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肺动脉栓塞危险分层中的价值
本文选题:急性肺动脉栓塞 + 纤维蛋白原 ; 参考:《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6年01期
【摘要】:目的研究纤维蛋白原及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危险分层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6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按2008年欧洲急性肺动脉栓塞分层标准分为高危组(19例)、中危组(21例)和低危组(20例)。同时随机抽取同期呼吸困难及胸痛的非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14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上述各组血浆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差异。结果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中,高危组、中危组和低危组在一般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危险分层越高,纤维蛋白原含量越低(P0.05),D-二聚体含量越高(P0.05)。对照组患者与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相比,纤维蛋白原含量更高,D-二聚体含量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与D-二聚体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为-0.805)。结论纤维蛋白原增高是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当急性肺动脉栓塞发生后,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可用于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及危险程度分级。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difference of plasma D-dimer and fibrinoge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ith different risk stratification. Methods 60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4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high risk group (19 cases), middle risk group (21 cases) and low risk group (2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2008 European criteria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stratification. At the same time, 14 non-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patients with dyspnea and chest pai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s control group. The plasma levels of D-dimer and fibrinogen were compared. Results in the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high risk group, the middle risk group and the low risk group (P0.05), but the higher the risk stratification, the lower the fibrinogen content (P0.05).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the content of fibrinogen in control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and the content of D-dimer was lower (P0.05). There wa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plasma fibrinogen content and D-dimer level (r =-0. 805). Conclusion the increase of fibrinogen is one of 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When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occurs, the content of fibrinogen decreases, and fibrinogen content can be used to diagnose and grade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作者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
【基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编号:2012BAI05B02)
【分类号】:R563.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敬,王淑萱,张肃西;急性肺动脉栓塞29例诊治分析[J];临床荟萃;2001年18期
2 于爱勤,尹波,王顺强;术后急性肺动脉栓塞3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1年15期
3 赵向彤,卢中秋,陈寿权;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J];浙江实用医学;2001年03期
4 赵向彤,卢中秋,林锡芳,陈寿权;急性肺动脉栓塞[J];浙江医学;2001年02期
5 汪勇 ,靳慧 ,程玉才 ,刘思海 ,陈军 ,张新安;急性肺动脉栓塞48例误诊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2年10期
6 张铭,王斌,马庭波,王立军;21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临床医学;2003年03期
7 王文生 ,王晓;骨科病人的急性肺动脉栓塞[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4年06期
8 陈爱武,连丽红,李卉;急性肺动脉栓塞抢救成功1例[J];四川医学;2004年12期
9 张刚,李海滨,刘坤申;急性肺动脉栓塞1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5年07期
10 金兆辰,吉木森,张国辉,李卫东;产后并发急性肺动脉栓塞一例[J];江苏医药;2005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达;陈小勤;崔俊涛;;螺旋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2 黄求理;曾艺君;宋侃侃;朱雪君;范海波;吴安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探讨[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与诊断学习班资料汇编[C];2009年
3 王峰;张中和;纪东华;郎志谨;赵力;;经导管祛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A];中华医学会第一次全国介入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4 王哲;赵强;陈安清;周光华;;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诊治[A];第八届华东六省一市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5 王达;陈小勤;崔俊涛;;螺旋CT在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A];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第八届全国心胸影像学术大会暨河南省第十二次放射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6 陆炜;王李华;程国兵;胡雅国;姜明;;双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疗效观察[A];2012年浙江省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7 曾振国;;急性肺动脉栓塞时你怎样评估心脏功能[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重症心脏全国学术大会暨第二届西湖重症医学论坛、2013年浙江省重症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3年
8 冯庆山;张纪伟;;急性肺动脉栓塞18例分析[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六届换届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恩江;王珏;孙东云;邵立娟;齐鹏涛;;急性肺动脉栓塞38例临床分析[A];全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10 殷哲煜;连杰;张毅红;白云燕;董晓秋;;超声检查在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A];中华医学会第十次全国超声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衣晓峰;《急性肺动脉栓塞——从基础到临床》[N];健康报;2001年
2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胡大一;呼吸困难防急性肺动脉栓塞[N];保健时报;2008年
3 牟传珍;介入疗法抢救急性肺动脉栓塞[N];健康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峰;机械祛栓治疗急性肺血栓栓塞症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2 周运锋;双源CT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及右心室功能的评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路军良;国产机械祛栓器械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边竞;急性肺动脉栓塞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D];河北医科大学;2015年
2 崔玲;循环血微小RNA作为急性肺动脉栓塞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5年
3 周欣;CTPA对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研究:评价栓塞程度、治疗疗效及三维重建技术[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4 吕侯强;兔急性肺动脉栓塞血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血栓素B_2、6-酮—前列腺素F_(1a)的变化及意义[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1042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104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