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本文关键词:特发性脊柱侧凸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摘要】:特发性脊柱侧凸(IS)是一类至今病因尚不明确的脊柱三维畸形,受伦理学限制,动物模型是研究此类疾病病理过程与生理变化的基础。IS模型根据建立方法可大致分为病因学模型与机械方法模型两大类。病因学模型由病因学假说入手,模拟IS的病理过程与生理环境,其中硬骨鱼类模型作为非诱导侧凸模型多用于IS基因的研究;松果体切除类模型应用最多,但存在较大争议;生长激素类模型关注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导致的脊柱生长异常,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神经损伤类模型是IS病因学研究的新思路,但建模难度较大。机械方法模型则通过手术等方法直接或间接破坏脊柱正常结构导致其侧凸,包括外固定模型和内固定模型,其中内固定模型主要通过椎体钉固定术和椎体栓固术建立。各类模型都有其特点及适用性,选取合适模型至关重要。总体而言,病因学研究及探索性研究以小动物模型为主,而生物力学研究及治疗方面研究大动物模型更具优势。该文对IS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单位】: 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
【关键词】: 特发性脊柱侧凸 动物模型 病因学研究
【分类号】:R682.3;R-332
【正文快照】: 特发性脊柱侧凸(IS)是一类至今病因尚不明确的脊柱三维畸形,受伦理学限制,动物模型是研究此类疾病病理过程与生理变化的基础。一般认为,IS只在人类中发生,具有排他性,自然发生的IS在动物身上极其罕见。因此,学者们运用各种方法建立各式IS模型。根据其目的性不同可将目前已有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奇勋,张菁,王晓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1年02期
2 吴亮,邱勇;钙调蛋白与特发性脊柱侧凸[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4年04期
3 海涌,邹德威,马华松,陈晓明,彭军,陈志明,周雪峰,邵水霖,白克文,谭荣,周立宇,高音;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方式的选择[J];中华外科杂志;2004年21期
4 邱旭升,邱勇,王亚平;特发性脊柱侧凸病因学中遗传学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5年10期
5 余可谊;翁习生;;北京协和医院 “特发性脊柱侧凸系列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J];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06年04期
6 邱贵兴;赵宇;;婴幼儿特发性脊柱侧凸[J];继续医学教育;2006年12期
7 鲍瑞林;;青春期特发性脊柱侧凸非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河北医学;2006年07期
8 汪正宇;刘祖德;王成焘;;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血小板变化的研究(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9 张晶涛;李明;贺石生;;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机制的阶段性研究进展[J];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08年01期
10 杨志洲;顾苏熙;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的遗传学研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年4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海涌;鲁世保;康南;苏庆军;关立;杨晋才;孟祥龙;王庆一;;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前路矫正术[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2 刘朝晖;李子荣;李中实;崔健;聂智青;;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A];第八届全国骨科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讲义汇编[C];2005年
3 李明;方秀统;朱晓东;顾苏熙;王静杰;;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疗效的分析[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志洲;顾苏熙;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学研究进展[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杨志洲;顾苏熙;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遗传学研究进展[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6 李明;方秀统;朱晓东;顾苏熙;王静杰;;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疗效的分析[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7 陈建庭;金大地;翁科捷;江建明;瞿东滨;王吉兴;鲁凯伍;张忠民;;特发性脊柱侧凸3种分型方法的比较[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8 倪建强;李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肺功能临床研究进展[A];第二届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研讨会暨上颈椎伤病新理论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9 邱贵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进展[A];泛长江流域骨科新进展暨第九届全国骨科护理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海涌;陈晓明;康南;陈志明;鲁世保;刘玉增;周立金;;胸腰段特发性脊柱侧凸前路矫正术后胸椎的代偿矫正[A];第八届全国脊柱脊髓损伤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可谊 翁习生;北京协和医院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成绩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2 应庆;我国特发性脊柱侧凸研究成绩显著[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南京市鼓楼医院骨科主任医师 朱泽章;谁是特发性脊柱侧凸高危人群[N];健康报;2013年
4 王雪飞 段文利 余可谊;让花季少年恢复“挺拔”[N];健康报;2006年
5 余可谊 翁习生;让花季少年恢复挺拔体态[N];科技日报;2006年
6 ;青少年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自然转归[N];中国医药报;2003年
7 郑颖t,
本文编号:589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xiyixuelunwen/589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