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及乳胶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

发布时间:2017-01-17 14:33

  本文关键词: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及乳胶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南方医科大学》 2012年

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及乳胶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

赵宇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HIV感染、肿瘤的放疗和化疗、器官移植、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使用的增加等使得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其中隐球菌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在国外已成为AIDS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AIDS患者死亡的首要原因。引起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有曲霉菌、隐球菌和念珠菌等。近年国内外研究显示肺隐球菌感染仅次于曲霉菌感染。以往国内外对肺隐球菌病(P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IDS人群及实体器官移植者,对免疫功能正常人群的相关研究极少。非免疫缺陷患者的肺隐球菌病临床症状多轻微,体征无特异性,病原学检出率极低,误诊率相当高。PC确诊需手术切除及各种有创性穿刺活检获得组织病理学证据或血液和无菌腔液的病原学证据。前者会对患者造成创伤,不易被广泛接受,而后者阳性率低。所以如何提高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水平和采用非手术方法确诊该病成为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影像学特点和诊断方法,并分组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肺隐球菌病,尤其是对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 [对象与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研究。查阅2006年至2011年3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及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隐球菌病患者的病史资料。参考2005年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及真菌研究组(EORTC/MSG)关于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共识草案Ⅵ以及2006年《肺真菌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为经病理学或病原学及相关检查明确诊断的病例。排除标准如下:(1)艾滋病患者,(2)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或骨髓移植患者,(3)其他免疫缺陷病患者。制作调查表,收集以下资料:(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入院科室、初步诊断、确诊时间、住院天数等。(2)宿主因素:包括接触史、基础疾病史及相关治疗、用药情况。(3)临床表现、体征、胸部CT等影像学资料、常规实验室检查、微生物学检查及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结果;(4)确诊方法:分为手术方法及非手术方法。相关数据分别按有无宿主因素、影像学类型及乳胶凝集试验结果等进行分类比较。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平均数士标准差来描述,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构成比n(%)来描述,使用χ2检验。 [结果] (1)入选91例,平均年龄46.05±12.57(19-71)岁,男性以30-60岁发病人数最多,女性以40-70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总体上30-60岁为高发年龄段,集中了75.82%的患者。男女比例1.46:1。不同性别患者的年龄分布为正态分布,男女两组患病年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t=2.723,P=0.008)。 (2)诊断例数逐年增加,2006年至2011年3月的例数分别为4,12,15,22,34,4。入住科室主要为呼吸内科及胸外科。 (3)82例(90.1%)患者无任何接触史。有明确接触史患者共6例,其中有洗桑拿浴史者3例,占50%;有鸟禽类接触史者仅1例。48例(52.75%)患者存在基础疾病,宿主因素中以糖尿病最为常见(n=13;14.29%),其它为类固醇激素应用史(n=7;7.69%),肺部慢性疾病(n=4;4.40%),慢性乙型肝炎(n=5;5.49%),风湿结缔组织病(n=6;6.59%),恶性肿瘤(n=3;3.30%),近期手术史(n=11;12.08%)等。其中患有影响宿主免疫功能的基础疾病者占总病例数的32.97%。 (4)91例肺隐球菌病患者中22例(24.18%)无明显自觉症状,仅为体检时影像学检查发现肺部阴影而就诊;69例(75.82%)有以下临床表现:咳嗽(n=55;60.44%)、咳痰(n=41;45.05%)、发热(n=19;20.88%)、胸痛(n=33;36.26%)、气促(n=21;23.08%)、乏力(n=12;13.19%)等。91例患者中55例无异常体征,占60.44%。查体异常者主要表现为肺部听诊异常(干湿啰音、呼吸音减弱),有34例,占37.36%。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较轻,体征不明显,无特异性。极少患者出现头痛、呕吐、颈部抵抗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5)影像学表现:52例(57.14%)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结节、团块影,25例(27.47%)为渗出斑片影,余14例(15.38%)为弥漫性混合病灶。病灶分布中右肺较左肺多见,下叶较中上叶多见:40.7%位于下叶,40.7%的出现在右侧肺叶。病灶的肺叶分布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625,P=0.000)。其中结节/肿块型病灶分布以单侧为主(71.15%),右肺多见(42.30%);渗出实变/斑片型在各肺叶均可出现;混合病灶型中92.86%同时分布于两侧肺叶。分组中:三型病灶在病灶分布上(χ2=21.942,P=0.000)和病灶数量上(χ2=20.761,P=0.000)皆有统计学差异。三型病灶中单侧病灶累及左右肺的总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980,P=0.613)。胸部CT显示的伴随征象多样化,主要有:支气管充气征26例(28.57%),毛刺22例(24.18%),空洞22例(24.18%),分叶18例(19.78%),胸膜凹陷征17例(18.68%),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19例(20.88%),胸腔积液7例(7.69%)等。同时具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等类肺癌征象的有7例(7.69%)。有宿主因素组病灶类型以弥漫混合型和多发肿块结节型为主;无宿主因素组则以单发肿块结节型为主,两组在病灶类型及病灶数量上整体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5.104,P=0.277)。 (6)初步诊断误诊率达60.44%(55/91)。主要误诊为肺癌、细菌性肺炎等。25例因疑诊肺癌而行胸腔镜或开胸手术,占疑诊肺癌者的65.79%。主要确诊方式为:胸腔镜手术(VATS)42例(46.15%),纤支镜肺活检(TBLB)28例(30.77%),经皮肺穿刺活检(TNAB)14例(15.38%)。血液、脓液、脑脊液培养阳性各1例(共占3.30%)。其中43例患者确诊前行TBLB,阳性率为65.12%。 (7)白细胞范围3.12-19.77(8.24士3.42)×109/L,73例(80.22%)正常。中性粒细胞范围1.76-16.29(5.58士3.25)×109/L,所有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1.5×109/L。29例(54.72%)患者ESR高于正常,8例(18.18%)C反应蛋白升高,但均无明显特异性。34例患者行免疫检查,异常者13例,占38.24%。行肺部肿瘤标志物检查者64例,阳性者25例,占39.06%。大部分仅为轻度升高。仅有3例患者同时有两项肿瘤标记物指标升高,且均未超过正常值的两倍。所有患者HIV均为阴性。 (8)病原微生物学检查:有45例患者行痰培养检查,有阳性结果者11例,包括白色念珠菌、链球菌、大肠埃希氏菌等。无一例培养出新型隐球菌。10例行组织培养者,有1例新型隐球菌生长。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者3例,无一例阳性。 (9)48例肺隐球菌病患者确诊前行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率达64.58%,其特异度为85.71%。内科送检率为76.79%,明显高于外科的14.29%,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χ2=33.756,P=0.000)。隐球菌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组主要以纤支镜活检为确诊方式(64.52%),而未行乳胶凝集试验组则以胸腔镜肺部分切除术为主要确诊方式(76.74%),两组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0.562,P=0.000)。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阳性组与阴性组在确诊方式构成比的比较上也有统计学差异(χ2=17.135,P=0.004) [结论] 1.在HIV阴性的非免疫缺陷宿主中,肺隐球菌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该病以中青年患病为主,男性多于女性。 2.大多数病例无明确鸟粪等各类接触史。 3.呈亚急性或慢性感染,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多以轻微呼吸道症状和低热为主,或无症状。体征不明显。依影像学特点主要分为三型:肿块/结节型、斑片浸润型和混合病灶型,前两者多见,好发于右肺、下叶。伴随征象呈多样性,以类肺癌及肺炎征象为主。有基础疾病组和无基础疾病组影像学表现在病灶类型及病灶数量上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4.纤支镜肺活检或经皮肺穿刺活检检查创伤小,阳性率高,可根据病灶位置选择。非手术检查对于肺隐球菌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肺隐球菌病的呼吸道病原学检查阳性率极低,其对临床诊断的指导价值有限。 5.隐球菌乳胶凝集试验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可作为早期无创性的诊断和筛查方法。联合肿瘤标记物检查,可提高肺隐球菌病与肺癌的鉴别诊断水平,使患者避免手术或较大创伤性检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R51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志;吴琦;;国内肺隐球菌病临床资料汇总分析[J];西南军医;2009年04期

2 李安生;吴绍熙;郭宁如;沈永年;吕桂霞;陈伟;朱妙常;潘如圭;;新生隐球菌生态学研究[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8年01期

3 朱永奋;张家吉;;肺部新型隐球菌肉芽肿酷似肺癌一例报道[J];上海医学;1981年09期

4 沈策;顾杰;武秀华;沈慧;张惠箴;蒋智铭;;原发性新生隐球菌肺炎的诊断和治疗随访研究[J];上海医学;2005年11期

5 王露霞;石凌波;陈万山;肖增璜;成德;;乳胶凝集法检测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在隐球菌性脑膜炎和隐球菌肺炎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8年01期

6 赖国祥,张玉华,林庆安,柳德灵;国内22年肺隐球菌病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年02期

7 吴本权;张天托;饶宪;毕筱刚;周凤丽;;以胸痛为主要症状的肺隐球菌病2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8 易祥华,张容轩,高文,张敏,马前立,汪浩;临床酷似肺癌的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病理分析[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6期

9 熊维宁;熊盛道;徐永健;方慧娟;曹勇;左鹏;;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6年06期

10 卢洪洲,曹天高,周颖杰,尹有宽,潘孝彰,翁心华;乳胶凝集试验对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的意义[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昂朝海;青年与老年人单侧胸腔积液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2 蒋玉芝,单丽霞,张安成,桂淑玉;慢性呼吸衰竭预后因素分析[J];安徽医学;2000年03期

3 钟康;老年与青壮年自发性气胸临床对照分析[J];安徽医学;2004年01期

4 张雷;郁华;张晓芳;高爱平;;直接面视下短程化疗对复治涂阳肺结核疗效分析[J];安徽医学;2008年01期

5 吴桥;;肺栓塞15例诊治体会[J];安徽医药;2007年02期

6 刘洪军;李春;沈玮;;急性白血病患儿医院血流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分析[J];安徽医药;2009年10期

7 高传忠;王昌民;潘银花;;消喘膏的制备及临床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1年01期

8 张念志,周宜轩,钱忠;麻杏石甘汤为主治疗支原体肺炎56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8年01期

9 张孔;黄勇;;肺内癌性淋巴管炎的临床特征与诊断[J];癌症;2006年09期

10 郑磊;吴国成;林志中;方玉林;;金葡萄肺炎并发脓气胸2例分析[J];安庆医学;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丽娟;胡国信;;肺曲霉病12例临床分析[A];江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2 李成俊;;成人肺支原体肺炎误诊肺结核18例分析[A];创新沈阳文集(B)[C];2009年

3 高保军;高金领;;经皮穿刺治疗癌性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A];河南省第二届肿瘤微创治疗学术大会暨新乡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河南省胸部疾病影像诊断与治疗新进展研讨会暨新乡市影像诊断新进展与新技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杨晓军;付远钊;刘彬;;某基地电焊作业者呼吸系统健康状况分析[A];第二十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三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5 廖江荣;蒲德利;王黔宇;;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疾病的诊断价值[A];第二十三届航天医学年会暨第六届航天护理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林志强;;2例痰培养为白色念珠菌的病例分析[A];2010年临床药学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临床药师论坛论文集[C];2010年

7 谭守勇;邝浩斌;;肺结核继发肺真菌感染的诊治进展[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8 高绪胜;;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9 慎战青;乔国平;何世德;刘元森;孟华勤;王成刚;;新密市1992-2009年肺癌死亡率监测报告[A];2010年中国防痨协会临床/基础专业学术大会汇编[C];2010年

10 李彤;徐江涛;黄东皓;;肺结核病合并曲霉菌病3例并文献复习[A];2011年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芳;三七总皂苷防治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樊卫文;转化生长因子Beta在气道重建中的作用和机制及气道重建的防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1年

3 杨保林;哮喘宁对心理应激哮喘大鼠肺内神经肽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4 韩春生;“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急性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年

5 王雯;IL-4、β_2-AR基因多态性及ECP、IgE与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的关系[D];新疆医科大学;2003年

6 蒋宁;保肺方对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细胞外基质代谢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3年

7 耑冰;泻肺化瘀法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肺循环作用选择性的临床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赵玉英;新型聚内酯微泡超声造影剂的实验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4年

9 金焱;益气活血化痰方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大鼠模型小气道重塑影响的实验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刘学军;M_2受体抗体在肺心病发病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琴;当归多糖对肺纤维化大鼠肺功能、细胞外基质及病理形态学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0年

2 王妍;参芪扶正注射液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急性加重的临床疗效观察[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居阳;韦格纳肉芽肿病临床特征及生存相关因素的分析[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4 魏绍辉;PDCA循环健康教育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1年

5 金晶;中药和厚朴酚抗真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胡崇静;加味止嗽颗粒治疗风邪恋肺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璇;自制一次性使用引流袋与抗返流体液收集袋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临床对比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8 闫新望;CEA、NSE、CF21-1联合检测及肺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D];济南大学;2011年

9 王娜娜;162例COPD患者用药状况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1年

10 周乐;基于膈肌肌电的呼吸机同步算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木英,纪小龙,谭汉君;75例深部真菌感染尸体解剖及临床分析[J];北京医学;1994年01期

2 胡泽福,李羲,钱桂生;肺隐球菌病并隐球菌脑膜炎误诊1例[J];重庆医学;1997年06期

3 许祖梅,陈国章;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3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4 王颖,柳学国,张秀兰;肺隐球菌病的影像学表现(附32例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3年08期

5 胡华成,徐迅;肺隐球菌病[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7年04期

6 邹学森,钟群;血清p53抗体——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1998年01期

7 朱惠珍,王思勤,冯可青;播散性肺隐球菌病的误诊原因分析[J];河南诊断与治疗杂志;2002年02期

8 李华茵,瞿介明,何礼贤;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隐球菌病2例[J];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1年01期

9 廖万清,姚志荣,李秀丽;伊曲康唑、氟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治疗肺隐球菌病1例[J];临床皮肤科杂志;2005年12期

10 周春晓,何国钧,张容轩;肺隐球菌病7例报告[J];中国临床医学;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伟林;误诊肺隐球菌病二例报告[J];临床误诊误治;1995年01期

2 邵明举,黄晓春,刘斌,邵蕊兰;肺隐球菌病误诊原因分析(附1例报告)[J];山东医药;2001年19期

3 周春晓,何国钧,张容轩;肺隐球菌病7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1998年03期

4 许祖梅,陈国章;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附3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0年02期

5 成向阳,何建行,杨运有,刘君;胸腔镜手术治疗肺隐球菌病11例报告[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4年03期

6 嵇克建,周先勇;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J];浙江临床医学;2005年06期

7 骆敏,傅森林;肺隐球菌病和肺癌的鉴别诊断(附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实用放射学杂志;1995年03期

8 何平生;肺隐球菌病1例[J];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年01期

9 张耀亭,唐淑芳;肺隐球菌病3例误诊原因的探讨[J];人民军医;1994年12期

10 袁键群,许敬尧,吕炳建;肺隐球菌病2例[J];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缨;李祥周;乐美兆;姜少军;周晓军;;肺隐球菌病的超微结构观察[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2 徐礼裕;柳德灵;余英豪;注铁柱;刘道明;赖国祥;;38例病理确诊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王飞;韩翔;;原发性肺隐球菌病一例并文献复习[A];第十届全国化疗药理暨抗感染药理高峰论坛资料汇编[C];2010年

4 王凌伟;陈丹丹;袁亦英;邱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12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5 李闻涛;刘辉国;徐永健;;肺隐球菌病14例报道及421例荟萃分析[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6 王咏梅;王承志;杨鸿春;王潇;;肺隐球菌病误诊为结核病5例病理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病理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日程及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咏梅;王承志;杨鸿春;王潇;;肺隐球菌病误诊为结核病5例病理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徐向阳;李莹;杨柳;黄德珍;周红梅;;老年肺隐球菌病的CT诊断[A];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研究进展学习班资料汇编[C];2010年

9 陈友三;谢丽璇;刘士远;;肺隐球菌病的CT表现[A];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放射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朱利平;石尧忠;翁心华;潘孝彰;章婉琴;;肺隐球菌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炎11例临床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陆鸿元 金芷君;[N];上海中医药报;2003年

2 李淑萍;[N];医药经济报;2000年

3 通讯员 王根华 本报记者 胡德荣;[N];健康报;2010年

4 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张波 本报记者 魏平 整理;[N];医药经济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谢丽璇;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影像学特征的临床及动物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佳;非免疫抑制肺隐球菌病患者术后治疗探讨[D];浙江大学;2013年

2 范碧君;不同免疫状态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3 赵宇;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及乳胶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4 骆静;1、肺隐球菌病动物实验研究 2、大气道形态改变及诊断价值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5 陈淑玲;肺隐球菌病临床特点(附4例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07年

6 刘莉;非血液/恶性肿瘤、HIV阴性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7 徐礼裕;62例侵袭性肺真菌病的临床分析及诊治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8 张锦明;儿童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马文涛;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1,3)-β-D葡聚糖检测对侵袭性肺部真菌病诊治价值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3年

10 王山山;无明显宿主因素侵袭性肺真菌病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D];山东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非免疫缺陷宿主肺隐球菌病临床分析及乳胶凝集试验的诊断价值,,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8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378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5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