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临界呼吸衰竭”状态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4 16:40
【摘要】: 目的:提出并诠释由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导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病情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临界呼吸衰竭”。我们受传统呼吸衰竭理论和Selivanov等人的前驱呼吸衰竭理论的启发,提出了“临界呼吸衰竭”这一概念,我们定义动脉血气分析中“动脉血氧分压≥60mmHg 且<72mmHg”这一区间为“临界呼吸衰竭”状态。方法:将处于“临界呼吸衰竭”状态的COPD患者同未及“临界呼吸衰竭”程度的COPD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做比较,研究其血气指标、静息呼吸驱动诸项指标、呼吸肌肉力学的主要参数、气道阻力与顺应性、有代表性的几种相关细胞因子如IL-8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强度。对于这些方面的描述足以勾勒出这一“状态”的大致轮廓。结果:已达“临界呼吸衰竭”状态的COPD患者较之未及“临界呼吸衰竭”程度的COP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受试者之间在血气指标、静息呼吸驱动、呼吸肌肉力学、气道阻力与顺应性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方面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且这些变化很明显会导致病情的进一步进展,直至进展为“真正”的呼吸衰竭。讨论:我们的研究表明“临界呼吸衰竭”这一定义的动脉血氧分压范围宽窄适度,有一定的科学性,并且可以方便的用于临床、指导临床。对处于“临界呼吸衰竭”这一阶段的COPD患者,应在其发展至“真正的”呼吸衰竭以前及时予以适当干预,此时的干预效果明显、花费少;可有显著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值得临床推广。根据结果,干预应集中在保持气道通畅与通气、氧疗、应用气道扩张药物、改善气道顺应性、细胞因子干预以及积极有效地抗感染等方面,此项研究尚有广阔的空间等待进一步探索。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563.8
本文编号:2713070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R56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一;口腔阻断压测定的应用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95年01期
2 何汝曾,贾海泉,邹学超,凌宝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秒肺活量与动脉血气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1年01期
3 姜世忠,冯林华,张立藩;关于用强迫振荡法测算中心与外周气道阻力的电学模拟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1988年03期
4 冯 靖,朱宝玉,陈光瑾,陈学颖,李 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枢呼吸驱动和气道阻力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2年02期
5 朱宝玉,陈光瑾,郭仓,杜文彬;关于F-V曲线与呼吸肌力学的关系探讨[J];天津医药;1997年08期
6 王佐刚;蔡孔长;;采用强迫振荡法测量呼吸系统阻抗[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7 何权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定义和诊断标准[J];医师进修杂志;2001年01期
8 丁东杰;呼吸中枢与呼吸调节[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9期
9 何晓琳,刘志,刘刚,宋玉,于润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与其呼吸驱动及呼吸肌功能关系的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年08期
10 王惠芬,魏浩成,赵连云;强迫振荡肺功能测定新技术及临床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8年12期
本文编号:27130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1307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