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浙江大学》 2015年
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
孙波
【摘要】:研究背景:液体复苏是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治疗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及容量反应性极为重要,但是在临床实践中评估危重患者的容量状态并非易事。一些传统的静态容量指标,如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 CVP)、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PAWP),因其受心率、心脏顺应性、心脏瓣膜功能、肺静脉压、胸腔内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不能很好地反应危重患者的容量状态。近年来研究发现一切动态血流动力学指标如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脉搏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等能较好地反应危重患者的容量反应性,但这些指标需要在严格特定的条件下才能测得,比如被测患者无自主呼吸、无心律失常等,而且这些指标的测定需要特殊的监护设备,这大大限制了其广泛地应用。所以研究一些无创、简易、准确的容量指标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本研究通过增加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变来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目的:对30例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增加呼气末正压所产生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研究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新方法。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法,对收治ICU的30例机械通气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通过设置PEEP从5cmH2O升至15cmH2O,在呼气末暂停时测定记录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包括:心率(heart rate, 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收缩压(systolic arterial pressure, SA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并且计算出ΔMAP、ΔSAP,同时采用热稀释法和脉搏轮廓分析测定记录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量变异(stroke volume variation, SVV)、脉搏压变异(pulse pressure variation, PPV)、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 ITB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SVRI)的变化。调回PEEP至基础5cmH2O,5min后予容量负荷试验,即输注0.9%生理盐水500 ml,在30min内完成,然后计算出△CI,我们定义容量反应组为容量负荷试验后△CI大于等于10%。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MAP、ASAP、SVV、PPV评估容量反应性的价值。结果:在容量反应组中(n=16),PEEP从5cmH2O增至15cmH2O, MAP、SAP、 CI、 SVI、 SVRI和ITBVI降低(均P0.05),SVV、PPV、CVP上升(均P0.05),而HR无明显变化(P0.05)。容量无反应组中(n=14),PEEP从5cmH2O增至15cmH2O, MAP、 SAP、 HR无显著变化(均P0.05),而CI、 SVI、和ITBVI下降(均P0.05),SVV、PPV、 CVP、 SVRI均上升(均P0.05)。在PEEP 5cmH2O时,比较两组CVP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容量反应组ITBVI低于容量无反应组(P0.05),容量反应组SVV、 PPV明显高于容量无反应组(均P0.01)。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ΔMAP、 ΔSAP、SVV、PPV评估容量反应性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37、0.768、0.855、0.855,其中AMAP预测容量反应性AUC的95%CI0.686~0.988。以AMAP-13.5%为阈值预测容量反应性,其敏感性81.3%,特异性85.9%。结论通过增加PEEP产生的MAP下降可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此方法简易可行、无创且准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3.8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火保;石松菁;;PLR前后PaCO_2的变化在预测容量反应性中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5年05期
2 胡志;陆玫竹;黄程;金晓东;;被动抬腿试验预测容量反应性的最新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5年04期
3 孟才华;刘斌;;容量反应性研究进展[J];华西医学;2015年07期
4 李楠;王东信;;围术期患者的容量反应性评估[J];实用医学杂志;2014年09期
5 王伟;王立军;;容量反应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4年07期
6 Perrine Bortolotti;Fabienne Saulnier;Delphine Colling;Alban Redheuil;Sebastien Preau;;New tools for optimizing fluid resuscita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J];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4年43期
7 柳开忠;曹永卿;沈珏;柳杰铭;;呼气末阻断试验联合脉搏轮廓分析技术对机械通气-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5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小博;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的改变可以判定感染性休克患者输液反应性[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火保;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监测联合被动抬腿试验在评估循环衰竭患者容量反应性的应用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14年
2 梁锋鸣;呼气末阻断试验对感染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反应性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3 祁慧;液体复苏对腹腔高压家猪血流动力学和脑灌注影响以及每搏输出量变异评估价值的实验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剑英,廖成蓉;1例术中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抢救与护理体会[J];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S1期
2 林国通;恙虫病并发感染性休克一例[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年05期
3 曹艳军,曹丽君;小儿感染性休克的护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年10期
4 ;腹膜炎与感染性休克测验题[J];成都医药;2001年03期
5 唐晓勇;感染性休克一例惨痛教训[J];海南医学;2002年03期
6 刘洪,李群英,张弛;青年人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2年03期
7 伏珏钧;感染性休克54例临床救治体会[J];江苏临床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8 张坤;钟桂华;林华;江艺;谢海英;;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致严重感染性休克1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年23期
9 陈霞;;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及治疗[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10 杜昌辉;安丽娅;刘丽萍;;感染性休克43例临床救治分析[J];新疆医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华;;感染性休克的发病机理新进展[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2 孙小泉;刘健;陈兵;;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临床意义[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3 杨志兰;余屯德;;感染性休克的早期诊断及治疗[A];第五届全国灾害医学学术会议暨常州市医学会急诊危重病及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首届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9年
4 王志强;;肉苁蓉成分对感染性休克大鼠多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赵保记;;321例感染性休克临床分析(摘要)[A];第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0年
6 李惠;;中西医结合抢救感染性休克7例[A];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五次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魏淑媛;高晓阳;;感染性休克的护理体会[A];危重病人监测、急救技术与基础护理暨21世纪护理理念发展与资源开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1年
8 邱海波;刘大为;;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4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邱海波;杨毅;;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社》第三届组稿会暨急诊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10 连庆泉;;《2004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概要[A];2005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2 本报记者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安徽安庆市皖河农场 曾开叶;[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4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5 本报记者 王雪敏;[N];医药经济报;2011年
6 ;[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7 刘玉君 朱丽琴;[N];大众卫生报;2005年
8 刘锦;[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9 李水银;[N];中国医药报;2000年
10 ;[N];农村医药报(汉);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荣利;感染性休克所致急性肾损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2 杨艳丽;感染性休克时“血管瀑布”的血流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3 李素玮;感染性休克中左心室—动脉偶联关系的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4 王小亭;感染性休克相关心功能不全的临床与基础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5 杜微;感染性休克时心脏和微循环的功能变化及β受体阻滞剂的血流动力学效应[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6 史克勇;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在大鼠感染性休克中的作用[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7 张宏民;严重感染心功能抑制的临床和实验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0年
8 谢志毅;感染性休克时血流动力学治疗与抑制PARP过度活化对组织能量代谢失衡的影响[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7年
9 王雪莲;感染性休克中心脏抑制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迪;心血管彩超对休克患者病情与疗效评估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2 殷俊;感染性休克伴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年
3 郭云状;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依从性调查及预后分析[D];宁夏医科大学;2015年
4 孙波;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5 李文亮;感染性休克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变化与疾病演变和预后关系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6 汪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病例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徐燕;山莨菪碱在感染性休克中应用的探讨[D];浙江大学;2007年
8 杨爱祥;感染性休克患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临床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9 吕静静;回阳固脱法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影响的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刘少华;亚甲蓝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验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关键词:应用呼气末正压评估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9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39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