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肺通气预处理对单肺通气大鼠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
本文选题:单肺通气 + 肺损伤 ; 参考:《山东医药》2017年38期
【摘要】:目的单肺通气预处理对单肺通气大鼠非通气侧肺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C组、O组、DM组、Y组各10只。C组双肺通气2.5 h;O组实施右侧单肺通气2 h后恢复双肺通气0.5 h,DM组实施双甲基草基甘氨酸(DMOG)预处理,通气方法同O组;Y组实施右侧单肺通气预处理,通气方法同O组。分别于单肺通气结束(T1)及实验结束(T2)游离并切取左肺下叶组织测定肺湿干重比(W/D)并在光镜下评价肺损伤情况,T2时采用羟胺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含量,T1、T2时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与同组T1时相比,O组、DM组、Y组T2时W/D及肺损伤评分均升高,HIF-1α和HO-1表达均降低(P均0.05)。与C组同时点相比,O组、DM组、Y组的W/D、肺损伤评分及HIF-1α、HO-1蛋白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O组同时点相比,DM组、Y组W/D及肺损伤评分均降低,HIF-1α和HO-1表达均升高(P均0.05)。与C组相比,O组、DM组、Y组SOD含量降低,MDA和MPO含量升高(P均0.05)。与O组相比,DM组、Y组SOD含量升高,MDA和MPO含量降低(P均0.05)。结论单肺通气预处理可减轻单肺通气大鼠非通气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肺组织SOD、HIF-1α、HO-1表达并下调MDA和MPO表达有关。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single lung ventilation preconditioning on non-ventilatory lung injury in rats. Methods For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C (n = 10), group C (n = 10) and group C (n = 10). Group A (n = 10) received two-lung ventilation for 2.5 h and group O (n = 5) received two-lung ventilation for 2 h, and group DM (n = 5) received DMOG pretreatment after 0.5 h of dual lung ventilation. The ventilation method was the same as that in group O, and the right single lung ventilation was performed in group Y, and the ventilation method was the same as that in group O. T _ 1) and T _ 2) were dissociated and removed from the left lower lobe of lung to determine the lung wet / dry weight ratio (W / D) and to evaluate lung injury under light microscope. The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thiobarbituric acid were determined by hydroxylamine method. The expression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伪 (HIF-1 伪) and heme oxygenase-1 (HO-1)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method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malondialdehyde (MDA) and myeloperoxidase (MPO).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same group at T1, the expression of HIF-1 伪 and HO-1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 2 group and lung injury score (P < 0.05). Compared with group C at the same time, the WR, lung injury score and HIF-1 伪 -HO-1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all increased (P 0.05). Compared with O group at the same time, the expression of HIF-1 伪 and HO-1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groups (P < 0.05). Compared with group C, the content of SOD de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MPO increased (P < 0.05). Compared with O group, the content of SOD increased and the content of MPO decreased (P < 0.05). Conclusion One-lung ventilation preconditioning can alleviate the injury of non-ventilatory lung in rats with single lung ventilation, and its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up-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DA HIF-1 伪 and down-regula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MDA and MPO in lung tissue.
【作者单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
【基金】:河南省郑州市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31PPTGG379-4)
【分类号】:R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立,薛梅,林莉荔,王南海,文公堂;单肺通气中自发呼气末正压和动脉氧分压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2 周其富;俞渭生;;沙丁胺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肺通气早期呼吸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2年11期
3 王天龙,于德水,李绯,乔青,武立民,杨志斌;用PEEP改善单肺通气时低氧血症的临床研究[J];解放军医学杂志;1998年02期
4 高新华,王光元;心肺复苏术后单肺通气并发张力性气胸1例[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1期
5 周其富;蒋宗明;王海勇;;沙丁胺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肺通气时肺萎陷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年01期
6 游志坚;姚尚龙;周子超;袁茵;;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中核因子κB的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07期
7 江晓琴;林雪梅;马玉珊;银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单肺通气时急性血液稀释对动脉血氧合作用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年02期
8 韩志国;王继成;袁扬;;大容量全肺灌洗术麻醉处理4147例次报告[J];中国疗养医学;2009年07期
9 韩保江;应用Robertshaw双腔导管单肺通气25例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10 徐旭东;汪国香;陈达;叶波;;丹参多酚酸盐在单肺通气肺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金富;瞿介明;何礼贤;曹立环;赛音;余龙;马红辉;;携带促血管生成素1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对脂多糖致肺损伤的干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刘启发;罗晓丹;宁涓;徐丹;范志平;孙竞;张钰;徐兵;魏永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早期肺损伤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研究[A];第11次中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3 张劲松;陈彦;张芹;屠苏;康健;陈旭锋;;感染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通透性时间效应的实验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4 彭波;杜斌;单瑞生;;胰源性肺损伤发病机制[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夏照帆;马兵;卫伟;贾一韬;;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活性抑制在炎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6 岳茂兴;姜玉峰;徐冰心;李瑛;卞晓星;郑琦涵;陆继好;沈文明;贾祥波;;柴黄参祛毒固本冲剂治疗严重化学性肺损伤89例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赵峰;张宇飞;吴昌归;戚好文;侯志峰;马福成;胡玉珍;周京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耿桂启;朱也森;;谷氨酰胺预处理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A];2008全国中西医结合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陈美莲;赖国祥;卓惠长;;沙丁胺醇对老年大鼠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干预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王瑞兰;盛志勇;许建宁;熊申生;;不同浓度的盐酸吸入致犬肺损伤模型的研究[A];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白毅;我国防化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2 ;拉扎碱类药预防肺损伤研究近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王立祥邋孙鲲 整理;控制ARDS要五早[N];健康报;2008年
4 王雪飞 马威 王云彦;SARS病毒如何引发肺损伤[N];健康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志坚;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的特点、信号转导通路及防治策略[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吴晓丹;肾上腺素刺激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干预实验性肺损伤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潘维忠;依法利珠单抗对大鼠机械通气所致肺损伤保护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4 胡淑玲;MSC旁分泌VEGF/HGF对ALI大鼠肺微血管内皮通透性和肺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16年
5 徐金富;携带促血管生成素1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干预脂多糖致炎症性肺损伤的试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马兵;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活性抑制在炎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赵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组织内的分化及对肺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8 安莉;血红素氧合酶-1对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赖添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10 方晓聪;磷酸肌醇3-激酶信号通路参与肺损伤修复及机制探讨[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全乐;沙丁胺醇对COPD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中LTB_4浓度的影响[D];河北北方学院;2013年
2 戎琳怡;KGF-2对吸烟引起肺损伤保护性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刘晨;NAC对乳腺癌化疗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遵义医学院;2016年
4 苏培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犬体外循环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西南医科大学;2016年
5 姚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中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6年
6 李冰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对家兔盐酸误吸性肺损伤治疗效果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7 王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对肺损伤修复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8 张丹;小窝蛋白-1在大鼠脂多糖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9 李金宝;部分液体通气治疗大鼠内毒素肺损伤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1年
10 刘冬冬;铜绿假单胞菌相关性肺损伤蛋白质差异表达研究[D];广州医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9690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1969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