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β基因多态性与食管癌术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05 03:59
【摘要】: 目的:食管癌是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是治疗食管癌的主要手段。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lung injury, ALI/acute respiratot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是食管癌术后一严重并发症,发病率高,病死率高。ALI/ARDS的发病具有异质性,随着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定位理论与实验策略的发展,人类已开展对ALI/ARDS等复杂性疾病的基因克隆研究,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至今尚未确定其特异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在ALI/ARDS发病机制中是一个潜在的角色,基因多态性分析发现,D等位基因与ALI/ARDS的发生和进展有关,也与ARDS病人预后有关,其插入/缺失(I/D)状态能增强/减弱血浆和组织中的ACE活性。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与ALI/ARDS的发生密切相关,其在ARDS的发生中起始动因子的作用,参与了细胞因子级联反应的发生、白细胞的聚集、呼吸爆发等一系列过程。TNFβ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下游252bp处存在G/A多态性。本课题拟通过对食管癌患者ACE、TNFβ的基因多态性与术后ALI/ARDS的发生和预后的相关性的研究,进一步理解ALI/ARDS的发病机制,鉴定易感人群和治疗靶点。 方法:以2006年5月~2007年8月我院重症加强医疗科(ICU)收治的我院胸科食管癌根治术后发生ARDS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诊断符合1994年美国胸科学会和危重病医学会(ACCP/SCCM)联席会议的诊断标准以及欧美ARDS联席会议提出的标准。以同期食管癌术后未发生ARDS及其他并发症的116例患者为对照。提取全血基因组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方法检测ACE基因多态性,应用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及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RFLP-PCR)检测TNFβ基因多态性,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测定血清ACE的浓度。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计数资料做多个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 ACE基因型分布: ACE基因在两组间基因型有显著性差异,DD基因型分布频率ARD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等位基因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ARD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携带ACEII基因型的ARDS患者较携带ID、DD基因型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ACE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ARDS存活组和病死组间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血清ACE水平: ARDS组血清A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但在ARDS存活组和病死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TNFβ基因型分布: TNFβ基因在ARDS组和对照组之间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携带TNFβ12基因型的ARDS患者较携带11、22基因型的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后两者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NFβ基因型分布频率在ARDS存活组和病死组间差异显著(P0.05),携带11基因型的ARDS患者病死危险性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为16.5;等位基因在ARDS存活组和病死组间分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等位基因1携带者病死危险性显著增高,相对危险度为11.2。 结论: 1 ACE基因多态性可能是决定食管癌术后ARDS发病的重要遗传信息。 2 ACE基因多态性影响食管癌术后ARDS患者的预后,但可能对最终预后—病死率无明显影响。 3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患者血清AC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4 TNFβ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决定食管癌术后发生ARDS的主要遗传信息。 5 TNFβ基因多态性对食管癌术后ARDS患者预后有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735.1;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邱海波,代静泓,燕艳丽,杨毅,周韶霞;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1基因多态性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年01期

2 梁舒,管怀进,陈辉,卞春及,朱健华,潘闽;南通地区汉族人血管紧张素Ⅰ转换酶基因频率分布[J];南通医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汪盛贤,陈玉琼,陈志远,雷士泽,于忠和,陈意生;内毒素性肺损伤大鼠血清ACE含量变化及其意义[J];西南国防医药;1996年04期

4 ;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和治疗指南(2006)[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年01期

5 李芝晃,陈正堂;重庆地区汉族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的多态性与急性肺损伤[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年09期

6 郎中兵,文亮,楚军;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患者血清TNF-α和IL-8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年07期

7 邱海波,潘家绮,赵永强,杜斌,陈德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在感染及器官损伤中的作用及治疗探讨[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03期



本文编号:26495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495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3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