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发布时间:2017-11-01 07:39

  本文关键词: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超声与病理的相关性


  更多相关文章: 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临床 疾病模型 动物


【摘要】:目的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本文探讨家兔急性肺损伤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病理基础及其对提示病理改变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家兔双侧前胸壁分为上、下肺区,共4区;留取6只家兔每个肺区的正常胸部声像图。按0.1 ml/kg油酸注入后开始计时,动态观察每个肺区的彗星尾征并存储图像,直至1 h结束。按超声评分标准对胸部超声声像图表现进行评分;评估每个肺区的病理损伤程度,并分析与超声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6只家兔全部成功复制急性肺损伤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动物模型。油酸型动物模型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病理改变主要为弥漫性肺水肿、淤血及淤血性出血,4例可见坏死;肺水肿、淤血及淤血性出血的面积百分比自上而下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以双膈叶为著;胸部彗星尾征超声评分与病理损伤程度呈正相关(r=0.819,P0.05)。结论急性肺损伤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的组织学改变为肺水肿、淤血及淤血性出血;超声声像图显示的弥漫性彗星尾征的范围和密度,可以提示肺实质内损伤程度,对指导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超声影像科;
【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成人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病理学 临床 疾病模型 动物
【分类号】:R563.8;R445.1
【正文快照】: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injury/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LI/ARDS)是指由心源性以外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危重症。ALI和ARDS具有性质相同的病理生理改变,ALI是ARDS的早期阶段[1]。本课题组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振光,马大庆;肺小叶间隔线的基本形态和鉴别诊断[J];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2005年01期

2 陆月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析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 张丹;席修明;李唯;翟林;朱波;姜琦;;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表现初步观察[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4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刘又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4期

5 张丹;李唯;孟焱;翟林;朱波;李杰;;超声诊断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3期

6 闫丹丹;张丹;李燕东;张岚;孟焱;翟林;邢锦;;家兔胸部弥漫性彗星尾征模型的建立[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4年2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星;郑丰杰;;急性肺损伤中医学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探讨[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年01期

2 王有贵;;2145例胸部创伤的诊治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张宝民;孙艳;徐继来;潘利平;;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34例临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4 郑丰杰;李宇航;王庆国;李丽娜;计烨;;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核因子Kappa 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年07期

5 陈新;许睿;陈荣昌;岑燕遗;于化鹏;钟南山;;不同干预措施对犬急性肺损伤早期中枢驱动和呼吸应答的影响[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年05期

6 徐f ,陈雪梅,黄桃,周发春;无创性正压通气治疗肺挫伤所致急性肺损伤[J];重庆医学;2005年03期

7 冉鹏;;肺挫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J];重庆医学;2008年16期

8 陈涛;;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并呼吸窘迫综合征25例观察[J];重庆医学;2009年21期

9 瞿星光;龚勋;周刚;张蓉;张朝晖;;早期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显性吸入性肺炎致ARDS 29例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1年04期

10 郑琪琪;唐丽;杨国辉;;肿瘤晚期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死亡29例原因探讨[J];重庆医学;2011年2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明根;夏书香;崔青松;刘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相关性因素研究[A];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2 王蕾;王刚;李廷谦;;参芪扶正注射液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一)[C];2004年

3 向国霞;毛兵;李廷谦;王刚;王蕾;;大黄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VEGF表达的影响[A];第七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二)[C];2004年

4 苏景深;孙增涛;刘恩顺;刘伟;关鹏;;不同治法对ALI/ARDS大鼠炎性相关因子作用的影响[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蒋龙元;周天恩;张萌;杨正飞;;早期乳酸清除率和乳酸脱氢酶对急性肺损伤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八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首届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王庆国;李宇航;郑丰杰;许红;蔡大勇;李丽娜;李鹏英;;清热解毒药配伍桔梗汤对急性肺损伤模型治疗作用的实验观察[A];仲景医学求真(续一)——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五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何娟;徐达;王祥慧;周佩军;杨婉花;;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炎的临床评价[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药学工作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王秀香;杨敬平;孙德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机械通气时机与病死率[A];培养创新型人才、推进科技创新、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年

9 何娟;徐达;王祥慧;周佩军;杨婉花;;免疫球蛋白辅助治疗肾移植术后肺炎的临床评价[A];2013年中国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九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陈义磊;张闽光;王俊;詹迎江;陈建础;;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肺部CT表现及临床意义[A];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伟栋;完全液体通气技术治疗乳猪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王雪慧;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相关炎性因子及核转录因子κB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蓝宇涛;优化有创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内吸痰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4 解立新;不同肺保护性通气模式对急性肺损伤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3年

5 龙小雅;吸入一氧化氮对实验性胎粪吸入性肺炎及肺损伤的干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程石;肺泡巨噬细胞活化在急性坏死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7 马宏博;扶正排毒液治疗内毒素休克肺损伤作用的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8 阎锡新;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发病机理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9 何少茹;小儿体外循环肺损伤的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10 李涛平;大鼠神经原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泡Ⅱ型细胞液体重吸收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佳;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bFGF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张雪;通腑汤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肠组织VIP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沈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急性肺损伤患者的血浆TNF-α、IL-6、IL-10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0年

4 辛小梅;急性肺损伤早期VEGF和CEC水平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范振磊;19例肾移植受者术后肺部感染临床分析[D];昆明医学院;2011年

6 刘天强;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在严重多发伤伤情及预后评估应用的分析[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杨栋宝;不同剂量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刘丹;川芎嗪单体对ALI/ARDS大鼠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对NF-κB的影响[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9 杨春波;侧卧位通气治疗肺内/外源性ARDS的对比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高伟;合并ALI/ARDS腹部外科疾病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新甫,汪建新;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7期

2 陆月明;油酸致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析评[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年01期

3 张丹;席修明;;危重患者的肺部超声检查[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6年01期

4 张丹;席修明;李唯;翟林;朱波;姜琦;;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部超声表现初步观察[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年01期

5 孙秀明,陈敏华;超声对肺胸膜小彗星尾征的研究及临床意义[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01期

6 陈敏华,孙秀明,杨薇,严昆,高文,王洁,张晓鹏;超声对肺外周及胸膜转移癌的早期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2年10期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刘又宁;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诊断标准(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4期

8 崔社怀,郭先健;急性低氧油酸肺损伤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02期

9 何学道;齐佩文;陈国钧;陈侠英;周惠珍;龚西瑜;于海中;史惠芳;;油酸型ARDS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1982年02期

10 张丹;李唯;孟焱;翟林;朱波;李杰;;超声诊断急性肺损伤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急性肺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2 陈志强,黄宏,刘友生;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3 尹文,虎晓岷,袁静,黄杨,宋祖军,张金山;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的活性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干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9期

4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2年09期

5 朱光发;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6 阎锡新,郭丽萍;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4期

7 罗富荣;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肺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年02期

8 钱桂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9 杨毅;核因子κB的活化与急性肺损伤[J];现代医学;2002年02期

10 黄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鹏飞;于湘友;;侧卧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容积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伍峻松;王沈华;周文;陈金明;张茂;徐少文;干建新;赵小纲;;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宗风;孙海晨;邵旦兵;李百强;聂时南;;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军;韩忠朝;孟磊;王伟强;秦永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文学;王洵;安晓静;杨冬;陈芬儿;白春学;;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急性肺损伤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宋振举;白春学;童朝阳;;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斌剑;王建民;陈林;;急性肺损伤的基因治疗[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张忠;洪文;钟晓玲;陈生;曲敬来;;痰热清对急性肺损伤患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畔;刘剑虹;虎盘林;骆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新;陈荣昌;岑燕遗;刘杰;钟南山;;自主呼吸状态下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干预呼吸生理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熊学莉邋通讯员 曾理;急性肺损伤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N];健康报;2008年

2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科技日报;2003年

3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4 ;Calfactant在儿科急性肺损伤中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张国民;首个治疗“非典”新药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记者 张晓松;治非典新药首次获批临床试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邹争春 记者 陈磊;我国学者发现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新病因[N];科技日报;2013年

8 李山;德发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保健时报;2010年

9 李山;德找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科技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耀斌;部分液体通气技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刘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吴海青;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宋琳;携带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李晓锋;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6 李建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7 李波;小鼠急性肺损伤时期促炎症消退介质脂氧素的变化及调节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8 李强;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0与血管通透性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9 李伟栋;完全液体通气技术治疗乳猪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继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生物学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蕾;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白介素-6,,环氧合酶-2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宏林;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雷霆;丹参对急性肺损伤血管生成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任文霞;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辉;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张文涵;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阻遏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高冬娜;急性肺损伤大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秦开秀;乌司他丁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海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超然;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状态变化及其与肺损伤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1258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1258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