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17 08:06
【摘要】: 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的流行曾带来世界范围内的灾难,其传染性之强、传播速度之快、流行范围之广、影响之大远超出人们的想象。SARS过后,遗留下的未解之谜还很多,在SARS流行病学方面仍存在众多热点问题值得探讨。 医务人员(healthcare workers, HCW)是SARS感染的高危人群,其感染的危险/保护因素研究较多而结果并不一致。我们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来自同一医院感染SARS的HCW病例51名,与SARS患者密切接触的HCW对照426名,利用标准调查问卷,对其在诊疗SARS患者时的危险因素及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回顾性调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胸外心脏按压操作(调整OR=4.52,95%CI=1.08 18.81)和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调整OR=3.27,95% CI=1.41 7.57)是HCW感染SARS的主要危险因素。戴12层棉纱口罩、16层棉纱口罩、多层防护口罩、预防服药、鼻腔清洗和防护知识培训6个因素是SARS发生的保护因素。 近期研究表明SARS发生、发展和预后等与宿主遗传因素有关。本研究选取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基因白介素12受体β1(interleukin-12 receptorβ1, IL12Rβ1)作为候选易感基因,运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PCR-RFLP)的方法,探讨IL12Rβ1基因多个SNP位点多态性与SARS的易感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705A/G、+1158T/C、+1196G/C位点的等位基因以及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分布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1664C/T(CT)和(TT)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ORs(95%CI)分别为2.09(1.90 7.16)和2.34(1.79 13.37)。单体型分析发现,+705A/G、+1158T/C以及+1196G/C三个位点存在强烈的连锁不平衡(D’=0.90 0.98),+1664C/T与其它三个位点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连锁不平衡,ATGC和GCCT单体型是最普遍的单体型,GCCT单体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ORs(95%CI)为2.31(1.72 8.47)。提示IL-12Rβ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SARS发病存在关联,但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无显著性关联。 SARS感染后机体体液免疫状况,包括抗体水平及抗体持续时间是预防再次发生疾病流行的关健因素之一,然而对于抗体动态变化规律的持续时间和影响因素目前未有定论。本研究选取44例临床确诊并且血清抗体阳性的SARS患者进行了4年的追踪随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方法检测血清SARS-CoV特异性IgG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同时收集流行病学和临床信息等相关资料,估计可能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因素。结果表明,发病后第12、27、40、50个月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5%、80%、62%、32%;IgG抗体滴度的GMTs分别为1:31、1:27、1:13、1:6。生存分析显示不同激素用量、疾病严重程度和抗体转阴时间之间有显著性关联(P=0.033和P=0.024),激素用量越大,抗体水平下降越明显。从上述结果我们认为,4年后抗体滴度降低到保护性水平以下,保护性免疫只能持续有限时间。激素使用、疾病严重程度是影响抗体水平变化的重要因素。 虽然SARS病人的保护性免疫只能持续有限时间,但保护性抗体消失后,患者体内是否存在记忆性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是决定机体再次接触SARS-CoV后是否患病的关键。本研究进行了SARS康复期患者SARS-CoV特异性T、B细胞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结果显示SARS康复期患者在发病6年后,不仅血清IgG抗体消失,而且体内SARS-CoV特异性记忆性B细胞水平也已不能检出,提示自然感染SARS-CoV后体液免疫反应及免疫记忆的持续时间有限。体内记忆性T细胞免疫应答能够维持一定水平,产生的淋巴细胞斑点数显著高于密切接触者和正常健康人群,其对于再次暴发的SARS流行能否提供免疫保护作用的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本研究结合现场调查、实验室检测,综合应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性流行病学等方法,阐明了SARS感染的环境危险因素及宿主遗传易感因素在SAR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对SARS队列进行6年的随访观察,阐明了人群免疫水平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通过ELISPOT试验方法,首次提出保护性抗体消失后,SARS康复期患者记忆性B淋巴细胞免疫反应不会长期存在,而记忆性T淋巴细胞免疫应答可在体内长期维持免疫记忆。本研究结果不仅为预防可能再次暴发的SARS提供防控措施和临床治疗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可为SARS疫苗开发、新药研制提供可以借鉴的新思路。
【图文】:

基因型,位点,基因


因+A705G位点:M: DL2000; 1, 4, 5, 8AA基因型。因+T1158C位点:M: DL2000; 1: CC 。因+C1164T位点:M: DL2000; 1,2,3 TT基因型。因+G1196C位点:M: DL2000; 1: GC。ping of IL-12R 1+A705G,+T1158C,,ism. 平衡检验

多肽,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细胞免疫


.1 ELISPOT检测SARS-CoV S多肽特异性IFN-γ+细胞免疫re 4.1 SARS-CoV S-peptide-specific IFN-γproduction by PBlated PBMCs were stimulated with SARS-CoV S peptides, anresponse was measured by ELISPOT assay.050100150200250P <0.0001FIN-γ+FSC/x1205BMPC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11.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吉耀;胡善联;洪玉玲;曹淑芝;吴同法;刘厚钰;;工厂甲型肝炎暴发流行危险因素的分析[J];上海医学;1989年02期

2 郭子勤;;严重再障骨髓移植引起间质肺炎的危险因素[J];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0年03期

3 李永田;朱丽阳;王绍绅;刘俊秀;;多元逐步回归法判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的预后危险因素[J];中国卫生统计;1990年05期

4 李国祥,陈鲁源,何福清,谢景超,王登科;老年人胆道手术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91年02期

5 Alberts MJ ,王继阳 ,于桂英;脑血管疾病的遗传学研究[J];国际遗传学杂志;1992年04期

6 王睿;周琦;孙效东;王淑敏;高碧珍;叶林阳;;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2年03期

7 代芊;金伟;周勋念;任兴全;毕强;张显华;王清;;空军某医院死亡病例医院感染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2年04期

8 成金罗;;糖尿病——肠炎沙门菌感染的一种新危险因素[J];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2年08期

9 Miller M;赵玉生;;老年心脏的防护[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1992年01期

10 崔鹏程;;中鼻道鼻窦造口术:造口未闭率与危险因素[J];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199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贺宇彤;;食管癌高发区食管癌危险因素研究[A];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第14届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李再忠;胡珍玉;罗贤海;杨红英;崔燕;;精神分裂症并发糖尿病患者生物危险因素的分层分析[A];2009年浙江省检验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于普林;覃朝晖;;慢性病与老年人跌倒[A];中华医学会第九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全国老年动脉硬化与周围血管疾病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4 兰兰;朱才众;张红军;唐甜;熊鸿燕;糜漫天;;中国人群脂肪肝主要影响因素的荟萃分析[A];重庆市预防医学会2009年论文集[C];2009年

5 韩维田;王经伦;于秀丽;王朝祥;王格;张志芬;;676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流行病学调查与危险因素分析[A];第五届全国优生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0年

6 冯龄;沈洪;许天蕴;何海屏;;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及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A];中华医学会第六次全国内分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7 王元娇;;脊髓损伤康复期常见的危险因素、并发症及对策[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三次康复治疗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2年

8 常宝成;曾淑范;;2型糖尿病合并足坏疽危险因素分析[A];第六次中国中西医结合糖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吴莉萍;黄丽红;;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探讨及护理[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10 程汉华;朱燕玲;吴淑萍;肖迎红;;输注葡萄糖酸钙外渗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A];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哮喘缓解期的治疗目的[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2 衣晓峰 李建辉;四大因素引发青年脑卒中[N];健康报;2005年

3 北京友谊医院 郑阳;防中风谨防八误区[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外周血管病如何确诊?[N];健康时报;2006年

5 龚怡;我国每年新增脑血管病患者200万[N];家庭医生报;2006年

6 主任医师 孙清廉;导致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N];上海中医药报;2007年

7 康时;远离肝癌要控制三大危险因素[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8 郑杨;预防中风谨防走入误区[N];大众科技报;2006年

9 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 王小平;吸烟,慢阻肺发病的危险因素[N];韶关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姚耀富;对危险因素事前查证[N];中国石化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芳;SARS患者感染危险因素及其随访观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2 许洪志;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4年

3 王勇;感染性腹泻预防控制对策与实验室监测的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4 徐应胤;中韩两国痴呆危险因素及其证候分布的比较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Hamid Reza Bahrami-Taghanaki;常规针刺和针刺配合灵龟八法治疗慢性腰痛的临床对比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9年

6 孙立;抗戾饮对呼吸道冠状病毒感染模型影响的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7 徐慧兰;湖南农村15~35岁自杀死亡者社会心理解剖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潘湘斌;大动脉转位导致肺动脉高压的分子机制及动脉调转手术中期临床疗效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9 刘步平;广东高校男生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证型特征的流行病学研究及防治策略探讨[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年

10 张涛;老年颅内外动脉硬化的发生及其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金德斌;秦皇岛市中小学教师嗓音疾病的调查报告[D];承德医学院;2007年

2 董叶丽;外科术后病人医院感染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郁峰;小儿哮喘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孙雪岩;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的关系[D];中国医科大学;2002年

5 王守东;幽门螺杆菌与冠心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D];青岛大学;2003年

6 岳锦熙;非心血管手术术前心脏危险性的临床评估[D];昆明医学院;2004年

7 冯永亮;HLA-DR等位基因与HBV宫内感染关系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8 王俊宏;脑出血伴发急性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9 运蓓蕾;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肛门生殖器HPV隐性感染及其危险因素[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郭炜;青岛市居民中风危险因素、预警信号知识水平调查[D];青岛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630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30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f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