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差异及动态变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est dose and method of bleomycin 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 in mice. Methods 126 8-week-old male ICR mic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ne-time high dose model and multiple low dose model. The one-time high dose model was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200 mg/ (kg.bw) BLM group, 150 mg/ (kg.bw) BLM group, 100mg/ (kg.bw) BLM group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DN group) with 18 rats in each group. BLM 200150100mg/ (kg.bw) and saline 10 mL/ (kg.bw)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through tail vein. 6 rats in each group died on the 7th, 14th and 21st day, respectively. The low dose model was divided into 10 mg/ (kg.bw) BLM group and negative control group (N group). BLM 10 mg/ (kg.bw) and saline 10 mL/ (kg.bw) were injected intravenously once a day for 14 days. 6 rats in the two groups died on the 14th, 21st and 28th day, respectively. The lung tissue was taken,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of lung tissue were observed, the content of type III collagen was detected, and the body weight and survival rate of mice were observed. Results 1 in the one-off high dose model,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alveolar inflammation score and pulmonary fibrosis score of each dose group of BLM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normal group, except for the model of 100 mg/ (kg.bw) BLM group and 150 mg/ (kg.bw) BLM group on the 7th day (P 0.05).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expression area of type III collagen in each dose group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on the 7th day (P 0.05). The expression area of type III collagen in each dose group reached the peak on the 21st day, and the expression area of type III collagen in the 200 mg/ (kg.bw) BLM group was the highest on the 21st day. The mortality of each dose group was 0.2 in multiple low dose models, the degree of alveolar inflammation and pulmonary fibrosis in each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P 0.05), and the expression of type III collagen in each group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normal group (P 0.05), and increased gradually with the prolongation of time and reached the peak on the 28th day. 11 mice died in this model,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0.56%. Conclusion the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 ICR mice induced by tail vein injection of BLM 200 mg/ (kg.bw) on the 21st day is the bes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w mortality, simple operation, effective, safe and convenient make it an ideal model for replication of pulmonary fibrosis.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基金】:湖南省科研条件创新专项基金资助项目(2010TD2013)
【分类号】:R56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郝小惠,张丽,王献华;胶原与肺间质纤维化的研究进展[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2 张晓晔;志村早苗;增田辙;齐藤宏树;;博莱霉素静脉注射制备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年04期
3 张晓晔;宁欣;刘卫青;周妍;朱敏;;静脉注射和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差异[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8年03期
4 宋淑范;张晓晔;;博来霉素诱导G57BL/6与ICR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的比较[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干;李俊;高建;贾丽莎;;肺纤维化模型研究进展[J];安徽医药;2010年10期
2 黄海东;宁允叶;李强;;YKL-40在肺纤维化大鼠中的动态表达[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3 胡蓬勃;许玲;王晓宇;周国军;吴立强;孙斌;;百草枯中毒患者肺纤维化的临床分析[J];河北医药;2012年11期
4 李爱敏;袁雅冬;;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血清MDA水平与PCⅢ和LN的相关性[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张晓梅;姜良铎;张伟;吴建军;鲁香凤;;肺纤方对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层粘连蛋白及Ⅰ、Ⅲ胶原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6 黄霞;袁效涵;徐立然;;肺纤维化病因学及中医药实验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12期
7 黄霞;刘惠霞;刘超;孙为;;血府逐瘀汤对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氧化应激及细胞外基质代谢的干预作用[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年11期
8 刘理静;于小华;张平;;实验性肺纤维化大鼠血清ADAMTS-1水平的变化[J];临床肺科杂志;2013年04期
9 陶章;李惠萍;;不同剂量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7期
10 杜海科;宋福成;周欣;李贺;张健鹏;;博莱霉素大鼠肺纤维化Ⅰ、Ⅲ型胶原表达[J];中国公共卫生;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蓉;赵瑾;陈国勤;李洪涛;;博莱霉素致不同品种品系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中国实验动物科学年会(2010新疆)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霞;纤克颗粒对肺纤维化大鼠TNF-α、TGF-β_1及MMP-9、TIMP-1表达的实验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邱续强;膝关节半月板硬结变性的分子病理学与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3 孙英新;螺旋藻藻蓝蛋白抗百草枯诱导大鼠肺纤维化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2年
4 王聪慧;羧胺三唑抗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初步机制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干;当归补血总苷抑制TGF-β_1刺激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胶原表达及作用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2 滕莉;肝素—及甲基季铵化壳聚糖-SOD的制备、构效关系及其对辐射损伤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3 陈富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中TGF-β与CTGF的表达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4 陈锋;贯叶连翘提取物对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D];四川大学;2007年
5 杨晶;冬虫夏草预防肺纤维化的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8年
6 吕娟;小鼠实验性肺纤维化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变及骨桥蛋白表达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7 张爱东;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中TGF-β1与CTGF的表达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8 马壮;5-脂氧化酶与百草枯中毒肺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9年
9 卢坤琴;柴胡皂甙d对小鼠肺纤维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江苏大学;2010年
10 高明超;麻黄、五味子影响肺纤维化大鼠血管新生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珊,范桂香,袁育康,史霖,胜利,杨建业;两种小鼠肺纤维化造模方法的比较[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3期
2 陶章;李惠萍;;不同剂量博莱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年07期
3 李健;牛建昭;王继峰;李_g;Jack Gauldie;贲长恩;;AdTGF-β_1~(223/225)气管内注射制备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动物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6年01期
4 张晓晔;志村早苗;增田辙;齐藤宏树;;博莱霉素静脉注射制备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07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丽娜;王华;周蕾;张永胜;于永利;王丽颖;孙陆果;;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间质纤维化造模方式的选择[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0年03期
2 程真顺,徐启勇,叶燕青;ICAM-1在实验性肺间质纤维化中的表达及盐酸氨溴索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年06期
3 李万成;刘维佳;李艳萍;刘代顺;刘泳;文富强;冯玉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抑制剂SU5416对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7年01期
4 陈峰;;抗纤维化治疗对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头孢噻肟浓度的影响[J];临床肺科杂志;2011年07期
5 邵长周,陈小东,蔡映云;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1年03期
6 王淑娟;陈明;董亮;;FIZZ1与慢性肺部炎性疾病[J];国际呼吸杂志;2006年04期
7 陈石;张德平;;酸吸入致大鼠肺纤维化初步探索[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10年04期
8 白丽;;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年02期
9 张庆团;覃善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年03期
10 罗东萍;张舸;邹顼雯;;阿奇霉素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7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尹文杰;;药物性间质性肺炎[A];2010年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论文集[C];2010年
2 宋正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胸部影像学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胸部肿瘤及内窥镜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3 胡建明;;口服乙酰半胱氨酸减轻博来霉素大鼠肺损伤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4 董燕双;门铁良;;急进型肺间质纤维化误诊1例[A];2001年全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申勤勤;代华平;戴建武;;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功能减轻博来霉素诱导的大鼠肺纤维化[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6 董雪松;孙裕强;刘志;;RNA干扰沉默Smad3基因对百草枯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保护作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学者科技论坛暨2011年全国前列腺药理毒理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潘传桂;;百草枯中毒致肺间质纤维化2例分析[A];全国疑难病症诊疗思路与方法研讨会第五届全国疑难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7年
8 仲凯励;张伟京;;淋巴瘤化疗相关的间质性肺炎10例报告[A];中国科协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2008血液肿瘤论坛会议会编[C];2008年
9 戴沛军;林允信;王恒辉;冀雪娟;;大剂量富露施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36例疗效观察及血清TGF-β1变化[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10 孟婕;邹叶强;;小剂量多次尾静脉注射博来霉素致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三届全国间质性肺病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教授 杨渭临;反应停治疗肺间质纤维化[N];健康报;2011年
2 王振岭;李宗海;中医药治疗硬皮病肺间质纤维化[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副主任医师 唐爱武;警惕药源性肺病[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王海蕴;肺间质病不可怕[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5 徐天景;痰是怎样产生的[N];上海中医药报;2004年
6 吴登梅;肺炎并非都是细菌感染[N];民族医药报;2001年
7 张周来;矽肺治疗研究获得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1年
8 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段德卿;肺部Up音的临床意义[N];家庭医生报;2003年
9 付德明;红霉素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非抗菌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3年
10 知聆;天然药物独辟抗渗出蹊径[N];医药经济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今朝;肺纤维化细胞凋亡、Fas/FasL表达改变及N-乙酰半胱氨酸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2 高圣堂;关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参与肺间质纤维化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3 田欣伦;吡非尼酮对博莱霉素导致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4 杨俊玲;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及4种细胞因子表达在肺纤维化诊治中的应用与评价[D];吉林大学;2007年
5 赵亚东;截短β连环素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6 董昭兴;Th17细胞及IL-17在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7 向菲;基质金属蛋白酶在肺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调节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李万成;SU5416在博来霉素肺纤维化小鼠中的抗纤维化机制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付志方;新型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D];北京大学;2008年
10 刘瑞;ROS介导的以Nrf2为核心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对肺纤维化的调控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燕;氟伐他汀对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2 申雯;激活素受体样激酶5在肺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表达[D];大连医科大学;2011年
3 任英;环孢素A治疗博来霉素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及其机制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2年
4 刘丽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5年
5 徐芳;氟伐他汀对肺纤维化大鼠ERK信号通路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6 左玮;ADAM33在肺间质纤维化小鼠中的表达与γ干扰素干预效应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王斌;大剂量富露施(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疗效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8 毕丽鑫;MMP-9和TIMP-1在大鼠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9 李君秀;慢性饮酒对大鼠肺纤维化的影响[D];天津医科大学;2009年
10 刘鑫;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抑制肺间质纤维化大鼠FasL基因表达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998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499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