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
本文选题:肺 + 肺曲霉菌 ; 参考:《放射学实践》2012年09期
【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MSCT表现。结果:MSCT表现为小结节影(1~3cm)14例(73.6%,14/19),大结节或团块影(3cm)6例(31.6%,6/19);肺段或亚段分布的实变影8例(42.1%,8/19),磨玻璃影3例(15.8%,3/19);6例(31.6%,6/19)合并CT晕圈征,5例(26.3%,5/19)合并空气新月征或空洞影,2例(10.5%,2/19)可见中心低密度征,5例(26.3%,5/19)合并胸水。结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主要征象是单发或多发的结节伴空洞形成及肺段或亚段的实变,而出现结节晕圈征和空气新月征时,则高度提示侵袭性肺曲霉菌病。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SCT finding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Methods: MSCT findings of 19 case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confirmed by pathology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1~3cm was found in 14 cases (73.6% / 19), large nodule or mass (3cm) in 6 cases (31.6% / 19), distribution of lung segment or subsegment in 8 cases (42.1% / 819), glass opacity in 3 cases (15.833%) and 6 cases (31.6% 619) combined with CT halo circle sign (26.3r / r -519) and air sign or cavitation shadow in 2 cases. (10.5 / 19) 5 cases of central hypodensity sign (26.3R / 19) with pleural effusion. Conclusion: the main signs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are single or multiple nodules with cavitation and consolidation of lung segments or subsegments, while nodule halo sign and air crescent sign are highly indicative of invasive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作者单位】: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放射科;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检验科;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病理科;
【基金】:上海市科委课题——影像高新技术对新型隐球菌脑感染的实验及临床研究(08411965700)
【分类号】:R51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中兰;刘素琴;甘平;何勤;张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J];现代医药卫生;2007年09期
2 孙烨;朱奇志;杜湘珂;;白血病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晚期肺曲霉菌病CT特征[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年02期
3 朱景倩;;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5例CT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7年07期
4 王贵勤;;支气管扩张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年05期
5 朱丹;卜黎红;赵建平;陈慧;朱景倩;;侵袭性肺曲霉菌病43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年12期
6 杨华;;肺曲霉菌病27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11期
7 朱晓昆;;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CT诊断[J];西南军医;2011年04期
8 胡艳;牟向东;;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08年08期
9 王小燕;徐作军;;侵袭性肺曲霉菌病[J];实用全科医学;2008年01期
10 王竟军;郭晓洁;孙鲁华;;重度哮喘发作为主要症状的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例及文献复习[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湘燕;刘维佳;刘琳;饶珊珊;李丹;吴瑞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4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呼吸道感染学术大会暨第一届多学科抗感染治疗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2 张湘燕;刘维佳;刘琳;饶珊珊;李丹;吴瑞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4例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张旭华;陈东红;李晶;刘朔;王玲玲;王笑歌;;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1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慧君;朱丹;陈慧;涂军伟;赵建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3例临床分析[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5 常硕;贺航咏;丁琳;孙兵;栗芳;詹庆元;;下呼吸道分泌物曲霉菌培养阳性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中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高大川;胡华;;肺曲霉菌病的临床早期诊治要点—指南解读与实战体会[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7 胡征;张爱军;;基层医院对肺曲霉菌病认知分析——附三例病例分析[A];2011年第三十三届浙江省呼吸系病学术年会暨呼吸疾病诊治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年
8 蔡闯;卓超;吴璐璐;杨新云;钟淑卿;钟南山;;难治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补救治疗--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A];第8届全国抗菌药物临床药理学术会议暨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成立三十周年论文集[C];2010年
9 戎群芳;张育才;朱艳;崔云;张宇鸣;;儿童重症监护病房侵袭性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0 李子平;郭欢仪;;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肝脏影像表现[A];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年会暨“广东肝脏病防治百日行”活动启动仪式专题报告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罗刚;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早诊是关键[N];健康报;2006年
2 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 曹彬;侵袭性真菌感染:病原学诊断是核心[N];健康报;2009年
3 ;打肺炎球菌疫苗保身体健康[N];人民政协报;2000年
4 ;氟康唑预防早产儿真菌感染[N];医药经济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魏平;念珠菌感染:粒细胞决定初治药物[N];医药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邵长周;IL-12基因修饰树突状细胞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2 李莉莉;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3 李倬哲;小鼠侵袭性肺曲菌病NOD2表达及其在巨噬细胞抗曲菌免疫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09年
4 谢丽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胡荣;血液肿瘤患者肺部侵袭性真菌来源及漱口预防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6 沈银忠;光滑念珠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康唑耐药的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高磊;天然药物小檗碱抑制烟曲霉作用机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展;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特征分析及血浆(1-3)-β-D葡聚糖检测的临床意义[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2 郑旭婷;原发性侵袭性肺曲霉菌病1例并文献复习[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3 姜明珠;半乳甘露聚糖检测对侵袭性曲霉菌病诊断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张小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侵袭性真菌病的临床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5 徐礼裕;62例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分析及诊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6 张帆;伏立康唑和卡泊芬净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回顾性分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赵孟霞;血液病患者侵袭性曲霉菌病的早期诊断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8 刘书娟;半乳甘露聚糖与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曲霉菌感染诊断的实验及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0年
9 胡淑玲;中国ICU内侵袭性真菌病主要高危因素Meta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0年
10 周海;侵袭性肺曲霉病大鼠模型的构建及扶正克霉方对模型的治疗作用[D];山东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62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062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