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辅助对症干预治疗重症高龄CAP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发布时间:2018-05-14 15:36

  本文选题:甲泼尼龙 + 重症 ; 参考:《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2016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辅助对症干预治疗重症高龄CAP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重症高龄CAP患者共200例,以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分别采用常规对症干预治疗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呼吸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WBC计数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CRP水平,二次感染率、死亡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道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次感染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甲泼尼龙静脉注射辅助对症干预治疗重症高龄CAP可有效缩短临床病程,控制炎症反应水平,降低二次感染和死亡风险,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几率。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ethylprednisolone intravenous interv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age CAP. Methods from April 2013 to April 2016, 200 elderly CAP patient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The control group (n = 100)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 = 100)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10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100). 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signs, the time of return to normal, the time of hospitalization, the level of CR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the secondary infection rate, the mortality rate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Results the short-term curative effec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and signs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levels of CRP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secondary infection rate and mortality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onclusion methylprednisolone intravenous injection can effectively shorten the clinical course of CAP, control the level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 reduce the risk of secondary infection and death, and do not increase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作者单位】: 钦州市中医医院肺病科;钦州市中医医院脾胃科;
【分类号】:R5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玉杰;高昱;舒春梅;张建明;杨爽;王秀敏;杨磊;王忠永;;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2例[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8年07期

2 魏开敏;;用途广见效快的甲泼尼龙[J];求医问药;2010年07期

3 张顺国,陈敏玲,李方,杨军,侯东明,吴皓;豚鼠鼓室给药测定血浆和外淋巴液中甲泼尼龙的含量[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5年08期

4 张萍,吴皓,杨军,侯东明,张顺国,陈洁;不同途径给药后血浆和外淋巴液中甲泼尼龙的代谢动力学特征[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22期

5 耿建华;刘兴国;;甲泼尼龙治疗重型渗出性多形性红斑20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年04期

6 张顺国;陈敏玲;李方;杨军;侯东明;吴皓;;豚鼠鼓室明胶海绵吸附给药外淋巴液中甲泼尼龙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6年02期

7 丁志勇;彭敏华;费兴昌;;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急、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对比[J];中国医刊;2008年06期

8 任志明;李梦杰;;甲泼尼龙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11期

9 涂志全;;甲泼尼龙对化疗所致副反应的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33期

10 杨俊何;;甲泼尼龙治疗急性哮喘[J];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198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杨泽勇;廖若敏;缪长虹;范益明;金贵元;徐莹华;王静;张细学;梁婧;黄倩洁;;口服甲泼尼龙预防围手术期患者哮喘发作的疗效观察[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8年

2 陈慧;林瑜;;甲泼尼龙片与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比较[A];中华医学会第十七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3 张艳妮;刘燕;杨青慧;;静脉注射甲泼尼龙致过敏一例[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董丽华;陈燕;郑加平;隋世华;辛华;李野;凌一童;;甲泼尼龙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时效性研究[A];山东省2013年神经内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神经免疫大会2013论文汇编[C];2013年

5 蒋小云;莫樱;陈述枚;孙良忠;吴伟;;重复肾活检观察甲泼尼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儿童IgA肾病的疗效[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儿科中青年学术交流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6 王俊卿;邓安平;;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测定水样中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含量的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魏开敏;免疫抑制首选甲泼尼龙[N];保健时报;2009年

2 北京医院药剂科 刘治军;甲泼尼龙与其他药的相互作用[N];中国医药报;2011年

3 魏开敏;免疫抑制剂首选甲泼尼龙[N];大众卫生报;2009年

4 ;天药公司满负荷生产抗非典皮质激素[N];人民日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杨联民 花善岱 通讯员付轩;抗击非典复星为中国民营企业争光[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鹏;百草枯染毒小鼠血清总抗氧化态及甲泼尼龙干预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娜;甲泼尼龙改善急性百草枯中毒家猪肺损伤的剂量观察[D];郑州大学;2015年

2 方澄清;甲泼尼龙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初发初治患儿的疗效分析[D];浙江大学;2010年

3 邓卫华;甲泼尼龙中有机杂质的研究与控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张维;甲泼尼龙对大鼠放射性脑水肿脑组织AQP4表达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5 郝文东;不同初始剂量甲泼尼龙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D];延安大学;2013年

6 温广东;IVIG联合甲泼尼龙治疗SJS/TEN的疗效观察[D];山东大学;2010年

7 李响;甲泼尼龙序贯治疗哮喘重度急性发作的临床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8 刘静;急性羰基镍中毒救治药物的细胞学疗效评估[D];兰州大学;2011年

9 张永民;甲泼尼龙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浙江大学;2001年

10 张小培;急性羰基镍中毒救治药物酶学和细胞周期的药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884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8884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a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