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侧卧位通气在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发布时间:2018-11-04 13:53
【摘要】:目的 探讨侧卧位通气在有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4年10月至2016年12月,抽样选取我科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行有创通气治疗患者60例,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患者均进行药物祛痰、平喘、抗感染、有创通气、振动排痰、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镇痛、镇静、营养支持、重症监护等治疗,治疗组有创通气时采用侧卧位通气,对照组采用半侧卧位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有创通气前和有创通气1 d后动脉血p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动脉血氧合指数(PaO_2/FiO_2)、心率(heart rate,HR)、呼吸(respiratory rate,R)、气道阻力(air way resistance,Raw),统计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控制(control of pulmonary infection,PIC)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care unit,ICU)时间。结果 与通气前比较,通气1 d后两组患者pH及PaO_2/FiO_2均升高,PaCO_2、HR、R及Raw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1 d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pH[(7.43±0.07比7.37±0.11,P0.05)]、PaO_2/FiO_2[(253.52±65.33)mm Hg(1 mm Hg=0.133 kPa)比(215.46±58.72)mm Hg,P0.05)]及PaCO_2[(52.45±7.15)mm Hg比(59.39±8.44)mm Hg,P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R、R及Raw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IC窗时间[(3.7±1.4)d比(5.3±2.2)d,P0.01)]、有创通气时间[(4.0±1.5)d比(6.1±3.0)d,P0.01)]、机械通气总时间[(4.7±2.0)d比(7.3±3.7)d,P0.01)]及住ICU时间[(6.2±2.1)d比(8.5±4.2)d,·P0.01)]均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有创通气时采用侧卧位通气,能够有效改善动脉血气指标,降低Raw,缩短PIC窗时间、有创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及住ICU时间。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lateral position ventil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by invasive ventilation.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60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treated by invasive ventil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n = 30) and control group (n = 30).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with drug expectorant, antiasthmatic, anti-infection, invasive ventilation, vibration sputum drainage,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analgesia, sedation, nutritional support, intensive care, etc.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lateral position ventila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half lateral position ventilation. The arterial pH,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_2), arterial oxygenation index (PaO_2/FiO_2) and heart rate (heart rate,HR) were observed before and 1 day after invasive ventilation in both groups. Respiratory (respiratory rate,R), airway resistance (air way resistance,Raw), window tim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control (control of pulmonary infection,PIC), time of invasive ventilation, total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and time of staying in intensive care department (intensivecare unit,ICU) were count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ventilation, pH and PaO_2/FiO_2 increased, PaCO_2,HR,R and Raw decreased in two groups after 1 day of ventilation (P0.05). After 1 day of ventilation, pH in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7.43 卤0.07 vs 7.37 卤0.11p0.05)], PaO_2/FiO_2 [(253.52 卤65.33) mm Hg (1 mm Hg=0.133 kPa) vs (215.46 卤58.72) mm Hg,] Compared with PaCO_2 [(52.45 卤7.15) mm Hg vs (59.39 卤8.44) mm Hg,P0.0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ut HR,R and Raw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PIC window time was (3.7 卤1.4) d vs (5.3 卤2.2) dP0.01, and the invasive ventilation time was (4.0 卤1.5) d vs (6.1 卤3.0) dP0.01 in the treatment group. The total time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 [(4.7 卤2.0) days vs (7.3 卤3.7) d, P0.01] and the duration of living ICU [(6.2 卤2.1) days vs (8.5 卤4.2) days, P 0.01] were shortene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Lateral position ventilatio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OPD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reduce Raw, shortening PIC window time, invasive ventilation time, total mechanical ventilation time and ICU residence time.
【作者单位】: 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分类号】:R56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鸣武;加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研究[J];中华内科杂志;2001年10期

2 赵鸣武;重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病因学及其对策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4年02期

3 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4年04期

4 薛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反复急性加重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1期

5 谢灿茂;周宇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现代评价[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6 周林;王志新;宋振凤;;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246例分析[J];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02期

7 王秋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年16期

8 刘春涛;冯玉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年06期

9 闫玉山;;预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重要性[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年06期

10 官培英;张会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临床分析124例[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岑;孙立;;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多因素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12次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2 薛岑;孙立;;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多因素临床研究[A];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2009年呼吸系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赵艳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全国护理管理改革创新”高层论坛、全国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护理论坛、全国介入护理发展论坛、全国护理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研讨会大会资料[C];2011年

4 谢国钢;金先桥;;室内环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5 江梅;马锦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急性加重认知调查[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赵飘飘;王秋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综合评估研究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于娜;孙宜田;康健;;桉柠蒎对COPD急性加重患者疗效及气道黏液炎症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8 赖国祥;文文;胡顺振;;细菌溶解产物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的预防作用[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9 李建生;李素云;余学庆;王明航;余海滨;王海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发病机制与清热涤痰活血方药的作用途径[A];《全国中医药防治老年病及老年呼吸疾病学术讲坛》学术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国良;谈敏;王昌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时血液流变学的改变[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朱国旺;首次强调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和症状评估[N];中国医药报;2012年

2 记者 朱国旺;防慢阻肺急性加重“持久战”效果更好[N];中国医药报;2012年

3 解放军304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崔德健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慢阻肺急性加重:激素解困 抗菌除因[N];医药经济报;2011年

4 记者 张昊;首次强调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评估[N];健康报;2012年

5 记者 陈青;隐形杀手“作恶”多为急性加重[N];文汇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白毅;重视慢阻肺急性加重的危害[N];中国医药报;2012年

7 记者 陈青;全球慢阻肺患者达2.1亿[N];文汇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 李颖;别让慢阻肺在春季暴发[N];科技日报;2012年

9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郭禹标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综合评估更全面 急性事件新目标[N];医药经济报;2011年

10 北京朝阳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卜小宁;从李文华辞世再说慢阻肺[N];健康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官振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副流感嗜血杆菌感染的临床和致病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照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频繁急性加重表型的评价及临床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5年

2 唐晓丽;基于主成分分析法验证慢阻肺发展“快”“慢”的判断标准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张志萍;华法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D];南方医科大学;2015年

4 周云;红细胞分布宽度与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在慢阻肺急性加重中的临床价值[D];皖南医学院;2015年

5 颜丽莎;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与CO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6年

6 刘鹏飞;环境因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影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7 潘一琳;炎性标志物影响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治疗的临床研究[D];扬州大学;2016年

8 李聪;T淋巴细胞亚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预后评估[D];郑州大学;2016年

9 张环;血清CRP、PA、Cys-C在COPD急性加重中的临床价值[D];皖南医学院;2016年

10 杨佳;应激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加重风险的影响[D];广西医科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3100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3100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5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