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

发布时间:2018-06-14 06:47

  本文选题:孤立性肺结节 + 体层摄影技术 ; 参考:《山东医药》2017年05期


【摘要】:目的探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确诊的SPN患者32例,其中恶性25例、良性7例。均采用320排CT双入口灌注技术进行容积扫描,记录肺动脉血流量(PF)、支气管动脉血流量(BF),计算血流灌注指数(PI);绘制病灶时间-密度(TDC)曲线,计算左心房达峰时间(LA-TTP)前后上升曲线斜率及病灶总体曲线斜率。结果良、恶性SPN的BF、P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SPN的LA-TTP前方曲线最大斜率、LA-TTP后方曲线最大斜率、总体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可根据320排CT双入口灌注技术测量的BF、PI及LA-TTP前后上升曲线斜率、病灶总体曲线斜率评价良恶性SPN血流动力学变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320-slice CT double-portal perfusion scan in evaluating hemodynamic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olitary pulmonary nodule (SPN). Methods 32 patients with SPN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25 malignant and 7 benign. The volume of pulmonary artery blood flow (PFN) and bronchoarterial blood flow (BFV) were recorded by using 320 slice CT double inlet perfusion technique. The perfusion index was calculated and the time-density TDCcurve was plotted. The slope of the ascending curve and the total curve slope of the lesion were calculated before and after LA-TTP. Result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benign SPN and malignant SPN (P < 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F between benign and malignant SPN (P 0.05). The maximum slope of the LA-TTP front curve and the maximum slope of the LA-TTP posterior curve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PN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total curve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hemodynamic changes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SPN according to the slope of ascending curve measured by 320 slice CT double inlet perfusion technique before and after BFN Pi and LA-TTP and the total curve slope of lesion.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分类号】:R563;R734.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刘慧;林江;陆秀良;顾君英;姚家美;;320排容积CT双血供灌注评估肺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及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6年03期

2 张晓辉;陈成;曾辉;宁卫卫;张楠;黄建安;;孤立性肺结节恶性概率估算临床预测模型的建立[J];实用癌症杂志;2016年01期

3 龚金山;李鹏飞;;256层CTT1024矩阵灌注成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兆渤;金恩浩;李良;魏苑柔;岳琳坤;;320排CT双入口灌注扫描技术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血流动力学的评价价值[J];山东医药;2017年05期

2 揭广廉;罗泽斌;;肺内结节或肿块性病变CT灌注结果与病理对照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6年2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柳维义;谭理连;李志铭;李树欣;江金带;利f^;;320排螺旋CT低剂量容积灌注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年05期

2 张极峰;夏旭东;李萍;张一;刘斌;刘扬;刘白鹭;;计算机辅助诊断在孤立性肺结节CT诊断的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年09期

3 杨德松;李运;刘军;姜冠潮;李剑锋;赵辉;杨帆;刘彦国;周足力;卜梁;王俊;;孤立性肺结节直径大小与临床及病理关系的初步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10年06期

4 李运;隋锡朝;杨德松;刘彦国;李剑锋;杨帆;姜冠潮;刘军;王俊;;孤立性肺结节的危险因素[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0年03期

5 吴一龙;蒋国j;廖美琳;周清华;陆舜;王俊;王长利;傅渝;程颖;赫捷;张力;杨学宁;许林;黄诚;汤鹏;毛伟敏;周彩存;宋启斌;周清;;孤立性肺结节的处理[J];循证医学;2009年04期

6 张轶;丁嘉安;;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6年03期

7 张金娥,赵振军,梁长虹,何晖,张佳,茹光藤;MSCT增强三期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研究[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5年03期

8 王秋实,郭启勇,苏惠群,张伟,陈培青,岳勇;多层CT灌注成像在肺内肿块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长红;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中原医刊;2004年22期

2 刘玉洪;孙磊;王明钊;沈毅;谢东;;孤立性肺结节106例诊治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06年37期

3 樊涛;潘历波;王莉君;赵学武;;多层螺旋CT引导下穿刺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J];现代肿瘤医学;2007年04期

4 鲁勇国;万志愉;;孤立性肺结节153例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01期

5 李广斌;马海涛;赵军;倪斌;李畅;;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分析[J];海南医学;2010年21期

6 李麦福;;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年04期

7 刘永;陆武;宋长祥;经丰琴;;孤立性肺结节~(18)F-FDG SPECT显像的半定量研究[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年03期

8 李晶;;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快速分类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1年07期

9 邓守共;;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20期

10 卢强;;孤立性肺结节48例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2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利平;常超;徐树明;;孤立性肺结节多层螺旋CT扫描方法研究[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彩云;;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评价[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3 李慎江;肖湘生;刘士远;李理;张沉石;;64排螺旋CT评价孤立性肺结节血流模式(附9例报告)[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4 李剑明;辛军;于树鹏;;~(18)F-FDG PET/CT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核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5 沈巨信;;孤立性肺结节[A];2012年第三十四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华东地区第13届中青年呼吸论坛论文集[C];2012年

6 佘晖;方振剑;董芳;黄明朝;叶嘉;赖国祥;;年龄与孤立性肺结节病理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高剑波;肖慧娟;郭华;周志刚;张永高;;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肖慧娟;高剑波;郭华;周志刚;岳松伟;张永高;;64排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自力;;孤立性肺结节与血管关系的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A];2009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七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李佩玲;黎庶;王强;;动态增强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放射科博士 王亚蓉 殷茜 整理 朱立明;CT三联诊断有优势[N];健康报;2010年

2 ;多层螺旋CT与病理对照研究孤立性肺结节与支气管的关系[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健;动态增强CT鉴别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年

2 张满;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预测模型的建立[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3 蒋南川;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后处理及动态增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张志刚;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诊断[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5 杨安荣;孤立性肺结节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上海大学;2010年

6 关建中;64层CT在孤立性肺结节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7 杨玉海;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综合性影像诊断的ROC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谭业颖;~(18)F-FLT PET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7年

9 杨春山;孤立性肺结节MR动态增强、血管生成及MR波谱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10 邢宁;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强;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多因素分析[D];广西医科大学;2012年

2 柴彦军;能谱CT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的价值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孙凯;能谱CT在孤立性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5年

4 杨娟;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判别数学模型的建立与验证[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5 沈一梦;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淋巴结转移的不良因素[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6 周翔飞;孤立性肺结节的三维可视及特征提取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7 马瑞良;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模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8 纪国华;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分割及分类方法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6年

9 马言博;基于PET/CT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杨建峰;基于混合成像的孤立性肺结节的检测[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0165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0165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1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