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33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与吸气肌强度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12-28 21:14
【摘要】:目的探讨33例肺结核患者吸气肌强度(MIP)与通气功能(容量指标)之间相关性,了解MIP在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意义。方法测量33例肺结核患者的吸气肌力量(最大吸气压MIP)和通气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肺活量VC、深吸气量IC等容量指标),计算各项指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对最大吸气压与通等通气功能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肺结核患者吸气压和肺通气功能各项容量指标均低于预计值,最大吸气压与肺通气功能之间有明显相关性。结论肺结核患者肺通气功能减退与吸气肌强度减低同步发生,此项研究表明肺最大吸气压与肺容量指标一致反映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可作为诊断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的观察指标之一。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in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MIP) and ventilation function (volume index) in 33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and to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MIP in 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ysfunction. Methods in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maximum suction pressure MIP) and ventilation function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 vital capacity VC, inspiratory capacity (IC) were measured in 33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e percentage of the measured values to the predicted value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maximum suction pressure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ventilation function. Results the indexes of suction pressure and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in pulmonary tuberculosis patients were lower than the predicted values, an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ximal suction pressure and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Conclusion Pulmonary ventilation dysfunction and in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decrease occur simultaneously in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This study shows that pulmonary maximum suction pressure and pulmonary volume index reflect pulmonary restrictive ventilation dysfunction. It can be used as one of the observation indexes for diagnosis of restrictive ventilation dysfunction.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胸科医院;
【分类号】:R5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兵林;;IRT——吸气肌锻练器[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1985年06期

2 麦克莱姆;诸荣恩;;呼吸肌-生命的泵[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1981年00期

3 罗炎杰;呼吸肌功能不全与呼吸肌功能测定[J];华西医学;1995年02期

4 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詹正嵩,索玉梅;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吸气肌功能失调与高碳酸血症的关系[J];高原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5 詹正嵩,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索玉梅;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吸气肌功能失调与高碳酸血症的关系[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1997年04期

6 H.Wrigge,C.Putensen,高亚东;什么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最佳PEEP?[J];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01年05期

7 蔡映云,王兴旗,吴振安,郑棣英,方宗君,钮善福;COPD 缓解期患者阈压力负荷吸气肌锻炼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年01期

8 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詹正嵩,索玉梅;高原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患者吸气肌功能失调与高碳酸血症的关系[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8年02期

9 董建英 ,朱桂花;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吸气肌乏力的干预[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年03期

10 肖欣荣,,罗炎杰,陈文彬,袁玉如,何太灵,曾继军;吸气肌储备功能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J];华西医科大学学报;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生岳;冯恩志;赵宁伟;詹正蒿;索玉梅;;高原慢性肺心病患者吸气肌功能失调与高碳酸血症的关系[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吴成云;戴元荣;;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稳定期COPD的研究进展[A];华东地区第6届中青年呼吸医师论坛暨浙江省第29届呼吸疾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李国辉;方X;石占利;;不同呼气末正压对重症哮喘病人中心静脉压的影响[A];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张利军;;歌唱艺术的呼吸与控制原理[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5 潘孔寒;;机械通气,不一样的生理改变[A];2009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李志刚;;中医学肾说的现代化[A];第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宫巧俐;张颖;王红梅;;阻力呼吸配合运动训练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摘要)[A];第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沈邦干;程斌;曹勇;赵为禄;;国产保健复苏吸盘在复苏中应用的价值[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学会第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6年

9 张文霞;陈锦秀;;“六字诀”呼吸法在COPD稳定期患者肺康复方面的研究进展[A];全国第13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10 秦秉玉;王存真;;脱机指标的评价[A];中国危重病医学大会-2011暨北京医学会重症医学年会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李胜;论双簧管呼吸[N];江淮时报;2006年

2 胡英华;像小鸟一样地呼吸[N];音乐周报;2003年

3 韩丽艳;抓住美声歌唱的本质[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白冲;膈肌疲劳与肌凝蛋白重链基因表达关系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2 姜辉;Smartcare等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朱传兵;持续气道正压水平对动态肺过度充气时呼吸力学及中枢驱动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11年

2 冼莹;呼吸机人机同步新方法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男;利用呼吸机训练提高优秀竞走运动员呼吸能力的实际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4 陈哠;歌唱机理在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5 卢毅荣;呼气阻力负荷对呼吸中枢驱动的影响[D];广州医学院;2009年

6 李冬秀;从呼吸力学角度探讨“六字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用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郭丽格;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394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394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4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