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国产吡非尼酮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Ⅱ期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19-03-31 14:28
【摘要】:目的探讨吡非尼酮片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方法,筛选出87例IPF患者,所有受试者均经知情同意自愿参加。按照随机化数字方法分为两组:吡非尼酮组(A组,43例),口服国产吡非尼酮片,疗程48周,每次2片(0.4 g),每日3次(1.2 g/d),餐后服用;安慰剂组(B组,44例),口服安慰剂,疗程和用法同A组。观察时间为用药12、24、36和48周。观察指标包括:1临床疗效指标:肺功能变化,6分钟步行试验(6MWT),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等;2安全性指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评价药物对IPF患者的临床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结果主要疗效指标变化:用药12周,A组用力肺活量(FVC)增加(90±410)m L,B组下降(70±310)m L,两组患者FVC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要疗效指标变化:(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药12和24周,两组患者FEV1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两组患者DLCO变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MWT:用药36和48周,两组患者6MWT行走距离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生活质量评分:在用药12(症状除外)、24、36及48周各个时间点与基线的评分变化,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以及呼吸困难评分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A组43例患者中有36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3.72%;B组44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2.73%;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吡非尼酮片治疗IPF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pirfenidone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IPF). Methods 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method was used to screen 87 patients with IPF, all of whom volunteered with informed consent. Two group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group A, 43 cases) were given domestic pirfenidone tablets for 48 weeks, 2 tablets (0.4 g), 3 times a day, 1.2g / d) for 48 weeks, and they were taken postprandial.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group A, n = 43) and control group (n = 43). Placebo group (group B, 44 cases), oral placebo,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use the same as group A. The observation time was 12,24,36 and 48 week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Clinical efficacy indexes: changes in pulmonary function, 6-minute walking test (6MWT), quality of life score, and so on; 2 Safety index: incidence of adverse events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drugs in patients with IPF. Results: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of group A increased (90 卤410) mL, and group B decreased (70 卤310) m L,).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of FVC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Secondary therapeutic index changes: (1)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FEV1) in the first second: 12 and 24 weeks after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FEV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2)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change of DLCO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P0.05). The difference of carbon monoxide diffusing capacity (DLCO):)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3) 6MWT: after 36 and 48 weeks of treatment, the changes of 6MWT walk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4) quality of life score: changes in scoring at all time points and baseline at 12 (except symptoms), 24, 36 and 48 weeks;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SGRQ) score and dyspnea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Safety: 36 of 43 patients in group A had adverse events, the incidence of which was 83.72% in group B and 32 in 44 patients in group B (72.7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between groups (P0.05). Conclusion domestic pirfenidone tablets have good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in the treatment of IPF.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
【分类号】:R563.9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金玉坤;;间质性肺病的诊疗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15年02期

2 左婷;李向培;;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纤维化治疗进展[J];安徽医药;2015年05期

3 徐冰珠;康建磊;;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药物的研究进展[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5年07期

4 刘传梅;蔡后荣;;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5年03期

5 王楠;刘超;;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2015年04期

6 杜毅;;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的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J];天津药学;2015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姜纯国;法舒地尔对肺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和吡非尼酮治疗肺纤维化的副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冬玲;生存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抑制小鼠肺纤维化[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2 侯明华;缬沙坦联合塞来昔布干预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杨聪颖;不同剂量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差异及动态变化[D];中南大学;2013年

4 邓珍珍;NF-κB介导端粒酶激活在DEN致慢性肝损伤大鼠中的作用及氟非尼酮治疗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5 刘晶晶;Cav-1-AKF-PD抗肺纤维化治疗新靶点[D];中南大学;2013年

6 王楠;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相关性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4年

7 王慧;2013年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相关文献盘点[D];吉林大学;2014年

8 陆沈栋;CBD-VEGF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9 董素素;ADAMTS-1对体外小鼠成纤维细胞COLI、TGF-β1及信号通路PI3K/AKT的影响[D];南华大学;2014年

10 贾秀杰;2型糖尿病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和MMP-2、9表达及氟非尼酮和氯沙坦对其干预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逶,徐大华,王茂筠;特发性肺纤维化26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2年01期

2 李秋根;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的新进展[J];实用临床医学;2002年06期

3 李延红,刘丽华,宋卫东;特发性肺纤维化2例误诊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年02期

4 侯杰;特发性肺纤维化[J];中国厂矿医学;2005年03期

5 钱腊梅;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05年06期

6 王志华;特发性肺纤维化35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5年09期

7 徐惠萍;郑秀惠;林庆华;;特发性肺纤维化3例误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6年01期

8 于静;林菁;赵本钰;;老年特发性肺纤维化11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8期

9 胥韦;李羲;;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进展[J];医学综述;2006年16期

10 李林芳;李淑静;王藏海;赵林;刘怀军;;特发性肺纤维化高分辨CT表现[J];临床荟萃;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颖;杨春燕;陈安宝;;特发性肺纤维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2 丁辉;周凤秋;蔡后荣;孟凡青;;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的窖蛋白-1、胶原-Ⅰ、α-平滑肌肌动蛋白表达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振华;康健;侯显明;于润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相关因素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徐艳玲;曲妮妮;;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5 曹黛茵;陈静瑜;高霏;李智;罗益锋;郭禹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β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6 张纾难;;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第十二次肺系病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振华;彭守春;康健;于润江;;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死亡预后因素的回顾性队列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8 崔红生;武维屏;王海彤;;中西医结合诊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思路与方法[A];全国第六届中西医结合呼吸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2年

9 康健;;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和治疗的最新动态[A];呼吸与危重症医学(2010-2011)[C];2011年

10 郑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丁香 编译;特发性肺纤维化治疗达到转折点[N];中国医药报;2014年

2 本报记者 魏平;特发性肺纤维化,诊断标准废旧立新[N];医药经济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赵玲;让吹肥皂泡不再成为挑战[N];中国医药报;2014年

4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新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5 代华平;特发性肺纤维化尚不能根治[N];健康报;2006年

6 春光;什么是“特发性肺纤维化”[N];农村医药报(汉);2009年

7 闫辛;特发性肺纤维化应早诊治[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8 李勇;吡非尼酮可改善IPF患者的呼吸质量[N];中国医药报;2011年

9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特点及治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5年

10 实习记者 魏帆;综合诊断特发性肺纤维化[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稷;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2 张纾难;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存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彭守春;特发性肺纤维化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4 史可云;IL31与特发性肺纤维化信号转导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4年

5 刘佳;内质网应激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6 王艳勋;内质网应激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年

7 李君瑶;TRAIL及其信号传递途径在特发性肺纤维化形成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8 金贝贝;特发性肺纤维化中CDH1及RUNX3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的检测及其意义[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长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相关性[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2 张坚;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3 赵靖;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1年

4 张鑫;家族性特发性肺纤维化的遗传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2年

5 张颖;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因多态性与特发性肺纤维化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2年

6 赵国静;现代中医药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廖爱华;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浆环核苷酸和一氧化氮水平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9年

8 张军昌;骨髓来源的纤维细胞在特发性肺纤维化中募集及相关信号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程继荣;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肺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新疆医科大学;2006年

10 张月丹;可溶性血管粘附蛋白-1在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苏州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450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50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7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