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支气管哮喘诱导痰细菌群谱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21 11:28

  本文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诱导痰细菌群谱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支气管哮喘 16S rRNA 诱导痰 细菌谱 多样性 丰度


【摘要】: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哮喘如诊治不及时,随病程的延长可产生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气道重塑。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哮喘的发生与呼吸道细菌感染之间具有密切关系,定植于支气管黏膜上的菌群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到潜在的作用,其菌群组成能够反映和影响呼吸道是否处于正常或疾病状态。呼吸道菌群异常可能是支气管哮喘发生及加重的潜在原因之一。哮喘患者呼吸道菌群研究是一个新的领域,随着16S rRNA序列分析检测技术在临床研究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呼吸道菌群失调与哮喘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本研究首次在国内应用16S rRNA序列分析技术检测哮喘患者呼吸道细菌群谱,比较哮喘患者及健康人诱导痰细菌群谱组成的异同。 目的: 比较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诱导痰细菌菌群组成的异同。 方法: 随机入组哮喘患者39例和健康人18例,分别进行肺功能检测及痰诱导试验,挑取有效痰组织,,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并鉴定。对有效DNA标本进行细菌16S rRNA基因的V3-V5区扩增和文库构建,通过Roche454FLX+平台(BeijingGenomics Institute,BGI,深圳)对全部扩增样品进行焦磷酸测序,测序数据与物种分类数据库比对,进行OTU的物种注释,比较哮喘与健康对照组诱导痰样本细菌的组成、丰度和多样性。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 ①39例哮喘患者成功获取诱导痰27例(69.2%),18例健康对照中成功9例(50%),两组间痰诱导成功率无明显差异。 ②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33.6±25.9%vs0.8±0.6%, p0.001),而肺功能FEV1%Pred,FEV1/FVC%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71.34±20.97%vs99.35±5.98%,65.67±10.44%vs82.94±3.42%, p<0.01)。 2、诱导痰质量 27例哮喘组和9例健康对照组在痰重量(0.14±0.031g vs0.13±0.025g,p=0.474)、细胞活力(88.4±4.6%vs89.0±2.6%, p=0.892)和鳞状上皮细胞百分比(2.0±2.1%vs2.0±1.2%, p=0.541)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 3、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物种多样性分析 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OTU产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少(92.3±31.5vs107.9±15.2, p=0.016),而反应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但哮喘组有下降趋势[3.9(3.6-4.4) vs4.2(3.8-4.5), p=0.267]。 4、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细菌谱分析(门级别) ①所有痰液标本均含有6大细菌门,分别是: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梭杆菌门、放线菌门和螺旋体菌门,而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3种细菌含量达90%以上。 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放线菌门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2%(1.4%-4.7%) vs0.6%(0.4%-1.9%),P=0.02],但在拟杆菌门(27.0%±13.1%vs33.1%±10.4%)、厚壁菌门(33.8%±12.7%vs29.0%±13.8%)、变形杆菌门[26.1%(13.1%-33.9%) vs23.8%(12.3%-47.9%)]、梭杆菌门[3.2%(1.7%-8.1%) vs5.6%(4.9%-7.7%)]和螺旋体菌门[0.2%(0.1%-0.9%) vs0.4%(0.2%-1.2%)]上无显著性差异。 ③重症哮喘组与轻症哮喘组相比,拟杆菌门(23.3%±12.8%vs30.4%±13.0%)、厚壁菌门(32.7%±14.4%vs34.9%±11.4%)、变形杆菌门(30.5%±22.8%vs 24.3%±14.9%)、梭杆菌门[2.9%(1.7%-8.1%) vs3.4%(1.9%-8.0%)]、放线菌门[2.4%(1.5%-5.8%) vs2.0%(1.2%-4.4%)]和螺旋体菌门[0.2%(0.0%-0.3%) vs0.3%(0.1%-1.1%)]的丰度,均无明显差异。 5、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细菌谱分析(科级别) 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单孢菌科(2.1783±2.0111vs0, p=0.014),放线菌科(1.6593±0.2468vs0.8170±0.282, p=0.046),甲基杆菌科(0.0876±0.0359vs0.0151±0.0093, p=0.041),叶瘤菌科(0.0682±0.0343vs0.0010±0.001, p=0.032),布鲁氏菌科(0.0278±0.0156vs0.0014±0.0014,p=0.027),慢生根瘤菌科(0.0155±0.0132vs0,p=0.047)和伯克氏菌科(0.0062±0.0038vs0,p=0.047)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结论: 1.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痰液标本OTU产量下降,其中尤以重症哮喘组下降明显,反应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指数在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2.哮喘组和健康对照组痰液标本均含有6大细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变形杆菌门、螺旋体门和厚壁菌门),其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变形杆菌门3种细菌含量>90%,放线菌门在哮喘组中显著升高,其中尤以重症哮喘组升高明显。重症哮喘组拟杆菌门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值差异虽无显著性,但下降趋势明显。 3.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哮喘组小单孢菌科、放线菌科、甲基杆菌科、叶瘤菌科、布鲁氏菌科、慢生根瘤菌科和伯克氏菌科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4.重症哮喘组诱导痰细菌群谱的特征,主要表现为:Shannon指数变异范围大,OTU产量下降明显,放线菌门含量升高,拟杆菌门有下降趋势。 5.哮喘呼吸道菌群数量的异常究竟是引起气道炎症的原因,还是哮喘气道炎症所产生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16S rRNA 诱导痰 细菌谱 多样性 丰度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2.25
【目录】:
  • 中英文缩写对照5-6
  • 中文摘要6-9
  • Abstract9-13
  • 前言13-14
  • 对象与方法14-25
  • 结果25-36
  • 讨论36-41
  • 结语和展望41-42
  • 参考文献42-45
  •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专业学习及社会实践45-47
  • 综述47-55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1 哮喘控制测试(ACT 评分表)55-56
  • 附录2 华大基因测序样品检测报告56-59
  • 附录3 主要试剂的配制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莹;孔灵菲;;诱导痰检测技术及其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13期

2 周岩,张同娟;诱导痰方法分析哮喘疾病中的痰细胞[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1年04期

3 白艳玲;李丽;张春兰;杨利;赵丽;顾国忠;孙启玉;;诱导痰法用于呼吸疾病诊治40例安全性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年22期

4 王秀丽;李淑兰;;诱导痰与呼吸系统疾病[J];临床内科杂志;2008年08期

5 曹登瑞;乔钦增;唐石铜;陈志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趋化因子受体5表达的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1年01期

6 罗炜;陈桥丽;王慧;陈如冲;;不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诱导痰细胞比例的变化[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3期

7 邹外龙;;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氨溴索诱导痰的安全性探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09期

8 辛晓峰;修清玉;赵明;李子玲;宋勇;施毅;毛广平;;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J];医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7期

9 曾勉;刘凌云;张式鸿;谢灿茂;王辉;黄晓梅;;各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细胞成分与肺功能的关系[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江宏志;邓念强;杨菊妃;陈伟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诱导痰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3水平相关性研究[J];广西医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炜;王慧;陈如冲;陈桥丽;;不同雾化时间对诱导痰细胞学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赵明;辛晓峰;李子玲;宋勇;施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赵明;辛晓峰;李子玲;宋勇;施毅;;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吸入高渗盐水诱导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韩晶;胡兆秋;;诱导痰嗜酸性粒细胞检查与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关系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鲁正荣;艾涛;王次林;罗荣华;冉丛兰;;儿童哮喘患儿诱导痰液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丹媛;赖克方;;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预后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赵海金;吕燕华;梁振宇;蔡绍曦;;布地耐德-福膜特罗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诱导痰中抗菌肽LL37水平[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盛秀梅;王镇山;赵成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丽;王亚婷;蒋轶文;赵莹;孔灵菲;;长效β_2激动剂合用激素与单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和嗜酸粒细胞数和肺功能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李丽;王亚婷;蒋轶文;赵莹;孔灵菲;;长效β_2激动剂合用激素与单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白细胞介素10和嗜酸粒细胞数导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盛秀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住院患者诱导痰细胞计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2 彭亦平;诱导痰中端粒酶活性的检测与肺癌的诊断[D];江西医学院;2005年

3 蒋轶文;哮喘患者诱导痰嗜酸细胞阳离子蛋白及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4 孙明祥;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白蛋白的临床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5 张玉伟;哮喘患儿不同时期支气管诱导痰液中炎细胞变化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崔冬清;高渗盐水诱导痰评价哮喘气道炎症的意义探讨[D];暨南大学;2000年

7 叶丽红;支气管哮喘患儿诱导痰液中P物质及炎性细胞变化的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8 王艳杰;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炎症细胞分型的分析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9 许丹媛;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的诊治及预后探讨[D];广州医学院;2011年

10 彭秋凤;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诱导痰NGF和IL-4水平及气道炎症特征的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731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0731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2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