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黑米花色苷抗哮喘作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8-07-03 16:27

  本文选题:哮喘 + IL-4 ; 参考:《延边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目的: 黑米作为一种健康食品自古以来就得到中国和其它东南亚国家的共识,黑米成熟过程中会在种皮内积聚形成大量花色苷色素,研究表明黑米花色苷BRA(black rice anthocyanins, BRA)具有抗氧化、抗炎、抗搔痒、抗过敏等作用。但是抗哮喘作用及其机制还不是十分明了,本研究利用哮喘模型小鼠,观察BRA对Thl和Th2细胞因子抑制分泌的影响。 方法: 利用鸡卵白蛋白致敏,雾化吸入诱导建立小鼠哮喘模型。40只小鼠被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模型组;BRA低剂量组(BRA50);BRA高剂量组(BRA150)。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光镜下观察细胞总数和各分类细胞数。肺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观察肺部炎症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肺组织中IL-4、IL-5及IFN-γ水平的变化。 结果: (1)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各分类细胞数明显变化,模型组的细胞总数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而BRA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同时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也有同样的改变。模型组肺组织炎症细胞浸润明显,BRA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肺部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2)IL-4和IL-5在正常组表达极低,哮喘模型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BRA低剂量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高剂量组IL-4和IL-5的表达明显低于哮喘模型组(P0.05) (3)IFN-γ在正常组表达较高,哮喘模型组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BRA低剂量组与哮喘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BRA高剂量组IFN-γ的表达明显高于哮喘模型组(P0.05) 结论: (1)BRA明显抑制哮喘小鼠肺部炎症细胞浸润,具有一定的抗哮喘作用。 (2)BRA减少Th2类细胞因子IL-4、IL-5的分泌,提高Thl类细胞因子INF-γ的表达,这可能是BRA抗哮喘重要机制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as a kind of healthy food, black rice has been recognized by China and other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since ancient time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ack rice anthocyanin bra (black rice anthocyanins, bra had anti-oxidation, anti-inflammatory, anti-pruritus and anti-allergic effects. However, the antiasthmatic effect and its mechanism are not well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s of bra on Thl and Th2 cytokines secretion in asthmatic mice were observed. Methods: 40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normal group, low dose group (BRA50) and high dose group (BRA150). 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 was used to observe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and the number of classified cells under light microscope. Lung tissue sections were stained with HE to observe pulmonary inflammation. The levels of IL-4, IL-5 and IFN- 纬 in lung tissue were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 Results: (1) the total number of cells and the number of classified cells in the trachea alveolar lavage fluid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the model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control group, but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BRA high dos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The same is true of lymphocytes, neutrophils and eosinophils. Th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lung tissue was obvious in the model group. (2)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L-5 was very low in the normal group, and the infiltration of eosinophils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high dose group of bra.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L-5 in the asthma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P0.05), but the expression of IL-4 and IL-5 in the BRA high do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asthma model group (P0.05). The expression of BRA in asthmatic mode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normal group (P0.05). The expression of IFN- 纬 in the high dose group of br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asthmatic model group (P0.05). Conclusion: (1) bra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filtration of inflammatory cells in the lung of asthmatic mice. (2) BRA can reduce the secretion of IL-4 and IL-5, and increase the expression of Thl cytokine INF- 纬,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BRA anti-asthma.
【学位授予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钱正;陶宜富;张倩;杨俭;;先声咳喘灵口服液对哮喘大鼠作用机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2期

2 黄世杰;抗哮喘与抗炎药磷酸二酯酶-4抑制剂AWD12-281[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年06期

3 倪伟;抗哮喘气道炎症药物的研究近况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年S1期

4 李伟,宁奇;扎鲁司特的合成[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4年08期

5 黄琦;刘仁慧;郭忻;;培本方调节哮喘大鼠HPA轴紊乱的实验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年12期

6 朱灿红;季伟;周卫芳;;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哮喘气道重塑模型平滑肌的影响[J];江苏医药;2006年01期

7 焦霞;沈其昀;王利民;许以平;张黎明;;氧化苦参碱对哮喘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ICAM-1 mRNA表达的影响[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8 刘超武;;中医外治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年01期

9 朱建明;白建文;林闽加;;MMP-9、TIMP-1分别对哮喘小鼠和气道重塑小鼠作用的比较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06期

10 蒋萍;郑洪;戴嗣宏;;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孟鲁司特和布地奈德对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建的作用比较[J];中国新药杂志;2009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昱;刘恩梅;;IL-12+重组卡介苗新生期接种调节小鼠Th17/Th1平衡对实验性哮喘模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2 黄美蓉;;氧化苦参碱对抗原致敏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A];湖北省暨武汉市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3 林红伍;孙勤;梁新妹;李庆选;于书云;陆强;杨晓薇;周德祥;杨勇;周连发;郭笑冬;;大黄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形态学的作用[A];第四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范欣生;童黄锦;王露;顾鹏程;许惠琴;;一种病毒性哮喘模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实验药理分会第七届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5 吉宁飞;符晓苏;陈力;;过敏性因素在老龄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中的实验研究[A];第六届全国老年医学进展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6 黄华琼;王娇莉;沈华浩;;不同致敏和激发时间对哮喘模型的影响[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7 宋丹丹;徐蓝;孙云;;左旋沙丁胺醇抑制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抗炎免疫药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8 李孟荣;吴超雄;王超;王晓宁;;CpGODN对OVA哮喘小鼠TSLP、IL-17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9 徐向晖;郭雪君;徐卫国;皮卫峰;;不同措施对小鼠支气管哮喘模型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10 盖晓燕;孙永昌;朱元莉;;香烟烟雾暴露对小鼠急性和慢性支气管哮喘模型气道炎症和重塑的不同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乃卫;加研制出一种抗哮喘新药[N];中国医药报;2000年

2 郑屠编译;默克停止研发一抗哮喘新药[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江南;全球抗哮喘病药物旺销[N];中国医药报;2001年

4 徐玉兰;治疗胃性哮喘要辅用抗酸剂[N];大众卫生报;2006年

5 香港麦迪信医学出版公司 提供;抗哮喘基因位点找到[N];医药经济报;2002年

6 磊明 玲丽;哮喘,有哪些特点?[N];温州日报;2006年

7 魏开敏;抗哮喘合理应用茶碱药[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周芳;关注儿童哮喘病[N];吉林日报;2006年

9 姜之炎 吴玉晶;小儿敷贴粉可改善哮喘大鼠气道反应[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时每医信息有限公司 时普医药信息有限公司;京穗必争地 群雄并起时[N];医药经济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建新;1,25-二羟维生素D_3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对小鼠哮喘模型的作用及其机制[D];第三军医大学;2010年

2 杨硕;三步序贯法对激素干预后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和HPA轴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3 王桂兰;IL-4RA基因转染阻止了哮喘模型的炎症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4 揭志军;CpG-ODN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气道重塑及ADAM33基因表达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5年

5 胡艳;不同时间接触变应原对大鼠哮喘模型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侯霞;水通道蛋白及氯离子通道mCLCA3在哮喘发生中的作用[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赵海金;维生素D_3上调蛋白1(VDUP1)参与哮喘氧化应激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8 刘强;冬病夏治方的制剂开发及作用机理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中成;IL-1ra-Fcε融合蛋白功能及对变应性哮喘的治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杜强;黄芪甲苷对慢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的影响以及机制探讨[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牛海峰;黑米花色苷抗哮喘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2年

2 孙芸;树突状细胞在小鼠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玉红;小鼠白介素12质粒对哮喘模型CD4~+CD25~+T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4 王锐英;吸烟对致敏大鼠肺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1表达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5 田伟千;雾化吸入氯胺酮对哮喘大鼠肺组织一氧化氮及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D];南京医科大学;2006年

6 龙锐;小青龙颗粒中麻黄碱、伪麻黄碱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8年

7 陈俊文;PI3K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锋;基质金属蛋白酶-9/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在小鼠哮喘模型气道重塑中的动态表达[D];安徽医科大学;2005年

9 张丽;胸段硬膜外阻滞联合中药对哮喘大鼠IL-4和IFN-γ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7年

10 刘玉慧;A_(2B)腺苷受体拮抗剂XAC对小鼠哮喘模型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探讨[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942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0942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63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