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40例

发布时间:2018-03-11 18:07

  本文选题:纵隔 切入点:CT 出处:《介入放射学杂志》2014年1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目的评价CT引导下经皮穿刺同轴细针活检术对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的技术成功率、诊断正确率和安全性。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18 G带芯穿刺针穿刺40例纵隔占位性病变,然后经18 G穿刺针的外套针同轴引入20 G切割活检细针对纵隔病变行经皮同轴穿刺活检。结果 40例患者的纵隔占位性病变接受41次活检,其中1例患者先后接受2次穿刺活检。CT证实41次经皮穿刺的穿刺针皆位于纵隔占位病灶内,37次活检病理结果与临床最终诊断相一致。本组资料穿刺技术成功率100%,穿刺活检诊断准确率90.2%。2例出现少量气胸,肺组织压缩程度小于20%,随访过程中自行吸收,无其他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CT引导下经皮同轴穿刺活检术诊断纵隔占位性病变是安全、准确、微创的介入诊断技术。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diagnostic accuracy and safety of CT guided percutaneous fine needle biopsy in the diagnosis of mediastin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Methods under CT guidance, 40 cases of mediastin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were punctured with 18G core puncture needle. Then a 20 gigabyte cut biopsy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coaxial jacket needle of the 18G puncture needle to perform percutaneous coaxial biopsy for mediastinal lesions. Results 41 biopsies were performed in 40 patients with mediastin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One patient underwent 2 puncture biopsies. Ct confirmed that 41 percutaneous puncture needles were located in mediastinal mass lesions. The pathological results of 37 biops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e final diagnosi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puncture technique was 100%. Th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biopsy was 90.2.2 cases with a small amount of pneumothorax. The degree of compression of lung tissue was less than 20%, and there were no other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puncture during the follow-up. Conclusion CT guided percutaneous biopsy is a safe, accurate and minimally invasive interventional diagnostic technique for mediastinal space occupying lesion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放射科;
【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项目(B12012049)
【分类号】:R5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琥;黄汉平;张丽;;CT引导下同轴活检系统对肺部占位病变诊断的临床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3期

2 吴达明;陆勇;杜联军;陈克敏;;CT导引下的纵隔病变穿刺活检[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07期

3 张雪哲;王存利;;CT导引穿刺活检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雪哲;王存利;;CT导引穿刺活检对纵隔病变的诊断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年09期

2 陈伟;黄学全;王健;陆明;蔡萍;张雪梅;丁仕义;周代全;黎川;刘凤秀;谢兵;张永克;;CT透视引导下的纵隔小病灶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3 孟自力;洪永青;叶春晖;陈亮;王继鹏;;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对纵隔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4 高斌;贺克武;张秀珊;文刚;巢惠民;黄永翠;;CT导引下移植肝脏穿刺活检方法及病理改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7年12期

5 王辉;季洪健;姚秋菊;陈丽萍;张福琛;;CT引导下经皮切割肺活检对弥漫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年09期

6 袁小冬;汪建华;左长京;田建明;;CT引导下隆突下淋巴结穿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1年04期

7 杨井岗;漆兴芝;付启义;付强云;;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在纵隔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江西医药;2008年09期

8 张栋;陈珑;倪才方;刘一之;金泳海;朱晓黎;邹建伟;沈健;;CT引导下经皮同轴细针穿刺活检术诊断胰腺占位性病变[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3年04期

9 杜秀琴;孙勇;黄耀强;杨敏;温平贵;范庆忠;宋艳芳;韩静;蒿景龙;段磊;郭凯;;CT引导同轴穿刺活检与单针穿刺活检比较[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4年04期

10 龚圣兵;刘扬;夏社芹;;89例CT引导下同轴法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4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庆;418例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诊断方法及良恶性影响因素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徐文秀;刘斌;邵友忠;叶俊;魏志勇;郭祖道;唐照燕;张健;韩祥英;张湛;;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部疾病的临床应用[J];安徽医学;2011年01期

2 廖美焱;周云峰;田志雄;张在鹏;徐丽莹;罗锐;;CT导引下经皮肺穿刺切割活检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6期

3 任建庄,刘红,王同明;CT引导下同轴自动活检枪经皮肺穿刺活检68例[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4 吴达明;陆勇;杜联军;陈克敏;;CT导引下的纵隔病变穿刺活检[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6年07期

5 沈洁,金波,吴健,赵家美,廖美琳;CT引导经皮穿刺直径≤2cm肺部结节的临床价值[J];中国癌症杂志;2004年01期

6 卢延,张雪哲;CT介入放射学的近况与展望[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7年06期

7 蒋立明;毛伟敏;庞伟强;郑国华;;同轴技术在CT引导下肺内小结节穿刺活检中的应用108例分析[J];中国肿瘤;2008年06期

8 张雪梅,丁仕义,牟玮,李强,张琳;CT引导肺穿刺活检对不同大小病灶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立新;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30例CT表现分析[J];河北医学;2001年05期

2 汪清,杨凡,余波;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45例临床和CT的对比分析[J];华西医学;2001年04期

3 戴标,单海荣;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与CT观察[J];江南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吴晓明,张志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CT随访观察及智能评定[J];农垦医学;2001年05期

5 林文妙,唐震;CT在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诊断中的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10期

6 曹新华,朱正超;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不典型CT表现[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1年06期

7 崔国强,张庆普;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1年01期

8 李能平,陆仁达,周鸣清,方莘;CT对急性胰腺炎继发感染的预测判断作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1年02期

9 施玉麒,杨华姿,高建慧,王维琼;脑CT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的价值[J];新生儿科杂志;2001年01期

10 李鸿哲,刘绍玲,余明;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60例CT与临床分析[J];中国厂矿医学;200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陆影;徐卫国;;CT引导下经皮胸部穿刺活检的护理[A];全国医学影像技术学术会议(CMIT-2004)论文汇编[C];2004年

2 张义质;;探讨CT“窗口”服务质量的管理[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史景云;;原发性肺黏膜相关淋巴瘤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伍晓六;雷益;夏军;刘品霓;陈静;;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赵娓娓;张劲松;宦怡;;CT对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汪国余;胡明华;陈再智;徐忠飞;;卵巢卵泡膜纤维瘤CT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分析[A];2013年浙江省放射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李杰;;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的观察与护理[A];湖北省抗癌协会肿瘤介入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肿瘤介入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周选民;李小力;徐霖;;3D CT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中的优势[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润梅;吴文青;范建丽;;CT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定位精度中的重要性[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秀珍;韩峻峰;钱国峰;;CT对体外培养破骨细胞功能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次全国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学术会议暨骨质疏松诊断技术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竹;欧洲CT市场逆流而动[N];医药经济报;2012年

2 通讯员 贾洪涛;市区出租车牌照全部使用吉CT专用号段[N];四平日报;2009年

3 中国医保商会 蔡天智;今年1~4月CT出口反弹[N];医药经济报;2010年

4 敢言;医院滥用CT病人可能致癌[N];广东科技报;2004年

5 本版编辑邋韩其成 游敏常 闫铮;水泥行业“CT”报告:美好与现实的反差[N];证券日报;2008年

6 祁鸣邋曾强 周宇;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给人体基因组做“CT”[N];中国医药报;2007年

7 张小磊 陈辉 廖怀凌;医院滥用CT病人可能致癌[N];中国消费者报;2004年

8 记者 刘如春 通讯员 刘文祥;地震CT技术洞悉岩溶变化[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记者 胡其峰;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中青年女性过度做CT是花钱买风险[N];光明日报;2011年

10 李旭;医院滥用CT风当刹[N];市场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尤小芳;CT对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诊断及疗效评价的临床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2 左一智;肺段间平面的解剖学实质与CT表现[D];山东大学;2013年

3 蔡肯;基于双源CT的全心脏图像配准与自动分割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国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评估新方法及肺气肿表型的CT肺功能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5 赖凯;基于CT体数据的人体肺气道树数学模型建立[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范亚;基于高分辨率颅脑CT体数据的病变自动检出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7 侯志辉;冠状动脉CT对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随访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8 田珍;低剂量4DCT技术及临床应用[D];清华大学;2011年

9 康立清;灌注CT反映脑瘤血管生成的实验与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10 尹卫华;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及低对比剂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荣宁;地震CT在混凝土无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2 张帆;CT定量分析法与单指示剂热稀释法评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水肿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魏晓洁;双源CT低剂量腹部血管双期扫描技术在肠系膜缺血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山东大学;2011年

4 吴振刚;320排CT头部一站式扫描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D];延边大学;2013年

5 陈亮;双源CT术前评估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口的对照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6 赵家贵;CT引导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7 刘征宇;电阻率跨孔CT探测方法及其工程应用[D];山东大学;2014年

8 江小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T定量测量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9 殷黎;基于超声CT的混凝土质量检测方法研究[D];中北大学;2007年

10 方兵;鼻窦鼻腔区域中线破坏性疾病命名的沿革及其CT评价[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5993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5993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e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