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金龙固本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113例

发布时间:2018-06-12 16:17

  本文选题:金龙固本合剂 + 缓解期 ; 参考:《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03期


【摘要】:目的:观察金龙固本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宿痰伏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金龙固本合剂口服治疗,对照组不用药物干预,疗程均为120 d,随访期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国际哮喘控制测试表(ACT)评分、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和最大呼气流量(PEF)变化。结果:治疗组可显著改善哮喘缓解期患者的ACT评分、FEV1和PEF,且疗效持久(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ACT评分和FEV1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金龙固本合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宿痰伏肺证)具有良好疗效。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Jinlong Guben mixture in treating 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 (accumulation of phlegm and lung syndrome). Methods: 223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perio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Jinlong Guben mixture orally,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no drug interventio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120 days, and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 year. The changes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 and maximal expiratory flow (PEF)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ACT scores, FEV1 and PEF1 of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was lasting (P 0.01), and the ACT score and FEV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1). Conclusion: Jinlong Guben mixture has good curativ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in remission stage (accumulation of phlegm and lung syndrome).
【作者单位】: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基金】: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07034)
【分类号】:R56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唐晓丽;陈平虎;王宁;;支气管哮喘缓解期中医药治疗初探[J];新疆中医药;2007年01期

2 吴经耀;陈素红;吕圭源;;厚朴归脾、胃、肺经及相关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2期

3 张勇;唐方;;厚朴酚药理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中药杂志;2012年23期

4 张恺;王秋萍;;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统一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年3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素婷;;茄科植物古汉名考证(一)[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2 刘素婷;;茄科植物古汉名考证(二)[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4期

3 白美发;;铁皮石斛专用叶面肥施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6期

4 毛健;韩邦兴;;HS-GC-MS分析开花对前胡化学成分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5 卫莹芳;李隆云;汪晓辉;杨玉国;杨月清;李学全;;干姜生长发育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6 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李永平;;中药秦艽基原植物的DNA分子鉴定[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7 张得钧;高庆波;李福安;李永平;;青海栽培黄管秦艽的叶绿体DNA psbA-trnH核苷酸变异和遗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5期

8 朱华;郭晓恒;王孝勋;笪舫芳;李丹丹;;广西产百部的资源与生境调查[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9 姜德友;张雪;;消渴食疗源流考[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0 宋向文;王德群;;大别山茯苓产地的形成与发展[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星;单鸣秋;丁安伟;;茜草炮制的历史沿革[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贾占红;张硕峰;吴金英;孙建宁;李耀武;;鳄鱼药用价值的实验研究[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4)[C];2011年

3 张杰;张贵君;;蒲黄炮制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A];第一届全国中药商品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刘怡;张留记;屠万倩;;栀子的研究进展[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朱大岗;姜羡华;;药用矿物的研究与应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6)[C];1995年

6 张卫;张瑞贤;;金元时期影响药物剂量因素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卫;张瑞贤;;“文革”期间中草药运动特点及表现形式分析[A];第六次全国中西医结合中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有为;何敬胜;范建伟;黄博;班小泉;;木瓜道地起源与道地产区形成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梁爱华;李春英;刘婷;赵雍;曹春雨;薛宝云;王金华;;朱砂的胚胎毒性研究[A];2009年全国中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卫;张瑞贤;;金元时期影响药物剂量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李虹霖;“百会透太阳”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下丘脑5-羟色胺系统影响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陈冠豪;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周扬;面向中药药性多维表征体系的中药本体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宋新娟;中医传统图式符号审美及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9 郑国琦;宁夏枸杞果实结构、发育与糖分积累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王飞;3-6世纪中国北方地区的疫病与社会[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龚莉;不同居群栝楼分子遗传多样性及生物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马晓冲;施肥和密度对三岛柴胡产量品质及氮磷钾吸收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谭正洋;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罗育连;分段开窗旷置结合切扩挂线置管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有效性多中心临床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龙亮;《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莫家舜;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祛湿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白钰;古代医籍治疗健忘方的发掘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吕国光;经方治疗痹症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李娜;优生宁Ⅲ号方治疗先兆流产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江正龙;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ve积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绍良,张秋云;哮喘治疗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1996年06期

2 郝庆红;陈冠华;冯雅琪;郭云霞;;和厚朴酚延缓小鼠衰老作用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刘志春,王小丽,林鹏,马廉兰;五味子等29种中草药的体外抑菌实验[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4 萧桂芳;小青龙汤化裁内服合穴位敷贴治疗哮喘389例[J];广西中医药;1997年01期

5 崔悦;阴阳双补法治疗激素依赖性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39例[J];国医论坛;1997年03期

6 冯雅琪,吴国江,郝庆红,陈冠华;厚朴酚抗脂质过氧化作用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7 王贺玲;白菡;王学清;李岩;;厚朴对实验大鼠的胃动力影响[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年02期

8 胡迎芬,孟洁,胡博路,杭瑚;厚朴提取物对猪油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0年07期

9 张启荣;丁立;赵训明;郭修栋;李莉;;厚朴对兔离体胃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陕西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张勇;李泽卿;江满杰;季俊峰;陈伟;王秋萍;卢青;;南京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致敏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2008年2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余红樱,樊毫军;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气道反应性测定[J];临床内科杂志;2002年05期

2 韩清韶,梁标,张焕卿,罗文熙,吴英健;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测定的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3 许志奇;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4期

4 蓝子胡,林溢涛;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缓解期4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年05期

5 马文途;苏凝;王静;;峰流速仪在支气管哮喘病人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6 刘继唐;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治疗[J];河南中医;1996年01期

7 梁一平;郑祖同;郑丽叶;;不同疗法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比较[J];上海预防医学;2011年05期

8 李继平;马国强;;缓解期支气管哮喘肺功能测定[J];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年12期

9 雷振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类型与病情程度的判断[J];山东医药;1986年10期

10 杨媛华;逯勇;王晓娟;;走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误区[J];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崔爱东;周千祥;;支气管哮喘与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周珍文;刘玉琳;刘志刚;王若源;王华;;IL-4、IL-10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研究[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3 李传芬;;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147例[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呼吸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张晓琳;杨东霞;李娜;黄铭;王琪;;支气管哮喘不同发病阶段IL-18、IL-33等炎性因子水平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娜;杨东霞;张晓琳;黄铭;王琪;;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中IL-33、IL-18水平检测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马永信;杜继斌;王贵平;梁晓荣;;高压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马永信;杜继斌;王贵平;梁晓荣;;高压氧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探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8 李磊;粟俊;钟力平;卜志松;;支气管哮喘经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疗效评估[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9 梁国容;邓静敏;白晶;邓家珍;;一磷酸腺苷对支气管哮喘气道反应性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黎明全;;支气管哮喘与自身免疫[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支气管哮喘常识[N];上海中医药报;2009年

2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崔红生;支气管哮喘诊治思路与方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9年

3 黄艳;不喘也得保证用药3个月[N];健康时报;2006年

4 执业药师 常怡勇;合理用药 哮喘能控制[N];大众卫生报;2007年

5 孙燕明;哮喘患者在缓解期也不能忽视药物治疗[N];中国消费者报;2006年

6 唐语;对支气管哮喘不利的药物[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7 王小衡;哮喘病缓解期也要坚持治疗[N];大众卫生报;2009年

8 李娜;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9 文景;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10 张承恩;如何延长慢支缓解期[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宏;支气管哮喘动态监测和症状感知模型的建立[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2 吴小慧;支气管哮喘相关基因的多态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李开艳;Th17细胞亚群在支气管哮喘中的发病机制及TLR2对Th17细胞分化的调控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宫兆华;哮喘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紊乱及补肾益气药对其调节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施举红;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免疫学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6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7 佟万成;热休克蛋白70、90α、90β mRNA在支气管哮喘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8 胡海洋;平滑肌祖细胞参与哮喘气道重塑的探索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9年

9 王桂芳;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抑制转录因子ROG对支气管哮喘的防治作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10 克丽别娜·吐尔逊;异常黑胆质性哮喘ECP、IgE、FEV_1和β_2-AR、IL-4、IL-13基因多态性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晓琴;IL-4受体α链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金东;舍曲林辅助治疗伴有抑郁的青少年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血清IL-4变化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侯长春;促炎症细胞因子HMGB1在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达变化和临床意义[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4 王娇;麻黄水提物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影响[D];泸州医学院;2011年

5 王泽宇;CCL1-CCR8在小鼠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对其作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0年

6 陈敏;炎症及氧化应激反应标记物的监测在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D];昆明医学院;2010年

7 姚彬;IL-8、IL-10和IFN-γ在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周围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1年

8 李飞;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维生素D与支气管哮喘易感性及其相关表型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9 曾宪升;哮喘患者血清及BALF中CCSP的测定与临床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10 倪萍;氯吡格雷对支气管哮喘患者P-选择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影响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102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0102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9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