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青,何建如,缪群;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和缓解期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意义[J];浙江医学;2002年02期
2 韩晗;李孟荣;;调节性T细胞和支气管哮喘[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6年03期
3 叶荻庆,马志茹,黄天禄,康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免疫功能测定[J];陕西医学检验;1996年02期
4 赵琼,沈毅弘,周建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合并肺结核患者Th1/Th2失衡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年08期
5 张国祥;许文龙;;T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与哮喘[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王琦筠;;支气管哮喘患者免疫指标变化的观察[J];海南医学;2008年10期
7 唐川;;T淋巴细胞协同刺激分子CD_(28)和CD_(152)在重症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J];吉林医学;2010年27期
8 韩玉生,宋秀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观察[J];陕西医学杂志;1992年07期
9 刘顺爱,戴旺苏,张剑平,冯鑫,何忠平,姚均,董庆鸣,宋淑静,刘志英;SAR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发病进程和发病机理中的意义[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3年06期
10 陈宏斌;徐永健;谢俊刚;;吸烟对肺功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IL-2mRNA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杨妍;唐神结;孙华;刘一典;郝晓晖;姚岚;顾瑾;;耐多药和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外周血NKT细胞、NK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胡素贤;黄瑾;;实验性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对B细胞产生SIgM的影响作用[A];全国中西医结合变态反应第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变态反应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汇编[C];2004年
3 张少俊;肖和平;;初复治肺结核及合并肺外结核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sIL-2R、IFN-γ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4 顾明亮;邱长春;;HLA-Ⅱ类基因与支气管哮喘遗传易感性及研究对策[A];第一届全国变态反应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沈芸;唐神结;孙华;郝晓晖;;肺结核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意义[A];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2011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韦锦田;支气管哮喘研究有突破[N];健康报;2004年
2 张超群;范晓莉;NO对哮喘气道炎症具有调控作用[N];中国医药报;2004年
3 白毅;太讲卫生反而易患哮喘[N];中国医药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施举红;支气管哮喘气道炎症免疫学机制的探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年
2 钱小顺;哮喘气道炎症对PBMC中HSP90和GR表达的影响及HSP90和GR失衡在T细胞凋亡中的作用[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3 曹勇;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抑制支气管哮喘淋巴细胞表达白细胞介素4[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程晓明;特异性免疫治疗对过敏性哮喘作用机制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白彦;从T细胞受体δ链多态性及T细胞凋亡的改变探讨支气管哮喘的慢性气道炎症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年
6 陈宏斌;吸烟对气道平滑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HSP70在凋亡中保护作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7 王得翔;济南市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和Th17细胞在不同亚型哮喘中的状态及其意义[D];山东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蓉;β2受体激动剂对支气管哮喘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8年
2 李恂;正常人、肿瘤及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嗜银蛋白(Ag-NORs)含量的对比分析[D];中国医科大学;2003年
3 葛荣领;卡介苗对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活化/凋亡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史菲;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哮喘发作期T细胞活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3年
5 龚雨新;Th17细胞在哮喘发病中作用机制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09年
6 梁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分泌IL-22的淋巴细胞亚群的探讨[D];蚌埠医学院;2011年
7 张宏美;哮喘患者T细胞周期分布的调控机制及PS干预的意义[D];暨南大学;2004年
8 徐顺贵;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证与气道炎症关系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9 张婷;STAT5基因沉默对哮喘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0年
10 秦鑫;T淋巴细胞亚群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688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568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