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馈控制对脑出血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效果
本文选题:前馈控制 + 脑出血 ; 参考:《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年03期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脑出血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前馈控制对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医院住院并确诊为脑出血患者540例,按时间分为两组,2013年1-12月为对照组,2014年1-12月为观察组,每组各2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则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应用前馈控制;比较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时间、排痰量、有效排痰液、血压和血氧饱和度(SaO2)水平;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为7.7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6%,住院天数更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第1天的日均排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第1天和第3天的有效排痰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血压、S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可以有效降低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医院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and 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effect of feedforward control on infection. Methods 540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3 and observation group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4 with 27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feedforward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intervention, and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hospital stay, sputum excretion, effective sputum drainag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by SPSS17.0 software. Results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7.78,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2.96, and the hospitalization days were short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average daily sputum excre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first da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effective sputum excretio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n the 1st and 3rd day,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and SaO2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the SaO2 leve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Feedforward control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nosocomial infection rate and shorten the hospital stay in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作者单位】: 滨州市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滨州市人民医院病案室;滨州市滨城区市立医院检验科;滨州市人民医院办公室;
【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09CL018)
【分类号】:R56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精华;;实施护理安全前馈控制对跌倒管理效果[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年05期
2 余书;程美穗;;前馈控制在基层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年12期
3 刘凤英;黄福香;;前馈控制在老年患者防跌倒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年11期
4 龚蕴珍;;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综合版);2009年12期
5 勾忠杰;李金林;;前馈控制在住院患者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4年05期
6 张莉华,李洁,马红;浅谈前馈控制法在急诊手术室的应用[J];沈阳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庞建喜;韩春香;;前馈控制应用于围术期护理的讨论[J];中国当代医药;2009年20期
8 吕小英;徐玲芬;;前馈控制在高危护理环节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1年04期
9 李学平;;前馈控制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年34期
10 王敏;王英;田仲侠;;浅谈前馈控制在儿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耀军;索宝祥;;我国古代前馈控制思想对现代社会管理的启示[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阎耀军;;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3 扈忠华;;前馈控制在抄纸定量控制中的应用[A];2004年中国造纸学会新闻纸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及报告汇编[C];2004年
4 阎耀军;王革;侯静怡;;社会管理的前馈控制模式研究[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金伟;张宏勋;;模糊前馈控制及应用[A];1994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6 曾丽英;雷有萍;雷霖;;前馈控制理论在预防产后大出血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第2届护理学术年会暨全国妇产科新技术、新理论进展研讨会暨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会议暨社区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前馈控制与护理安全盲点关系的研究[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5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邱志成;;基于自适应滤波的压电智能板前馈控制研究[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9 段晓钢;柴天佐;;一种隐式鲁棒自适应前馈控制算法[A];第三届全国控制与决策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1年
10 李红;阎耀军;;基于前馈控制的高校安全技术防范系统[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朱广菁;新科技革命将呈现新人文特点[N];大众科技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付翔宇;基于LMS算法的台桌式主动隔振系统前馈控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涂晋宇;泵控差动缸控制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焦莉;新疆喀什地区政府反恐前馈控制能力提升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4 杜杰;基于加速度计的光电伺服跟踪系统前馈控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1年
5 陈t,
本文编号:18901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890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