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与兔BMSC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初步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9 11:18
目的研究丝素蛋白/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复合培养的结和程度及构建组织工程骨的可行性方法第一步:使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纯化得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培养,以细胞数为纵轴,时间为横轴,绘制生长曲线。第二步:判断所培养细胞是否为兔BMSC。方法是依据生长曲线取增值能力最强的一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成骨诱导分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然后碱性磷酸酶染色检验。结合两者判断是否为兔BMSC。第三步:将兔BMSC与SF/nHA在体外共同培养,构建组织工程骨模型,通过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与复合材料体外结合程度,并建立对比组(兔BMSC与骨诱导人工骨),选几个不同(2d,5d,2w)时间点,观察结合程度有何差异。第四步:再将从两种材料洗脱下来的细胞接种培养,与同条件下培养的正常的细胞作为对照,进行细胞形态和生长观察,评价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1、使用全骨髓法体外分离纯化得到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传代培养,进行成骨诱导分化,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呈多角形及圆锥形,然后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通过细胞形态、成骨诱导以及碱性磷酸酶染色可以证明本实验所培养的细胞是兔BMSC。2、...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写词表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及药物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设备
2.4 实验步骤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培养
3.2 BMSC生长曲线描绘
3.3 BMSC成骨诱导后ALP染色
3.4 粘附细胞数量计数
3.5 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3.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种材料上细胞的形态
第四章 讨论
4.1 BMSC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4.2 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
4.3 细胞的鉴定
4.4 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4.5 SF/nHA与兔BMSC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rBMSCs及成骨诱导探讨[J]. 黄涛,孟志斌,贾丙申,李俊,王挺锐,谭海涛,王晟. 广东医学. 2010(09)
[2]重组腺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 张全彬,王黎明,徐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23)
[3]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过程中椎体生物力学评价[J]. 朱雪松,张志明,毛海青,耿德春,王根林,干旻峰,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41)
[4]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材料的特征及应用[J].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沙子义,高宏阳,董威,赵峰,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9)
[5]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评价[J]. 苗军,刘春蓉,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48)
[6]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相结合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1~3代细胞生长特性[J]. 潘华,王大伟,李红波,张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42)
[7]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周晓,左朝晖,曹谊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04)
[8]组织工程学——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01)
[9]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 张真,卢晓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2(01)
[10]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J]. 杨晓芳,奚廷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01)
本文编号:3167431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縮写词表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动物及药物
2.2 主要试剂
2.3 主要设备
2.4 实验步骤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培养
3.2 BMSC生长曲线描绘
3.3 BMSC成骨诱导后ALP染色
3.4 粘附细胞数量计数
3.5 成骨细胞形态学观察
3.6 在扫描电镜下观察两种材料上细胞的形态
第四章 讨论
4.1 BMSC是具有应用前景的种子细胞
4.2 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
4.3 细胞的鉴定
4.4 复合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4.5 SF/nHA与兔BMSC构建组织工程骨的评价
第五章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rBMSCs及成骨诱导探讨[J]. 黄涛,孟志斌,贾丙申,李俊,王挺锐,谭海涛,王晟. 广东医学. 2010(09)
[2]重组腺病毒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J]. 张全彬,王黎明,徐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23)
[3]磷酸钙骨水泥填充椎体成形过程中椎体生物力学评价[J]. 朱雪松,张志明,毛海青,耿德春,王根林,干旻峰,杨惠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41)
[4]纳米羟基磷灰石及其复合生物材料的特征及应用[J]. 李瑞琦,张国平,任立中,沙子义,高宏阳,董威,赵峰,王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8(19)
[5]可注射性磷酸钙骨水泥生物相容性评价[J]. 苗军,刘春蓉,夏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48)
[6]密度梯度离心与贴壁法相结合体外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1~3代细胞生长特性[J]. 潘华,王大伟,李红波,张志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7(42)
[7]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研究进展[J]. 周晓,左朝晖,曹谊林.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06(04)
[8]组织工程学——21世纪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裴国献.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2006(01)
[9]生物材料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现状与趋势[J]. 张真,卢晓风.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2(01)
[10]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研究进展[J]. 杨晓芳,奚廷斐.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1(01)
本文编号:3167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316743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