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33在百草枯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白介素 + 百草枯 ; 参考:《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年08期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33(IL-33)在百草枯(PQ)染毒小鼠急性肺损伤(ALI)模型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25只SPF级雌性BALB/c小鼠平均分为正常对照组,PQ损伤6、12、24、48 h组。腹腔注射PQ(30 mg/kg)建立小鼠ALI模型并于各时间点处死取材。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观察血清白介素1β(IL-1β)、IL-2、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变化;RT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组织中IL-33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分析IL-33与病理损伤和炎症指标关联性以明确IL-33在调解内源性细胞因子及在ALI中的作用。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Q损伤后小鼠肺组织弥漫性损伤伴有严重水肿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MPO明显升高,抑炎细胞因子IL-2明显下调(P0.05);PQ损伤后IL-33在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调(P0.05)。关联性分析显示IL-33与病理损伤指标,IL-1β、IL-6、TNF-α、MPO均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IL-2呈正相关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L-33在PQ诱导小鼠ALI中表达水平下降,提示可能在调解内源性炎症因子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为临床干预和治疗ALI的新靶点。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xpression and role of interleukin-33 (IL-33) in paraquat (PQ) 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 (Ali) in mice. Methods 25 SPF female BALB / c mice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control group (n = 60) with PQ injury (n = 6) and control group (n = 24) for 48 h. Ali model of mice was established by intraperitoneal injection of PQ (30 mg/kg) and killed at each time point. The changes of serum interleukin-1 尾 (IL-1 尾) IL-2IL-6, tumor necrosis factor- 伪 (TNF- 伪) and pulmonary myeloperoxidase (MPO) were evaluated. The expression of IL-33 mRNA and protein were detect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Western blot, respectively.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L-33 and pathological injury and inflammation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role of IL-33 in mediating endogenous cytokines and Ali.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use injury of lung tissue was accompanied by severe edema and a larg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filtration, and the inflammatory cytokine IL-1 尾 and IL-6 TNF- 伪 MPO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fter PQ injury in mice. Anti-inflammatory cytokine IL-2 down-regulated (P0.05) IL-33 expression level in mRNA and protein after PQ injury significantly (P0.05).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IL-33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IL-6 TNF- 伪 MPO (P0.05), and ha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L-2,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IL-33 and IL-6TNF- 伪 MPO. Conclusion the decrease of IL-33 expression in PQ induced Ali suggests that IL-33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ediating the balance of endogenous inflammatory factors and may be a new target for clinical inter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Ali.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北京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813718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编号:2012CB518905)
【分类号】:R595.4;R563.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道敏;姚血明;龙小琴;黄颖;马武开;;苗药金乌健骨方对CIA大鼠血清IL-1、IL-33的影响[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年10期
2 孙博文;唐颖;李晓丹;许力军;;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中IL-33水平的检测及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年02期
3 王泽兰;沈天然;李真;凌文华;;血清白介素-33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诊断价值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4年02期
4 陈小璇;代剑平;万倩英;朱丹霞;王革非;李康生;;氧化苦参碱抗流感病毒药效及机制研究[J];癌变.畸变.突变;2014年03期
5 邱艳;赵凌杰;;白介素33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4年07期
6 李超;任立红;仰曙芬;;过敏性紫癜患儿急性期血清白介素-33与抗内皮细胞抗体-IgA、抗心磷脂抗体-IgA相关性分析[J];临床儿科杂志;2013年09期
7 张春霞;陈柏谕;;IL-33与儿童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14年05期
8 栾鸾;王郡甫;;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IL-33和IL-1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李冠臻;张新超;;IL-33/ST2信号通路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13年29期
10 刘晓萃;刘晓斐;陈兵;何守志;;IL-33在β-淀粉样蛋白刺激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研究[J];现代免疫学;201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飞;1、课题一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TCR-ζ链的初步研究 2、课题二 抗α胞衬蛋白抗体在干燥综合征中的临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高昆;转基因过表达白细胞介素33(IL-33)对小鼠肿瘤生长和肺转移作用的研究及机制探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吴海波;H9N2亚型流感病毒浙江株的分子特征及Toll样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4 孙云;IL-33过表达对鼠脑胶质瘤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相关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黄建华;NEMO-结合肽对脂多糖诱导急性肺损伤小鼠的肺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6 温宗梅;NOD2信号通路在失血性休克/复苏后急性肺损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3年
7 高鑫;负性免疫分子TIM-3和细胞因子IL-33在T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及机制[D];苏州大学;2013年
8 刘军;基于选择性致死癌细胞的蓝舌病毒对不同荷瘤模型体内靶向抗癌作用和特征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9 樊军;IL-33参与烧冲复合伤人与小鼠肺损伤机制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10 林智杰;桥联适配分子Mal在TLR4信号通路中的结构和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麻晓燕;激素抵抗型哮喘治疗反应性与外周血丝切蛋白cofilin-1表达的相关性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2 赵沙沙;可溶性ST2和前β-钠尿肽水平检测对心衰患者的诊断价值比较[D];吉林大学;2013年
3 马丽斌;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4 钱丹丹;IL-33及其受体ST2与子痫前期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5 霍俊杰;益赛普对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患者血清中IL-33蛋白表达的影响[D];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
6 许枫;黄芪甲苷干预对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D];遵义医学院;2013年
7 刘丽;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IL-33及IL-3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D];郑州大学;2013年
8 田莉;NOD8对LPS诱导巨噬细胞释放NO、TNF-α和IL-1β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3年
9 李桂兴;IL-33及受体ST2调控的Th2免疫应答与强直性脊柱炎的关联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3年
10 陈利华;HuCD100-Fcε融合蛋白的构建及其对肥大细胞的作用[D];第四军医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德斌,刘树芬,张劭夫,蒋永艳,陈秋华;血清铁蛋白水平预测急性肺损伤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1999年04期
2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急性肺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3 张芳,钱桂生,汪晓莉,吴学玲,雷撼;脂多糖致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中糖皮质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活性变化[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5年04期
4 朱运奎,张绍仪,张世范,高伟,贾树斌,刘庭忠;山莨菪碱对高原内毒素急性肺损伤防治作用的实验研究[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4年03期
5 段德卿,简化眉,曾广泳;创伤性急性肺损伤42例诊治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1997年05期
6 傅祖红,姚虞蓉;NAC对急性肺损伤治疗保护作用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9年04期
7 张琪琳,丁玉妹,肖中;急性肺损伤所致低氧血症的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10期
8 朱光发;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9 高晓玲;氧自由基在急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6期
10 夏小萍,曾因明,徐福涛;己酮可可碱对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iNOS和NO的影响[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桂生;;SIGIRR对小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武庆平;金胜威;刘东;桂平;尚游;冯丹;姚尚龙;;急性肺损伤研究新思路抗炎和促炎症消退相结合[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胥武剑;董宇超;朱莹;洪伟峻;宁允叶;蔡在龙;李强;;Nogo-B在小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谢衬梨;萧正伦;黎毅敏;莫红缨;赵一菊;;生长素释放肽对急性肺损伤小鼠核因子-κB和纤溶系统的干预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皋源;王云霞;李玟;邓羽霄;王祥瑞;;羟乙基淀粉130/0.4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TLR4表达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宁;顾勤;郑以山;;急性肺损伤小鼠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的表达规律及其对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董丹江;郑以山;顾勤;;NK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与sTREM-1的相关性研究[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8 魏凯峰;;急性肺损伤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中医治疗研究[A];中医药防治感染病之研究(九)——第九次全国中医药防治感染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9年
9 孙军;高忠和;方陈;杨玲;韩忠朝;;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治疗急性肺损伤(ALI)[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赵智刚;唐忠志;刘非凡;程青;杨剑虹;彭森;陆卫华;邬明;;N-乙酰半胱氨酸对急性肺损伤组织的保护作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Calfactant在儿科急性肺损伤中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熊学莉邋通讯员 曾理;急性肺损伤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N];健康报;2008年
3 武警总医院急救医学中心主任 王立祥邋孙鲲 整理;控制ARDS要五早[N];健康报;2008年
4 白毅;我国防化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5 曾理;感染是导致ALI/ARDS的主要因素[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治疗[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7 冯友根;弹性蛋白酶抑制剂西维来司钠[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曹东义、王生茂、郭双庚、王振瑞、王丽;炎症反应是外感热病共同的病理基础[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9 李斌;“吸入”一氧化氮可明显改善非典症状[N];人民日报;2004年
10 ;拉扎碱类药预防肺损伤研究近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秦鑫;汽化吸入全氟化碳对行机械通气肺损伤小猪肺外脏器的保护作用[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2 戢新平;体位改变对兔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的影响[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3 黄泽清;骨形态生发蛋白-4在酸吸入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探讨[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4 李洪霞;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炎症介质/抗炎介质失衡机制及白介素10、地塞米送的保护作用[D];军医进修学院;2001年
5 李波;小鼠急性肺损伤时期促炎症消退介质脂氧素的变化及调节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樊毫军;腹腔或静脉注射全氟化碳对大鼠急性肺损伤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7 朱峰;丙酮酸乙酯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急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肖贞良;GRKs参与大鼠急性肺损伤发生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9 高伟;经气管灌注脂多糖致老龄大鼠急性肺损伤时肺蛋白质组变化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10 宋琳;携带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玲;胆红素对抗内毒素诱导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2 赵晓巍;不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减轻急性肺损伤模型通气机相关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3 张秀敏;不同诱因急性肺损伤模型大鼠肺内外炎症动态变化[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陈小莉;雷米普利对急性肺损伤时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5年
5 简文;山莨菪碱治疗创伤性急性肺损伤分子生物学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2年
6 何发明;小潮气量通气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D];重庆医科大学;2002年
7 程瑾;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己酮可可碱在盐酸诱导的兔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0年
8 陈刚;急性肺损伤(ALI)患者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角细胞生长因子(KG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变化的意义[D];苏州大学;2006年
9 蒋德生;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时核因子-κB的影响[D];苏州大学;2008年
10 李冰冰;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灌洗对家兔盐酸误吸性肺损伤治疗效果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74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074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