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咳嗽变异性哮喘糖皮质激素减量治疗的价值

发布时间:2019-03-06 07:50
【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咳嗽变异性哮喘糖皮质激素控制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首次确诊并以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CS)为初始治疗的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患者43例。随机分成两组,肺功能(CON)组(n=21)根据CON指标,FeNO组(n=22)根据FeNO检测值,评判ICS减量的时机。每3个月为一随访阶段,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肺功能、FeNO值等基本特征,以及各阶段ICS使用量、平均使用量和复发率。结果第6个月~第9个月CON组ICS使用量为(204.76±31.23)μg·d-1,FeNO组为(131.82±16.63)μg·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阶段ICS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个随访过程中,平均ICS使用量,FeNO组[(249.55±15.58)μg·d-1]明显低于CON组[(310.00±22.60)μg·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ON组比较,FeNO组复发率轻度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FeNO可作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糖皮质激素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指标,对糖皮质激素的减量治疗具有指导作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gnificance of exhaled nitric oxide (FeNO) in glucocorticoid-controlled treatment of cough variant asthma. Methods 43 (CVA) patients with cough variant asthma diagnosed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reated with inhaled glucocorticoid (ICS) were selected. Two grou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 group (n = 21) and FeNO group (n = 22) according to CON index and FeNO group (n = 22), according to the value of FeNO, the timing of ICS reduction was evaluated.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every 3 months and followed up for 12 months. The age, body mass index (BMI), pulmonary function, Feno value, ICS usage, average usage and recurrence rate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dosage of ICS was (204.76 卤31.23) 渭 g 路d ~ (- 1) in CON group and (131.82 卤16.63) 渭 g 路d ~ (- 1) in Feno group from 6th month to 9th month (P0.0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use of ICS in other stages. During the whole follow-up, the average ICS usage in the FeNO group [(249.55 卤15.58) 渭 g 路d-1]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 group [(310.00 卤22.60) 渭 g 路d-1],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FeNO group wa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 group, bu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FeNO can be used as a monitoring index in the course of glucocorticoid therapy in cough variant asthma, and can be used as a guide for the treatment of glucocorticoid reduction in cough variant asthma.
【作者单位】: 上海市长宁区中心医院呼吸科;
【分类号】:R56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任旭斌;刘春涛;黄玉芳;朱涛;;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价值[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9年04期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华;;100例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治疗[J];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33期

2 李配德;;多巴胺与硫酸镁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1年35期

3 刘超龙;;无创性正压通气联合安定在救治重症哮喘68例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年06期

4 高兴亮,杨祖旺,魏东,孟静;平喘糖浆治疗急性发作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分析[J];微循环学杂志;2005年04期

5 何剑波;戴元荣;林洁;;哮喘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兀威,陈萍,高燕,赵海涛,马晓峰;白细胞介素-12对哮喘患者Th细胞的作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4期

7 袁晓梅;;川芎嗪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TGF-β1水平的影响[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6期

8 方萍;孙秀珍;李雅莉;刘昀;鱼宝萍;魏萍;冯向莉;;新型Th2细胞因子抑制剂甲磺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年05期

9 张琦,董亮,李丽珍,于钦凤,陈明;以T-bet/GATA-3的比率作为评价哮喘患者Th1/Th2失衡指标的探讨[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5年01期

10 陈明;董亮;于钦凤;李丽珍;许晓群;;全反式维甲酸下调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NGAL、MMP-9/TIMP-1比率的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06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卫中,倪宗瓒,潘晓平,刘元元,夏彦;用ROC曲线确定最佳临界点和可疑值范围[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7期

2 黄克武,翁心植,柯以恕,李征征;评价两种支气管激发试验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价值(摘要)[J];心肺血管病杂志;1998年04期

3 张旭华,刘锦铭,张生山,冯俭,李银环;支气管激发试验判定指标的比较[J];宁夏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4 王雯;王辰;;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07年12期

5 谢灿茂,李志平;间羟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临床价值[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年09期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伟;张玉明;;呼出气中1,2-二氯乙烷含量测定意义的探讨[J];职业卫生与病伤;1986年01期

2 汪严华,逄兵,王英,金锡鹏;呼出气中化学物采样方法的探讨[J];职业医学;1991年05期

3 吴宜群;;生物监测专题讲座 第五讲 呼出气监测的技术与意义[J];化工劳动保护(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册);1991年06期

4 黄磊,陆培坤,龙晓慧,张如午,王佩倩,史秀娟;呼出气中二硫化碳检测方法的研究[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92年01期

5 王金静,刘自军,张之翠,赵佳平,吴宪宏,王加和;呼气装置的改装和呼出气的消毒[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04年04期

6 刘文增;刘锦铭;杨文兰;;呼出气二氧化碳和死腔量测定的研究进展[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年07期

7 卫华;;通过对呼出气的检测判定环境是否有毒[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2年01期

8 刘洁;丁飞红;王琴;冯娜娜;刘子龙;朱芬;李善群;白春学;宋元林;;肺功能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结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3年S1期

9 陈寿椿;呼出气中工业毒物的生物监测[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1985年04期

10 孙正明,温光楠;兔呼出气氚水浓度曲线测定及其意义[J];生理学报;198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明华;韩克斯;古力巴哈尔;李梅;陈丽萍;;呼出气二氧化碳容量分析曲线健康成人测定结果[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2 谢维佳;王广发;;吸烟对吸烟者和非吸烟者呼出气凝集液过氧化氢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3 蒋才玉;郑劲平;关伟杰;高怡;安嘉颖;虞欣欣;刘文婷;刘清霞;;中国南方人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正常值调查[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陈建荣;;呼出气冷凝液检测技术在呼吸系统危重病诊治中的研究进展[A];“2008灾害创伤与急救新进展”学术交流会学术论文集[C];2008年

5 顾言;陈建荣;;呼出气冷凝液检测技术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六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周为;柯会星;李洋;;呼出气一氧化碳的规范检测及其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7 王新茂;陈亚红;;呼出气硫化氢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孙云;陈亚红;朱瑞霞;常春;朱红;梅静静;姚婉贞;;社区居民呼出气硫化氢水平的影响因素及与NO的相关性[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9 杨晓丽;蒋萍;;超重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及呼出气一氧化氮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10 李恩有;;人体呼出气标记物在麻醉药监测中的应用[A];2010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呼气检测法[N];家庭医生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洁;呼出气一氧化氮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中的应用与评价[D];复旦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段继仙;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患者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2 许静;呼出气冷凝液检测在OSAHS中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4年

3 王新新;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支气管哮喘诊断价值的荟萃分析[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4 蔡昀庭;呼出气一氧化氮与儿童哮喘病情相关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5 石立虎;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系统项目代理的可行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刘媛媛;苏州地区儿童呼出气一氧化氮正常值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D];苏州大学;2011年

7 刘畅;z-Nose4300气相色谱分析法检测肺癌呼出气组分的临床研究[D];暨南大学;2014年

8 刘振华;新型呼出气冷凝液收集器开发[D];吉林大学;2009年

9 姜春平;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对儿童哮喘临床价值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4353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353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f4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