次声对脑基本作用效应的量效关系的实验研究[D]. 唐迪.第四军医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691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06912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