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在单肺通气肺损伤中保护作用的研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红英;马珏;李真;马薇涛;于卫;赵国栋;;己酮可可碱对兔单肺通气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2 黄冰;黎阳;贺丙华;潘灵辉;黄燕娟;;单肺通气肺叶切除术时动脉血TNF-α、IL-6和IL-8的变化[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12期
3 朱金墙;闫晨;康立源;;丹酚酸B的稳定性及其降解机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年12期
4 蒲超;杨亦彬;孙全林;曾远扬;祝荣文;;丹参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OPP、MDA和SOD的干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志国;郑晖;刘志东;耿万明;韩毅;;静态压力-容量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刊;2012年04期
2 郑澍;李德龙;廖燕凌;陈彦青;;沐舒坦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3年04期
3 王璐;李顺祥;彭栋梁;伍新滨;阳佑华;黄丹;;HPLC法测定心脑葆泰口服液中丹参素的含量[J];湖南中医杂志;2012年02期
4 李占华;宋宁;付春玲;吴建玲;;己酮可可碱防治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临床荟萃;2011年17期
5 刘流;李李;周海洋;;Clara细胞分泌蛋白对兔单肺通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07期
6 钟日胜;黄燕娟;曾建业;黄冰;何二宁;冉雪莲;;氨溴索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年11期
7 何文胜;胡远;张军;姜维;李侠;陈亮;;预注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开胸侧肺萎陷过程中TNF-α、IL-6和IL-10变化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年09期
8 崔花淑;禹美花;朴爱善;陈正爱;;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氧肺损伤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12年11期
9 刘敏肖;任f 英;郝立迎;王勇;徐红萌;;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3年13期
10 王晓毅;章顺楠;周立红;叶正良;范颖;;丹参提取过程中酚酸类物质溶出情况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监测[J];时珍国医国药;2013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程远大;缺氧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单肺通气相关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蓝岚;单肺通气时间对肺损伤的影响[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刘文君;根据压力—容量曲线设置保护性通气方式对单肺麻醉患者的影响[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0年
2 陈子东;石香薷挥发油对冷却猪肉保鲜及油脂抗氧化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3 刘宏武;限制性输液对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D];大连医科大学;2010年
4 史志国;静态压力—容量曲线指导个体化保护性肺通气在开胸手术患者中的作用[D];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2012年
5 王继岚;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及吸入气氧浓度对单肺通气肺损伤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2年
6 马丽斌;丙泊酚和七氟烷对单肺通气下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炎症反应及肺功能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3年
7 谈敏怡;参附注射液对单肺通气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年
8 赵述武;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在单肺通气中的肺保护作用[D];中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小亮;雷浩东;张继;;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6期
2 卢召战;朱靖博;刘天赐;;pH及添加剂对丹酚酸B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J];大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3 ;SALVIANOLIC ACID G,A CAFFEIC ACID DIMER WITH A NOVEL TETRACYCLIC SKELETON[J];Chinese Chemical Letters;1991年01期
4 张词侠;张桂林;李志勇;吴纪饶;;己酮可可碱的药理特性和治疗用途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8年01期
5 杜冠华,张均田;丹参水溶性有效成分——丹酚酸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00年05期
6 王凤美,李磊,柳先平,王小如,黎先春;丹参药材中丹酚酸B的提取及其HPLC法测定[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4年S1期
7 侯念果;艾登斌;孙立新;张海荣;帅训军;时飞;;氯胺酮对单肺通气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和自由基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年09期
8 牛纪元;姚立农;杨永惠;柴伟;张兰兰;张玲;孙绪德;;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单肺通气犬血管外肺水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7年10期
9 柴士伟;潘桂湘;张艳斌;;丹酚酸B在模拟消化道体液中的稳定性研究[J];天津中医药;2006年04期
10 林青;黄琳;肖晓丽;陈薇;李楚源;;丹参水提液中丹酚酸B湿热降解动力学研究[J];中国现代中药;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永学;丹酚酸B的降解机理及纯化工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游志坚;姚尚龙;周子超;袁茵;;单肺通气所致肺损伤中核因子κB的作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8年07期
2 高新华,王光元;心肺复苏术后单肺通气并发张力性气胸1例[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1期
3 李晓立,薛梅,林莉荔,王南海,文公堂;单肺通气中自发呼气末正压和动脉氧分压的关系[J];蚌埠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4 韩保江;应用Robertshaw双腔导管单肺通气25例体会[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5 周继红;内皮素、内皮素受体与肺损伤[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1996年02期
6 陈佰义,姜莉,赵洪文,吕长俊,侯显明;肺泡腔内纤维连接蛋白、透明质酸积聚于博莱霉素致肺损伤早期动态观察[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1999年05期
7 项晓培,蔡皓东;SARS患者静脉营养管理的调研[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3年06期
8 陈季云;李晓龙;张龙;;罗格列酮对急性胰腺炎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年02期
9 陈真如,何岳文,季健平;过氧化脂质在慢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江苏医药;1992年09期
10 李欣,荆小莉,关开泮,廖晓星,李玉杰,马中富;SARS中淋巴细胞变化与肺损伤严重程度的关系[J];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辰;詹庆元;;呼吸机所致肺损伤与肺保护性通气策略[A];2003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夏照帆;马兵;卫伟;贾一韬;;活化素受体样激酶5活性抑制在炎性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意义[A];第五届全国烧伤救治专题研讨会烧伤后脏器损害的临床救治论文汇编[C];2007年
3 姜春玲;张卫星;;褪黑素对全肝缺血再灌注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贾长库;郑树森;;肝后控制性失血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肺损伤[A];2008年浙江省外科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5 刘友生;黄宏;陈意生;;PAF在烧伤合并内毒素血症早期肺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6 陈东妹;王碧炯;王珊珊;钱平安;;乌司他丁对急性重症肺炎的肺保护作用观察[A];2005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7 朱宝玉;;关于临界呼吸衰竭和慢性肺损伤的概念及临床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赵峰;张宇飞;吴昌归;戚好文;侯志峰;马福成;胡玉珍;周京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肺损伤大鼠的治疗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9 谭利平;许峰;匡凤梧;;MAPKs对高氧性肺损伤Aquaporin 5的调控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十五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上册)[C];2010年
10 党润;许峰;匡凤悟;卢仲毅;王兴勇;;高氧致肺损伤大鼠TGF-β1和MMPs基因表达的变化[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曹志新 达娃旺杰;毒气吸入肺损伤[N];健康报;2004年
2 ;拉扎碱类药预防肺损伤研究近况[N];中国医药报;2003年
3 王雪飞 马威 王云彦;SARS病毒如何引发肺损伤[N];健康报;2005年
4 李仁丰;一氧化氮可治重症非典[N];健康报;2003年
5 张中桥;深挖掘新发现[N];医药经济报;2001年
6 余志平;欧洲呼吸学会年会关注3大热点[N];中国医药报;2005年
7 赵承寿;清肺仪治慢阻肺几点建议[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8 章润涵;慢性阻塞性肺病防治前景光明[N];科技日报;2006年
9 白毅;我国防化研究获进展[N];中国医药报;2002年
10 王平;老人“一人多病”现状堪忧[N];大众卫生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赖添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呼吸机所致肺损伤的动物实验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1年
2 王彬;整合素αVβ3在机械通气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3 张春芳;缺血预处理对肺隔离药物灌注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4 穆恩;Ⅶ因子活化蛋白酶在博莱霉素所致肺损伤大鼠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中国医科大学;2010年
5 贺志高;白细胞去除术对内毒素血症犬肺损伤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2年
6 赵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肺组织内的分化及对肺损伤治疗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年
7 李乃静;β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对肺损伤大鼠肺泡液体清除率的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7年
8 金贞爱;高氧性肺损伤的机制以及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9 韩志海;海水淹溺致急性肺损伤的病理与病理生理学变化及通气策略的影响[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10 袁雅冬;实验性兔肺缺血再灌注肺损伤发生机制及法舒地尔、缺血后适应干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辉;氧化/抗氧化失衡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损伤发病机制中的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6年
2 王海燕;TGF-β1信号通路对内毒素肺损伤中ECM重建紊乱的调控机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3 胡洋;胚胎干细胞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初探[D];苏州大学;2007年
4 娜拉普鲁;大鼠急性肺损伤粘附分子表达的意义及抗凝药物的保护作用[D];中国医科大学;2005年
5 鲍军明;重组β-防御素2多肽预处理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6年
6 张文凯;急性肺损伤中中性粒细胞的迁移和肺泡巨噬细胞的作用[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7 彭程;绿脓杆菌烧伤创面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8 汤睿;内毒素耐受大鼠肺部iNOS和NO表达的动态变化和意义[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9 李慧颖;炎性细胞因子在吸烟致肺损伤中的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10 李承峰;紧密连接蛋白在脂多糖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的表达[D];中国医科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9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569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