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疗效探讨

发布时间:2020-05-23 21:03
【摘要】:研究背景及目的: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种少见的病因不明的弥漫性肺部疾病,虽然近年来对PAP的发病机理研究较多,但仍然不十分清楚,因而在治疗该疾病时不能达到对真正意义上的病因治疗。全肺灌洗是目前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经灌洗治疗后症状可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一部分PAP病人虽然症状可以部分缓解,但是疗效仍欠理想,影像学上亦改善不明显,考虑与灌洗效率不高,不能有效的清除肺泡内物质有关。对于这部分病人,研究如何才能够提高灌洗疗效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肺灌洗是一种全麻下用生理盐水进行肺泡灌洗的技术,自Ramirez成功地应用全肺灌洗治疗PAP以来,PAP的诊断和采用WLL治疗已得到国内外的公认。我院亦治疗过数十例次PAP患者,多数获得满意疗效。但少数灌洗效果欠佳,需反复进行全肺灌洗。另外,在实施全肺灌洗的过程中,部分病人会出现较严重的低氧血氧,甚至难以完成全肺灌洗。虽然国内外均有不少关于改进全肺灌洗的研究,并且在疗效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故研究如何改良全肺灌洗术以提高灌洗效率及改善灌洗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以确保灌洗能够顺利完成将具有重要的意义。已经有相关研究证明在全肺灌洗的同时使用人工胸腔叩击可以提高肺泡内物质的清除率。本研究是在全肺灌洗的同时使用肺内高频通气,通过与单纯全肺灌洗及全肺灌洗的同时使用人工胸腔叩击相比较来探讨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的灌洗效率及对灌洗过程中血氧饱和度的改善。故本实验分为两部分研究,第一部分:探讨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灌洗效率;第二部分:探讨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在灌洗过程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改善程度。 第一部分探讨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灌洗效率 目的 探讨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灌洗效率。 研究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3月我院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经支气管肺活检( T B L B)明确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病人;人数:3名;年龄:20-50岁;中重度低氧血症,日常活动受限;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方法 将灌洗方法分为3种。 A法:常规灌洗方法(将1000ml 37℃生理盐水直接灌入,停留2min后负压-20kPa吸引4min) B法:常规灌洗+高频通气(将1000ml 37℃生理盐水直接灌入后,保持气道开放,用高频通气机,在频率240次/分,输出压力0.02-0.04MPa的条件下通过细导管将氧气送入气道和肺内进行高频通气,共2min,之后负压-20kPa吸引4min,导管出气端需放置在主支气管远端,不超过上叶支气管开口) C法:常规灌洗+人工胸腔叩击(将1000ml 37℃生理盐水直接灌入后,进行人工胸腔叩击,频率180-270次/分,反复在前胸及侧胸壁敲击,共2min,之后负压-20kPa吸引4min)。 全肺灌洗6次,每次全肺灌洗的第1至第4瓶灌洗液用常规方法进行灌洗,从第5瓶开始至第13瓶,按照随机原则将三种方法交替进行灌洗。每次均取第5到第13瓶灌洗回收液进行分析,共54瓶。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每瓶回收液的280nmOD值进行统计。比较术前、术后症状、动脉血气、肺功能、影像学变化,进行疗效评估。 结果 1.灌洗回收液280nmOD值与其浓度存在显著线性关系,(R2=0.9803,P=0.000),可根据其280nmOD值间接体现回收液的浓度。 2.与A法(0.189±0.0846)相比,B法、C法灌洗效率均明显提高,其280nmOD值分别为0.363±0.1561、0.344±0.1566,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3)。与C法相比,B法灌洗效率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77)。 3.灌洗前后PAP患者的MMRC气促指数评分分别为3.0±1.0、1.3±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动脉血氧分压灌洗前后分别为52.8±7.9、86.0±16.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8);一氧化碳弥散量灌洗前后分别为10.21±0.74、13.16±0.6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5)。影像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结论 高频通气及人工胸腔叩击辅助全肺灌洗对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均有效,与常规灌洗方法相比,两者均明显提高灌洗效率。 目的 探讨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在灌洗过程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改善程度。 研究对象 2010年5月-2011年3月我院通过支气管镜检查包括支气管肺泡灌洗和经支气管肺活检( T B L B)明确诊断肺泡蛋白沉积症的病人;人数:3名;年龄:20-50岁;中重度低氧血症,日常活动受限;无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不全。 方法 将灌洗方法分为3种。 A法:常规灌洗方法(将1000ml 37℃生理盐水直接灌入,停留2min后负压-20kPa吸引4min) B法:常规灌洗+高频通气(将1000ml 37℃生理盐水直接灌入后,保持气道开放,用高频通气机,在频率240次/分,输出压力0.02-0.04MPa的条件下通过细导管将氧气送入气道和肺内进行高频通气,共2min,之后负压-20kPa吸引4min,导管出气端需放置在主支气管远端,不超过上叶支气管开口) C法:常规灌洗+人工胸腔叩击(将1000ml 37℃生理盐水直接灌入后,进行人工胸腔叩击,频率180-270次/分,反复在前胸及侧胸壁敲击,共2min,之后负压-20kPa吸引4min)。 全肺灌洗6次,每次全肺灌洗的第1至第4瓶灌洗液用常规方法进行灌洗,从第5瓶开始至第13瓶,按照随机原则将三种方法交替进行灌洗。监测术中各灌洗方法干预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及CVP、HR、MAP等指标的变化,记录各种灌洗方法的灌洗液回收量,并进行相关的统计。 结果 1.A法灌洗前后血氧饱和度(SpO_2)分别为95.7±1.9、95.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8);B法灌洗前后SpO_2分别为94.2±3.3、99.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法灌洗前后SpO_2分别为95.6±2.2、94.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 2.A法、B法、C法灌洗回收液量分别为924.7±6.1、916.7±6.6、919.2±5.8,与A法相比较,B法及C法灌洗回收液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9),B法与C法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 3.A法灌洗前后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1.3±1.6、11.7±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8),B法灌洗前后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1.7±1.4、12.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法灌洗前后中心静脉压分别为11.2±1.7、11.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 4.A法灌洗前后心率分别为89.2±6.0、89.5±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99),B法灌洗前后心率分别为88.9±5.8、89.9±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C法灌洗前后心率分别为89.8±5.7、9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 5.A法灌洗前后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4.2±6.4、84.9±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6),B法灌洗前后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8.2±7.0、86.9±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2),C法灌洗前后平均动脉压分别为89.6±6.9、90.7±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1)。 6.术中无出现心功能不全、气胸等并发症,术后无肺炎、心功能不全、气胸、纵膈气肿等并发症。 结论 在灌洗过程中,高频通气法可显著改善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而人工胸腔叩击法及常规灌洗法均不能改善血氧饱和度。高频通气法能使液体吸收量增加,对血流动力学造成一定影响(如中心静脉压、心率),但经利尿等处理后,能够是灌洗顺利完成。高频通气辅助全肺灌洗还是安全有效的。
【图文】:

隆突,前胸,层面,后胸


灌洗前胸部HRCT(隆突层面)

隆突,后胸,层面,前胸


灌洗后胸部HRCT(隆突层面)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R56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牟向东;聂立功;王广发;阙呈立;李海潮;;特发性肺泡蛋白沉着症:3例报道及文献回顾[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年05期

2 张平,谢利德,丁玉昆,张游;高频通气的原理与应用[J];承德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3 曾祥刚;安裕文;莫怀忠;陈惠;宋涛;陈恪刚;黄伟明;;体外膜肺氧合用于全肺灌洗术1例[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孙眉月;;高频通气的临床应用[J];临床儿科杂志;2005年11期

5 陈宇清,赵冰清;高频叩击通气[J];临床肺科杂志;2001年03期

6 姜静波;吴宏成;汤耀东;何一兵;任建飞;余碧云;;肺泡蛋白沉积症的临床分析和诊治的探讨[J];临床肺科杂志;2008年01期

7 季勇;黄亮;;高频通气研究应用进展[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年05期

8 陈锐,王友文,陈远宏,蔡云;高频通气膈肌起搏治疗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西部医学;2004年04期

9 徐凯峰,陈燕,郭子健,朱元珏;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血清中抗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抗体等血清学指标的临床意义[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年12期

10 蔡后荣,崔苏阳,金陵,黄贻真,曹彬,王U嗗,

本文编号:26779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6779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