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肺结核发病空间聚集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5 01:34

  本文选题:肺结核 切入点:空间自相关 出处:《山东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摘要】:研究背景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严重的慢性传染病,素有“白色瘟疫”之称。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结核病约有900万,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人数量占全球12%,居世界第二位。在我国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中,肺结核发病和死亡数始终位居甲乙类传染病之首。针对结核病等传染病的研究,多限于对疾病发生率的单一描述,忽略了结核病发病存在的地理相关性,不能从定量的水平上对疾病的空间分布做一定的探讨,而结核病作为一种传染病,与当地的环境、人口、气候等都存在一定的联系,其发生、发展及流行是一种空间现象,具有相互作用和扩散现象。因此,运用空间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的分析方法,从定量水平上探讨肺结核的时空聚集分布及热点区域,以研究其在空间上的动态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满足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需要。研究目的 本研究运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时空扫描统计量方法和空间回归分析方法,获得我国2005年~2012年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情况,旨在发现我国肺结核发病的时空热点,探讨肺结核发病的聚集性问题,研究影响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各地区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肺结核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过GIS描述2005年~2012年我国肺结核发病率的分布情况,并利用ArcGIS10.0软件进行全局自相关分析和局部自相关分析,以确定各年份肺结核发病率的聚集情况;并进一步利用SaTScan软件研究肺结核发病的时空分布情况;使用OpenGeoDa软件进行空间回归分析深入研究肺结核发病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 1.我国2005年~2012年肺结核发病数共计8693449例,肺结核发病率分别为96.31/10万、86.23/10万、88.55/10万、88.52/10万、81.09/10万、74.27/10万、71.09/10万、70.62/10万。 2.2005年~2012年肺结核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分别为0.360121、0.358639、0.373570、0.320409、0.362954、0.339992、0.407360、0.358179,全局Moran's I指数均有统计学意义。 3.2009年~2012年全局G统计量分别Z值小于-1.96,P值小于0.05,说明存在“热点”区域。 4.局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发现,肺结核发病率HH区域2005年为贵州、广西,2006年~2008年均为贵州、广西、海南,2009年~2011年均为贵州、新疆、西藏,2012年为新疆、西藏;肺结核发病率LH区域2006年~2008年为云南;肺结核发病率HL区域2008年为新疆。 5.局部G统计量发现,肺结核发病率高值显著聚集区2006年为新疆、广东,2009年~2012年均为新疆、西藏;肺结核发病率高值聚集区2005年为贵州、湖南、广东、广西、新疆,2006年为贵州、云南、广西,2007年为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新疆,2008年贵州、云南、广东、广西、海南。 6.由2005年~2012肺结核发病累计空间扫描可知,存在5个统计学意义的高发地区,一阶聚集区域包含9个地区,相对危险度为1.39(P<0.001),集中在广东、海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贵州、湖北、重庆地区。2005年肺结核发病空间扫描存在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区域,一阶聚集区域包含9个地区,相对危险度为1.37(P<0.001),集中在江西、湖南、湖北、海南、贵州、广西、福建、重庆、广东地区;2006年~2008年及2012年肺结核发病空间扫描均存在2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区域,一阶聚集区域均包含16个地区,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9(P<0.001)、1.45(P<0.001)、1.44(P<0.001)和1.45(P<0.001),均集中在云南、新疆、西藏、四川、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湖南、湖北、河南、海南、贵州、广西、甘肃、重庆地区;2009年肺结核发病空间扫描存在5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区域,一阶聚集区域包含4个地区,相对危险度为1.54(P<0.001),集中在海南、贵州、广西、广东地区;2010年肺结核发病空间扫描存在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区域,一阶聚集区域包含4个地区,相对危险度为1.46(P<0.001),集中在湖南、海南、贵州、广西、广东地区;2011年肺结核发病空间扫描存在3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发区域,一阶聚集区域包含14个地区,相对危险度为1.42(P<0.001),集中在云南、西藏、四川、陕西、青海、江西、湖南、湖北、海南、贵州、广西、甘肃、重庆、广东地区。 7.2005年~2012年肺结核发病时空扫描分析可见,存在7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时空热点区域,包含1个一阶聚集区域和6个二阶聚集区域。一阶聚集区域包含1个地区,为广东,聚集时间2009年~2010年;第1个二阶聚集区域包含1个地区,为辽宁,聚集时间2011年~2012年;第2个二阶聚集区域包含6个地区,分别为浙江、江西、湖北、河南、安徽、江苏,聚集时间2005年~2006年;第3个二阶聚集区域包含4个地区,分别为四川、贵州、甘肃、青海,聚集时间2007年~2008年;第4个二阶聚集区域包含2个地区,分别为青海、甘肃,聚集时间2009年~20012年;第5个二阶聚集区域包含5个地区,分别为山西、山东、北京、天津、河北,聚集时间2009年~2012年;第6个二阶聚集区域包含1个地区,为湖南,聚集时间2011年~2012年。 8.通过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发现,人口死亡率、每千卫生技术人员数对肺结核发病率有正影响,即:人口死亡率越高、每千卫生技术人员数越多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高;人口密度、人均地区总产值、人均医疗卫生总费用、每千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肺结核发病率有负影响,即:人口密度越低、人均地区总产值越低、人均医疗卫生总费用越低、每千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越少的地区,肺结核发病率越高。 研究结论 1.2005年~2012年肺结核发病率全局Moran's I指数均大于0,具有空间正相关性,而非随机分布。 2.全局G统计量在2009年~2012年Z值小于-1.96,P值小于0.05,说明肺结核发病率存在“热点”区域。 3.肺结核发病率局部Moran's I空间自相关发现HH区域主要集中在贵州、新疆、西藏、广西、海南地区。有统计学意义的HL区域和LH区域应受到重点关注。 4.肺结核发病率局部G统计量发现,显著高值聚集区集中分布在新疆、广东、西藏,高值聚集区集中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海南、湖南地区,提示高值聚集区和高值显著聚集区为肺结核防治重点地区。 5.空间扫描统计量分析显示,2005年最可能聚集区域有江西、湖南、湖北、海南、贵州、广西、福建、重庆、广东地区;2006年、2007年、2008年及2012年最可能聚集区域有云南、新疆、西藏、四川、陕西、山西、青海、宁夏、湖南、湖北、河南、海南、贵州、广西、甘肃、重庆地区;2009年最可能聚集区域有海南、贵州、广西、广东地区;2010年最可能聚集区域有湖南、海南、贵州、广西、广东地区;2011年最可能聚集区域有云南、西藏、四川、陕西、青海、江西、湖南、湖北、海南、贵州、广西、甘肃、重庆、广东地区。研究结果与空间自相关的结果比较吻合,但显然又有所出入,是由于不同的方法基于不同的标准和指标。 6.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显示,最可能聚集区域2009年~2010年广东(RR=1.16,P<0.001)。时空扫描统计量分析的结果考虑了时间维度,为单纯空间扫描统计分析的有益补充。 7.空间回归分析显示,人口死亡率、每千卫生技术人员数对肺结核发病率有正影响,人口密度、人均地区总产值、人均医疗卫生总费用、每千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对肺结核发病率有负影响。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2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凤君;郭治兴;魏秀国;;广东省县域经济实力差异空间自相关分析[J];地理信息世界;2010年04期

2 陆娟;汤国安;张宏;蒋平;吴伟;;一种犯罪热点探测方法[J];测绘通报;2012年04期

3 胡青峰;张子平;何荣;牛遂旺;;基于Geoda 095i区域经济增长率的空间统计分析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2期

4 张学良;;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7年02期

5 马晓熠;裴韬;;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的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2期

6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7 孙俊;潘玉君;和瑞芳;刘海琴;常楠静;刘树芬;李会仙;;地理学第一定律之争及其对地理学理论建设的启示[J];地理研究;2012年10期

8 成诗明;;我国结核病疫情特征与防治策略[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3年01期

9 吴玉鸣;何建坤;;研发溢出、区域创新集群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李涛;刘宇红;;新流动人口对北京市结核病空间分布的影响[J];国际结核病与肺部疾病杂志;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16609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6609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6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