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8-05-22 12:35

  本文选题:过敏性哮喘 + 干扰素调节因子4 ; 参考:《武汉大学》2012年博士论文


【摘要】:目的: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研究表明,过敏性哮喘受辅助性T细胞的调节,而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辅助性T细胞的分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探讨干扰素调节因子4是否在过敏性哮喘病人的全身免疫反应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29个过敏性哮喘患者(过敏性哮喘组)和12个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15ml,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干扰素调节因子4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和辅助性T细胞17的比例。用ELISA法检测血浆和细胞培养上清中的辅助性T细胞1、辅助性T细胞2和辅助性T细胞17的代表性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7(IL-17)的含量。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法检测分别控制辅助性T细胞2、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转录因子GATA3γt和FOXP3。结果: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过敏性哮喘组中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辅助性T细胞2和辅助性T细胞17及它们的代表性因子IL-4和IL-17在过敏性哮喘组中的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多。辅助性T细胞1及其代表性因子IFN-γ生过敏性哮喘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过敏性哮喘组干扰素调节因子4的表达分别与辅助性T细胞2、辅助性T细胞17和调节性T细胞的关键性转录因子GATA3、RORγt和FOXP3呈正相关。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干扰素调节因子4可能在转录因子水平促进过敏性哮喘患者辅助性T细胞2和辅助性T细胞17的分化,在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bronchial asthma is a chronic airway inflammatory disease involving many kinds of cell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llergic asthma is regulated by helper T cells, while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lper T cells. Therefore,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may play a role in systemic immune response in allergic asthma patients. Methods: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were isolated from 29 allergic asthma patients (allergic asthma group) and 12 healthy volunteers (normal control group) by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The gene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as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and western blot. The proportion of helper T cell 1, helper T cell 2 and helper T cell 17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 was determin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levels of helper T cells (1), helper T cells (2) and IFN- 纬 (IL-4) and IL-17 (IL-17) in plasma and cell culture supernatant were determined by ELISA method.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GATA3 纬 t and FOXP3, which control helper T cell 2, helper T cell 17 and regulatory T cell differentiation, were detected by real-time 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in allergic asthma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number of helper T cell 2 and helper T cell 17 and their representative factors IL-4 and IL-17 in allergic asthma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normal control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helper T cell 1 and its representative factor IFN- 纬 in allergic asthma group and normal control group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In allergic asthma group, the expression of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helper T cell 2, helper T cell 17 and regulatory T cell critical transcription factor GATA3, ROR 纬 t and FOXP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4 may promot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helper T cell 2 and helper T cell 17 in allergic asthma patients at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level, and may play a role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llergic asthma.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建英;;胞磷胆碱钠注射液致严重过敏性哮喘一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30期

2 马春晖;;过敏性哮喘主要致敏原检测分析[J];哈尔滨医药;2011年03期

3 杨炳中;陈红兵;侯建明;莫运波;龚福进;杨晓莉;叶飘;;520例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原点刺试验临床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亚波;;硝普钠致过敏性哮喘1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29期

5 杨玲;许以平;姚苏杭;熊瑛;祝捷;王克敏;;不同刺激物对过敏性哮喘产妇脐血中嗜碱性粒细胞分泌IL-4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年07期

6 王鹏;李国平;;哮喘宿主固有免疫机制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4期

7 邬文莉;华亮;王洪涛;;干扰素调节因子6基因在唇腭裂相关基因研究中的新进展[J];广东医学;2011年13期

8 姜毅;李温慈;徐海滨;邵山鹰;;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1年06期

9 尤会会;周鄂生;袁均林;杨旭;;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对增塑剂DEHP诱导性哮喘的介导作用(综述)[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郑旭锐;杨宇;叶建红;朱素有;冯贤荣;张显明;周新颖;;“肺病”模型大鼠肺、肠SP、VIP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施蓓蕾;陈洁;严婷;张艳梅;钱谨;付云峰;;抗过敏性哮喘药物筛选平台在医药研发领域的成功建立[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姜毅;李温慈;徐海滨;邵山鹰;;舌下变应原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儿童过敏性哮喘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影响[A];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3 陈伟;曹兰芳;孔宪明;王利民;赵瑜;;自然杀伤细胞在儿童过敏性哮喘和/或鼻炎中的变化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艾香艳;;4-1BBL共刺激分子在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杨玲;许以平;熊瑛;祝捷;史桂英;陈玉英;;肽聚糖对过敏性哮喘产妇脐带血嗜碱粒细胞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刘超英;姜振宇;彭丽萍;李洋;刘红梅;;舌下含服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哮喘5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7 袁雪芳;迟春花;王广发;赵燕妮;廖纪萍;宿利;罗义萍;;舌下免疫治疗对尘螨过敏性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炎症因子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朱海星;时国朝;汤葳;侯小霞;艾香艳;;过敏性哮喘患者IL-21mRNA的表达变化与哮喘严重程度、Th17/Treg平衡关系[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李雅莉;单虎;;期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疗效分析及其对血清IL-31、SCF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CpG寡聚核苷酸治疗过敏性哮喘[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丽芳;过敏性哮喘是否遗传[N];中国中医药报;2001年

2 张锦燕;过敏性哮喘可服加味麦门冬汤[N];大众卫生报;2003年

3 许成文(作者为上海市肺科医院延庆路门诊部主任医师、教授);春季应防过敏性哮喘[N];文汇报;2003年

4 蒲昭和;过敏性哮喘常见致病因素[N];医药经济报;2010年

5 范晓艳;omalizumab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安全有效[N];医药经济报;2003年

6 北京中医药大学 贺娟;冷过敏多是阳虚[N];健康时报;2010年

7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副主任医师 文利平;患者更要有好心态[N];健康时报;2011年

8 吕胜元;孩子“脏 ”点又何妨[N];大众卫生报;2009年

9 主任医师 陈同辛;反复上感警惕边敏[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杨锐;读者热评《医院背了多大黑锅》[N];健康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霞;干扰素调节因子4在过敏性哮喘发病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2年

2 马礼兵;ANP信号调控CD4~+T细胞及其在过敏性哮喘中的作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王健;可诱导共刺激分子重组蛋白的研制及其在过敏性哮喘炎症中的治疗作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常颖;趋化因子CCL18在过敏性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D];吉林大学;2006年

5 眭建;TLR4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对支气管哮喘的免疫调节作用[D];江苏大学;2007年

6 任伟;干扰素调节因子3第二内含子内剪接异构体1的转录调控[D];南京医科大学;2011年

7 程晓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8 张力;SHP-1缺失的肥大细胞在小鼠肺过敏性炎症中的作用[D];武汉大学;2010年

9 于化鹏;过敏性哮喘中Eotaxin及CCR3致气道炎症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10 许巧情;草鱼干扰素调节因子IRF-5和IRF-10以及趋化因子受体CXCR5克隆与表达[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雪梅;酸浆预防小鼠过敏性哮喘的初步探讨[D];延边大学;2010年

2 李彦军;从风论治过敏性哮喘的文献整理和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韩洁;尘螨疫苗对过敏性哮喘疗效与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观察[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4 马香萍;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尘螨过敏性哮喘儿童的疗效观察[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5 孔珍珍;儿童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Foxp3和IL-27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1年

6 王健;过敏性哮喘患儿CCL18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7 张靖华;儿童过敏性哮喘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IFN-γ/IL-4比值、FOXP3和CD4~+CD25~+ T细胞的变化[D];郑州大学;2010年

8 李伟;SCZ抗过敏性哮喘作用及机制初探[D];沈阳药科大学;2003年

9 李宝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在哮喘中的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10 张腊娣;共刺激分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922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22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1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