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树突状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脏中的变化及意义

发布时间:2020-06-21 18:42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随着社会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大气污染的加重,全球发病率呈上升的趋势。目前COPD的发病机制仍未阐明,目前认为可能和气道的慢性炎症、蛋白酶与抑蛋白酶失衡、氧化与抗氧化失衡等机制有关。其中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机制备受关注。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 DCs)作为迄今发现的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调节肺组织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它们能感知捕获吸入的抗原,有效地将抗原加工、再游走递呈到回流的肺淋巴结中,激活淋巴结中的T淋巴细胞,并决定由哪一种免疫反应(Th1型、Th2型或免疫耐受)来完成“战斗任务”,在肺组织中发挥着呼吸道“哨兵”的作用。我们设想COPD患者气道中的这种慢性非特异性的炎症与气道、肺实质中的DCs功能异常是否有密切关系?故本实验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OPD大鼠模型中气道及肺组织中DCs的数量及其表面分子的表达,进一步了解DCs在COPD中的数量及功能变化。 研究目的:通过研究DCs在COPD中的数量及功能变化,将有助于我们对DCs在COPD慢性炎症中的作用进一步了解,亦有助于为阐明COPD发病机制提供依据。 研究方法:实验动物为清洁级SD大鼠,8周龄雄性大鼠40只,体重约(200±2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Ⅰ组)、吸烟30天组(Ⅱ组)、吸烟60天组(Ⅲ组)、吸烟90天组(Ⅳ组),每组均为10只。吸烟组放人自制的吸烟箱中,每次点燃2支香烟放入,燃烧10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放入2支香烟,每天吸烟40支,每周吸烟6天。Ⅱ组、Ⅲ组、Ⅳ组分别在吸烟30天、60天、90天后处死各组大鼠。分离肺组织,置于4%甲醛固定液中保存,常规石蜡包埋、切片4μm,组织学检查(HE染色)及免疫组化备用。应用免疫组化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分析比较各组气道DCs分布、数量及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的变化。 结果: 1、模型组及吸烟组大鼠吸烟2周后开始出现倦怠、毛发失去光泽、呼吸道分泌增多,HE染色提示Ⅳ组大鼠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特征性病理改变。 2、吸烟组大鼠DCs细胞数量较对照组增多(P0.05),随吸烟时间的延长,增多越明显。 3、对照组与吸烟组比较,肺脏中DCs表面分子CD80、MHC—Ⅱ表达下调(P0.01),随吸烟时间的延长,下调越明显。 4、与对照组比较,吸烟组肺脏DCs表面分子CD86表达变化不明显。(P0.05)。 结论: 1、在吸烟COPD大鼠模型中肺脏DCs数目增多,提示DCs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 2、在吸烟的COPD大鼠模型中肺脏DCs表面分子CD80.MHC—Ⅱ表达下调,提示COPD大鼠中可能存在免疫功能损害。
【学位授予单位】:汕头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R563.9
【图文】:

炎症细胞,肺气肿,肺泡隔,HE染色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图3一 2(x100)吸烟60天组HE染色:肺组织中可见肺间隔明显增厚,大量炎症细胞侵润。Figure3一 2(xl(X))HEstainingoftheSmoking6()daysgrouP:alveolarsePtumthiekeningObviouslyalarge numberofinflarnmatoryeellsinfiltlate.图3一 3(X100)吸烟90天组HE染色:可见肺泡隔及气道旁炎症细胞侵润明显增多,肺泡间隔增厚断裂,可见肺气肿形成。Figu代3一3(“ 100)HEstainingoftheSmoking60daysgro叩 :alvoolarsePtumandairwaysignifieantlyinc传 asedinvasionofinfiammatoryeells, alveolarsePtalthiekoningfract切呛,show讯 9theformationOfelllPhysoma、29

炎症细胞,HE染色,增厚,汕头大学


汕头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论文图3一 2(x100)吸烟60天组HE染色:肺组织中可见肺间隔明显增厚,大量炎症细胞侵润。Figure3一 2(xl(X))HEstainingoftheSmoking6()daysgrouP:alveolarsePtumthiekeningObviouslyalarge numberofinflarnmatoryeellsinfiltlate.图3一 3(X100)吸烟90天组HE染色:可见肺泡隔及气道旁炎症细胞侵润明显增多,肺泡间隔增厚断裂,可见肺气肿形成。Figu代3一3(“ 100)HEstainingoftheSmoking60daysgro叩 :alvoolarsePtumandairwaysignifieantlyinc传 asedinvasionofinfiammatoryeells, alveolarsePtalthiekoningfract切呛,show讯 9theformationOfelllPhysoma、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清珍;仝佳;赵阳;刘嫣芳;沈培;苏兆亮;邵启祥;焦志军;王胜军;许化溪;;产丙酮酸棒状杆菌及痤疮丙酸杆菌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2 弓莉;王元占;张志丽;阳大庆;徐梅;吴砂;卢晓;;TLR7刺激对Balb/c小鼠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08期

3 唐小云;姬云丽;杨美荣;聂影;桂金秋;刘亚威;李福娟;;妊娠特异性糖蛋白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4 刘爱平;杨瑜;张晓燕;;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5 陈新年;孔评石;夏惠;;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期

6 黄红艳;王营;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娟;;姜黄素诱导的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7 王琦;曾学军;;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8 许惠惠;阮嫣峗;颜卫华;林爱芬;;HLA-G诱导DC细胞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9 杨文博;赵X;;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10 符雪莲;;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小玲;葛莲英;谢裕安;匡志鹏;吴继宁;梁安民;王娟;;肝癌组织中浸润树突状细胞的数量和表面分子表达的临床意义[A];第九届全国肿瘤生物治疗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李么明;叶静;杨晓红;陈龙;陈焕春;曹胜波;;乙型脑炎病毒疫苗株与树突状细胞相互作用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牧兽医生物技术学分会暨中国免疫学会兽医免疫分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葛长勇;吴南屏;李鸿钧;和占龙;张光明;孙茂盛;;SV40对猴树突状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艾滋病、病毒性丙型肝炎暨全国热带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4 葛长勇;吴南屏;李鸿钧;和占龙;张光明;孙茂盛;;SV40对猴树突状细胞发育分化的影响[A];浙江省医学会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及医学病毒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李鸿钧;谢天宏;张光明;易山;孙茂盛;吴南屏;葛长勇;;恒河猴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研究[A];第二届传染病诊治高峰论坛暨2009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6 刘修恒;;小鼠骨髓源性不同成熟度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A];第十七届全国泌尿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7 张庆红;胡玉珍;吕顺艳;钟延清;;雌激素影响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和功能[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青年生理学工作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2003年

8 郭大伟;梁健;姜晓峰;王学范;魏云涛;姜洪磊;;GPC3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诱导抗肝癌HepG2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肝癌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张新华;钟翠平;顾云娣;顾晓;范强;王国强;周播江;;TGF-β1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增强移植心脏耐受性并降低Fractalkine的表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10 于益芝;刘书逊;王文雅;张明徽;郭振红;徐红梅;齐润姿;安华章;曹雪涛;;TRAIL在树突状细胞杀伤活化T细胞中的作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章静波;干细胞研究新动向[N];健康报;2009年

2 王雪飞;树突状细胞“面目”更清晰[N];健康报;2004年

3 记者 白毅;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成熟树突状细胞增殖分化[N];中国医药报;2009年

4 刘伯宁;乔布斯的错误与斯坦曼的自我试验[N];南方周末;2011年

5 方彤;树突状细胞瘤苗新进展[N];健康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沈湫莎;这一次,诺奖会不会颁给逝者[N];文汇报;2011年

7 张献怀;树突状细胞疗法治疗恶性黑色素瘤[N];中国医药报;2004年

8 记者 毛黎;美发现一种“超级”形态酶[N];科技日报;2006年

9 杨淑娟;美研究出新型丙型肝炎疫苗[N];中国医药报;2006年

10 ;慢性HBV感染使树突状细胞功能受损[N];中国医药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军平;人livinα基因重组腺病毒感染树突状细胞抗Lewis肺癌的免疫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春富;MyD88基因沉默的不成熟树突状细胞延长大鼠小肠移植受体的存活时间[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3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4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6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7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9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10 高林林;附子多糖诱导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分化成熟的实验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丽燕;MAGE-A3慢病毒载体感染的树突状细胞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1年

2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茹颖;树突状细胞在IgA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5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8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孟松;IL-10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对实验性大鼠肠炎的治疗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茜;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724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24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