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
本文关键词: 肺结核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病原菌 药物敏感性 出处:《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行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共208例进行统计分析,记录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药物敏感率。结果 208例样本成功分离出病株355株。细菌培养结果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281株,占79.2%);其次为真菌(62株,17.5%)和革兰氏阳性菌(12株,占3.4%)。其中混合感染68例,占19.2%。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敏感率在60%以上的抗生素有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夫地西酸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率为100%。结论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革兰氏阳性菌是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最主要致病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肺结核合并重症肺炎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存在多重耐药性,应坚持病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 complicated with severe pneumonia by invasiv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Methods from January 2006 to January 2013, pulmonary tuberculosis with severe pneumonia were treated with invasive machinery. A total of 208 patients with ventilation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355 strains were isolated successfully from 208 samples, 281 strains 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 (79.2%), 62 strains were fungi (17.5 strains) and 12 strains were Gram-positive bacteria. There were 68 cases of mixed infection, accounting for 19.2.The antibiotics sensitive to Gram-negative bacilli above 60% were meropenem, imipenem and amikacin, teicoplanin, vancomycin, teicoplanin, vancomycin, teicoplanin, vancomycin, imipenem and amikacin. Conclusion Gram-negative bacteria, fungi and gram-positive bacteria are the main pathogens of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severe pneumonia. And amikaci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drug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severe pneumonia have 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we should insist on pathogen culture and drug sensitivity test, and choose antibiotics reasonably according to the test results.
【作者单位】: 广州市胸科医院重症结核科;
【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137-116)
【分类号】:R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陶红;;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182例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9年07期
2 张爽;赵英萍;;ICU常见致病菌耐药性监测[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1期
3 赵娜;陈虹;陶娟;;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西部医学;2012年01期
4 ;肺结核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2期
5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10期
6 丁艳苓;姚婉贞;周庆涛;陈亚红;宁永忠;;慢性阻塞性肺病机械通气上机时间与持续时间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及药敏的影响[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1年02期
7 孙丽伟;;老年肺结核患者合并重症肺炎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敏;肺结核误诊、漏诊36例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1年04期
2 王恒庆;;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病治疗的探讨[J];安徽医学;2008年05期
3 李端华;贾辰生;;煤工肺尘埃沉着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检测及药敏分析[J];安徽医学;2010年02期
4 郭炜;张倩华;程倩娜;冯健华;;728例痰抗酸杆菌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情况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7期
5 吴祖凤;汪铮;李秀;;无反应性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34例临床分析[J];安徽医学;2011年09期
6 吴祖凤;汪铮;李秀;王同;丁震;张春美;陈若静;;社区获得性肺炎住院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肺炎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J];安徽医药;2011年10期
7 赵敬武;朱孝武;周曙岚;温丽珍;郑晓玮;孙立贵;罗琼;刁联硕;;中西医结合治疗甲型H1N1流感2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盛明亮;徐新养;;高渗盐水雾化吸入诱导痰中抗酸杆菌的检测意义[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齐洪娇;;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辨证治疗的体会[J];北方药学;2011年07期
10 胡正金;;加替沙星与舒巴坦-头孢哌酮联合在老年重症肺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北方药学;2011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建平;;“菌阴”肺结核病诊断思考[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宋月红;陈文忠;卢水华;;精神疾病合并结核病死亡66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继祥;;结核抗体(TB-Ab)检测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5年
4 逄金岐;;隔蒜灸辅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观察及免疫调控的研究[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5 李士娥;李蕾;李娟;;老年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结核与肺部疾病论文集[C];2006年
6 许惠文;;29例难治性肺结核治疗效果分析[A];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委员会、中国防痨协会基础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周杰;;肺结核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研究[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蓉;;社区全人口肺结核管治模式及效果评价[A];中国防痨协会科普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菲;马丽萍;张宗德;;结核病不同抗原酶联免疫斑点检测的影响因素分析[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10 沈俭;顾鸿生;冯茜;;老年肺结核药物性肝损害抗结核治疗方案的观察[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猛;扶正解毒化瘀法治疗老年肺炎的理论探讨与临床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周山;干部保健对象医疗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3 沈益谦;2型糖尿病合并老年肺炎的证候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吴志松;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5 金嘉琳;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与耐药相关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快速检测[D];复旦大学;2005年
6 谭卫国;在结核病控制中应用固定剂量复合剂(FDC)的相关研究[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07年
7 郭海;宣肺清气法治疗老年肺炎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得民;加味星蒌承气汤治疗脑卒中后遗症患者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琳琳;小儿肺炎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何永涛;下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3 罗琼;左氧氟沙星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随机对照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阮永春;血清sTREM-1及PCT测定在BP及IPIF诊断中的意义[D];浙江大学;2010年
5 李意;支气管肺癌与肺结核、支气管哮喘关系探讨(附4176例临床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6 李良;铜绿假单胞菌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关系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7 唐亮;sTREM-1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诊断价值[D];泸州医学院;2011年
8 曲兴龙;77例成人不典型肺结核的临床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南宇飞;嗜酸细胞计数与肺炎及其中医证候相关性分析[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何晓蕴;麻杏石甘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德军;张碧霞;曹雁;毛跃;杨围;;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监测[J];西南军医;2007年03期
2 赵铁梅,刘又宁;肺炎链球菌192株对新喹诺酮类体外耐药性测定[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年06期
3 孙景勇;倪语星;汪复;朱德妹;胡付品;阮斐怡;胡云健;艾效曼;孙自镛;简翠;徐英春;孙宏莉;俞云松;杨青;苏丹虹;卓超;王传清;薛建昌;贾蓓;黄文祥;张泓;李万华;魏莲花;吴玲;季萍;张朝霞;;2007年中国CHINET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年03期
4 史俊艳;张小江;徐英春;俞云松;杨青;汪复;朱德妹;倪语星;孙景勇;孙自镛;简翠;胡云健;艾效曼;张泓;李万华;贾蓓;黄文祥;王传清;薛建昌;魏莲花;吴玲;卓超;苏丹虹;张朝霞;季萍;;2007年中国CHINET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09年03期
5 何顺平;王小平;谢俊玢;李秋莲;;应用碳酸氢钠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并发下呼吸道真菌感染[J];临床内科杂志;2006年06期
6 余进,李若瑜,王丹,赵敏,蒋红,陈伟,王爱平,王端礼;院内深部念珠菌感染的菌种类型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年04期
7 何礼贤;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的经验性抗菌治疗策略[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1年01期
8 陈正勤;廖湘鲁;刘利胜;王绍平;赵慧红;王兴武;;老年肺癌患者呼吸道深部真菌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07年16期
9 金立钢;方芳;陈允硕;何银华;缪亚兰;;老年患者泌尿系统感染致病菌及其耐药性分析[J];检验医学;2008年03期
10 樊最末,张立强;ICU病房病原菌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强,肖汉,张连国,王烁,聂秀红;8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总结[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陈志宏;李德宪;胡丽珍;;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并发症及对策[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3 白玉赫,郭向阳,黄宇光,罗爱伦,叶铁虎,任洪智;有创机械通气治疗重症SARS[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4年03期
4 张玲;陈红;刘亚玲;李晓灵;刘大凤;;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人感染猪链球菌病3例[J];现代临床医学;2007年04期
5 王克杰,于克荣,郎宇,马挺,于巍,姚东旭,刘清海;220例非典型肺炎治疗中的机械通气[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年06期
6 罗善高;;重症破伤风有创机械通气救治体会与通气模式设置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7 王静宜;杜钟珍;李建国;韩骏峰;张学丽;;6例危重甲型H1N1流感救治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4期
8 韩芳;杨艺;;无创正压通气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呼吸衰竭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年10期
9 张玲;陈红;刘亚玲;;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1例甲型H1N1流感分析[J];四川医学;2010年07期
10 王克杰,王力红,魏嘉平,杨强,贾强,冯明,聂秀红,李坤成,尹建国,王立,续大田,张泰昌,王育琴,韩玫,李宗信,丁秀娟,徐玲,吴晓光,汤哲;机械通气在SARS治疗中的应用[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吕正煊;;机械通气在甲型H1N1流感患者治疗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复春;尹炽标;唐小平;许敏;刘晋新;陈燕清;王健;陈谐捷;陈伟烈;陈万山;贾卫东;雷春亮;;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60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SARS研究论文集[C];2003年
3 邬海燕;丁盈盈;曹建华;来俊;李勇诚;;甲型H1N1流感伴肺炎致低氧血症9例无创通气治疗[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九届组稿会暨第二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全国急危重症与救援医学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4 杨志平;屈燕丽;;无创正压通气用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呼吸衰竭的治疗[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湘燕;刘维佳;刘琳;饶珊珊;李丹;吴瑞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4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6 张湘燕;刘维佳;刘琳;饶珊珊;李丹;吴瑞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4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刘又宁;关于“非典”几个问题的思考[N];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娜;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2 安聪静;48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影像学变化及临床特点[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242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524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