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原儿茶酸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发布时间:2020-07-12 03:31
【摘要】:目的:探索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 PCA)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小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P38MAPK信号通路、TLR4信号通路的作用,及加用P38MAPK阻滞剂SB203580后PCA对小鼠的作用及上述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将8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正常对照组、LPS模型组、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原儿茶酸中剂量组、原儿茶酸低剂量组、SB203580组、地塞米松阳性对照组、SB203580+原儿茶酸高剂量组。模型组以5mg·kg-1脂多糖腹腔内注射诱导急性肺损伤。6h后处死小鼠,观察小鼠临床症状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用BC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蛋白浓度;用ELISA检测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炎症因子TNF-α, IL-1β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肺组织中p38/p-P38MAPK、 p-ATF2、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正常对照组小鼠肺泡结构基本正常,肺组织结构完整,肺泡腔清晰,肺泡间隔无增厚。LPS组肉眼可见肺脏表面淤血、出血点和水肿明显,光镜下肺泡结构破坏严重,肺泡萎陷、肺泡间隔增厚,炎细胞浸润。LPS+PCA组组织损伤程度比LPS组显著减轻,且与PCA给药浓度有关,尤以PCA高浓度组较为明显肺间质和肺泡腔内渗出物及炎细胞浸润较LPS组明显减少;LPS+SB203580、LPS+Dex、LPS+PCA+SB203580组也可见组织损伤较LPS组减轻,大部分肺泡结构清晰,肺泡间隔略增厚。2.PCA可使小鼠BALF及血清中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并随PCA剂量的增多而降低,PCA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对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阻断剂SB203580组、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及PCA和阻断剂组也表现出相同的作用效果,BALF及血清中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3.PCA可使小鼠BALF及血清中IL-1β含量与模型组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并随PCA剂量的增多而降低,PCA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对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阻断剂SB203580组(P0.05)、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及PCA和阻断剂组也表现出相同的作用效果,BALF及血清中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4.PCA可使小鼠BALF中蛋白浓度与模型组相比出现明显下降,并随PCA剂量的增多而降低,PCA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1),PCA中低剂量组对于正常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阻断剂SB203580组(P0.05)、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及PCA和阻断剂组也表现出相同的作用效果,血清中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5.LPS模型组各组肺组织中p-P38MAPK/P38MAPK蛋白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CA治疗组中p-P38MAPK/P38MAPK蛋白表达量较LPS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并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阻断剂SB203580组、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及PCA和阻断剂组也表现出相同的作用效果,肺组织中p-P38MAPK/P38MAPK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6.LPS模型组各组肺组织中p-ATF2蛋白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CA治疗组中p-ATF2蛋白表达量较LPS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并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阻断剂SB203580组、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及PCA和阻断剂组也表现出相同的作用效果,肺组织中p-ATF2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7.LPS模型组各组肺组织中TLR4蛋白的表达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PCA治疗组中TLR4蛋白表达量较LPS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并随浓度的增高而降低。阻断剂SB203580组、阳性药物地塞米松组及PCA和阻断剂组也表现出相同的作用效果,肺组织中TLR4含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1.PCA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PCA对脂多糖所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与PCA浓度成正相关。3.PCA可通过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而对受损小鼠发挥保护作用。4.PCA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5.PCA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与抑制TLR4信号通路有关。6.当同时应用PCA及SB203580后PCA对脂多糖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减弱,进一步证明PCA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与其抑制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学位授予单位】:滨州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和枚,丁日高,阮金秀;急性肺损伤的中性粒细胞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6期

2 陈志强,黄宏,刘友生;巨噬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2期

3 尹文,虎晓岷,袁静,黄杨,宋祖军,张金山;急性肺损伤核因子-κB的活性变化及糖皮质激素的干预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2年09期

4 钱桂生;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02年09期

5 朱光发;核因子-κB与急性肺损伤关系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2期

6 阎锡新,郭丽萍;中性粒细胞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2年04期

7 罗富荣;中性粒细胞与急性肺损伤[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年02期

8 钱桂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辽宁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9 杨毅;核因子κB的活化与急性肺损伤[J];现代医学;2002年02期

10 黄英;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潘鹏飞;于湘友;;侧卧位通气对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容积的影响[A];第三届重症医学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伍峻松;王沈华;周文;陈金明;张茂;徐少文;干建新;赵小纲;;严重创伤合并急性肺损伤恶化进展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A];第七届全国创伤学术会议暨2009海峡两岸创伤医学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3 胡宗风;孙海晨;邵旦兵;李百强;聂时南;;急性肺损伤血管内皮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4 孙军;韩忠朝;孟磊;王伟强;秦永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急性肺损伤[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文学;王洵;安晓静;杨冬;陈芬儿;白春学;;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急性肺损伤代谢组学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宋振举;白春学;童朝阳;;急性肺损伤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与展望[A];《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更名十周年、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创刊一周年庆典《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届组稿会、第三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7 刘斌剑;王建民;陈林;;急性肺损伤的基因治疗[A];湖北省暨武汉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七届第十四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张忠;洪文;钟晓玲;陈生;曲敬来;;痰热清对急性肺损伤患者保护作用的临床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张畔;刘剑虹;虎盘林;骆宁;;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A];2006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陈新;陈荣昌;岑燕遗;刘杰;钟南山;;自主呼吸状态下犬急性肺损伤早期干预呼吸生理机制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熊学莉邋通讯员 曾理;急性肺损伤早诊早治降低病死率[N];健康报;2008年

2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高海拔地区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科技日报;2003年

3 郭姜宁 常亮 王晓静;急性肺损伤防治难题攻克[N];医药导报(中药报);2003年

4 ;Calfactant在儿科急性肺损伤中的疗效[N];医药经济报;2005年

5 张国民;首个治疗“非典”新药进入临床研究[N];中国医药报;2003年

6 记者 张晓松;治非典新药首次获批临床试验[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7 邹争春 记者 陈磊;我国学者发现新生儿急性肺损伤新病因[N];科技日报;2013年

8 李山;德发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保健时报;2010年

9 李山;德找到致命性输血并发症致病机理[N];科技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亮;ANGPTL4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年

2 宫国华;三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心房应力调节和抗炎作用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朱耀斌;部分液体通气技术治疗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4 刘东;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吴海青;间充质干细胞对内毒素诱导急性肺损伤大鼠肺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2年

6 宋琳;携带缺氧诱导有丝分裂因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的作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李晓锋;肺动脉—左心房无泵肺辅助治疗急性肺损伤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8 李建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内毒素诱导大鼠急性肺损伤的实验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波;小鼠急性肺损伤时期促炎症消退介质脂氧素的变化及调节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李强;急性肺损伤肺微血管内皮细胞间隙连接蛋白40与血管通透性的关系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蕾;一氧化氮对急性肺损伤大鼠白介素-6,环氧合酶-2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李宏林;不同原因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炎性反应及地塞米松干预效果的差异[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3 雷霆;丹参对急性肺损伤血管生成素表达影响的实验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3年

4 任文霞;胆红素对抗急性肺损伤形成作用机制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05年

5 刘辉;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急性肺损伤治疗效果及量效关系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5年

6 张文涵;不同剂量沐舒坦对内毒素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的阻遏作用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5年

7 高冬娜;急性肺损伤大鼠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及意义[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8 秦开秀;乌司他丁对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D];重庆医科大学;2006年

9 李海宁;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急性肺损伤氧化应激的影响[D];山西医科大学;2012年

10 李超然;内毒素诱导的急性肺损伤早期炎症反应状态变化及其与肺损伤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513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513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e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