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扎鲁司特对稳定期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免疫调控、IgE合成的作用机制探讨及哮喘患者呼吸控制的相关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1 17:46
【摘要】: 目的:(1)阐明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中的特征,及Th2类细胞因子对哮喘气道炎症、气道阻塞、IgE合成的作用;(2)初步探讨扎鲁司特改善气道炎症、降低IgE合成的免疫学机制;(3)探讨哮喘患者中枢驱动的改变。 对象和方法:本试验对象为稳定期、过敏性哮喘患者和健康志愿者。所有哮喘患者均经支气管扩张试验证实为可逆性气道阻塞(吸入β受体激动剂后FEV1的改善大于15%);健康志愿者则无任何过敏性疾病症状。所有入组哮喘患者均接受6周扎鲁司特治疗。所有经预备期筛选、入组的哮喘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均进行如下参数的检测:常规肺功能(主要是FEV1、FEV1%)、口腔阻断压(P0.1)、吸气阻抗(P0.1/Vt/Ti)、高CO2通气反应HCVR和高CO2P0.1反应性(分别为AVE/APaCO2和ΔP0.1/APaCO2)。为了阐明细胞因子在哮喘患者中的特征,及扎鲁司特改善气道炎症的免疫机制,我们对哮喘患者服药前、后和健康志愿者服药前的如下指标进行了测试:血清ECP和IgE浓度,PBMC中PHA刺激后IL-4水平、PHA刺激后r-IFN水平和未予任何刺激时PBMC中IL-5水平。 结果:(1)服药前,哮喘组的P0.1和吸气阻抗(P0.1/Vt/Ti)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高CO2通气反应HCVR(ΔVE/ΔPaCO2)在哮喘组明显降低(P<0.05),且在哮喘组高CO2通气反应HCVR(ΔVE/ΔPaCO2)与FEV1%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1)。但P0.1对CO2的反应性(ΔP0.1/ΔPaCO2)在两组间则无显著差异,并且在哮喘组P0.1对CO2的反应性不与任何肺功能指标(包括FEV1及FEV1%)相关。(2)治疗前,哮喘患者的血清ECP和IgE浓度、PBMC中PHA刺激后IL-4、PBMC中未予任何刺激的IL-5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而PBMC中PHA刺激后r-IFN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在哮喘患者中,PBgC中PHA刺激后IL-4水平与血清IgE浓度呈显著等级正相关(Rs=0.743,P<0.001),而PBMC中IL-5水平则与血清ECP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水平呈显著等级正相关ts一0.683,P<0刀01),与7*VI%厂*VI占预计值的百 分比)呈显著等级负相关k广0.854,P<0.001X(3)扎鲁司特治疗后,哮喘患 者PBMC的IL-4、IL-5水平显著降低 *均小于0.of),血清IgE和ECP浓度 也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凸 IL*与八 IgE呈显著等级正相关(相关系 数 rs为 0.459,P们.001),而 A IL卡和 A ECP两者间亦呈显著等级正相关(相 关系数<s为0.601,P值<O.001),凸几-5与凸旺VI%也呈显著相关(相关系 数r。二0.432,P=0.002)。 结论:(1)哮喘患者的 PO.l、吸气阻抗(PO.INTh)均显著升高,而呼吸效 率显著下降。哮喘患者高 COZ的通气反应 HCVR(常以凸 VE/A PaCOZ来 表示)的降低显然与阻力的升高有关;而 PO刁 的 COZ反应性(八 PO刁/八 PaCOZ)显然与气道阻力无关;恨可能PO*的COZ反应性(凸PO.l/A PaCOZ) 是哮喘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2)即使稳定期的过敏性哮喘患者,也存在气 道的炎性改变、高1吐血症:并且1吵合成主要受1卜4的调节厕1卜5对嗜 酸细胞的趋化、活化以至气道炎症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扎鲁司 特对稳定期哮喘患者气道炎症、气道阻塞有明显的改善,机制包括直接阻断 白三烯受体*卜m及间接抑制1卜5的合成和释放。扎鲁司特可显著降低血 清中 IL斗的浓度,很可能是通过抑制巨噬细胞 HLA0R和oQ抗原的表达。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2
【分类号】:R562.2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敏文;;综合治疗支气管哮喘37例[J];中外医疗;2010年24期

2 叶志华;叶子;;扎鲁司特对哮喘患儿情绪和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药业;2008年03期

3 许建国;韦忠盛;;单用扎鲁司特与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09年25期

4 向旭东!410011长沙,陈平!410011长沙,周锐!410011长沙,罗红!410011长沙,邓平,郑东元!410011长沙;扎鲁司特对哮喘患者肺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年07期

5 郭述玲,闫晓梅;扎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50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2年09期

6 袁茂祥;扎鲁司特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2004年05期

7 唐素萍;扎鲁司特治疗青少年哮喘30例[J];福建医药杂志;2001年04期

8 李坚,张德厚,杨剑影;扎鲁司特对治疗哮喘减少吸入激素剂量的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01年04期

9 徐平和,冯良;扎鲁司特的抗哮喘作用及临床应用[J];中国药师;2000年03期

10 陈建英,张心范,孔德华;扎鲁司特治疗轻、中度哮喘的临床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2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宇衡;时国朝;万欢英;蒋黎华;艾香艳;朱海星;汤葳;马佳韵;金晓燕;张伯膺;;过敏性哮喘患者中的Th1/Th2和Th17/Treg失衡及其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苑园;;哮喘患者的辩证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3 郭天聪;王镇山;王晓梅;;哮喘患者气道壁厚度与其病情、肺功能及炎症指标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冯国歌;姜钊鹏;;北京地区哮喘患者变应原皮试状况的观察[A];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母双;何权瀛;余兵;崔月莉;王悦真;孙建国;张刚;;三位一体支气管哮喘患者教育管理模式效果的评估[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6 梁晓荣;王桂平;;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7 李瑞;赵海金;梁振宇;吕燕华;刘来昱;吴月仙;蔡绍曦;;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ACQ7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研究[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1(第十二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1年

8 黄平;李一禄;杜秀芳;宋冰;陈济明;李志莹;;支气管哮喘患者CC16与气道炎症及Th1/Th2细胞因子的关系[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陈江萍;应英华;王苹;徐海潮;沈华浩;;接种BCG对慢性哮喘小鼠模型IL-33表达影响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谢华;;从1例哮喘患者先后5次入院探讨哮喘急性加重的防范及规范化治疗的意义[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凌爱龙;哮喘患者家居应“四减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2 副主任医师 石太能;哮喘患者的冬令养生[N];大众卫生报;2002年

3 郑杨;哮喘患者少吃“胀气食物”[N];健康时报;2006年

4 通讯员  李珊 小河 记者  李映晖;肺炎肾炎哮喘患者增多[N];南京日报;2006年

5 张军;哮喘患者提高认识很重要[N];中国医药报;2008年

6 记者 黄X;英国研究人员称一些哮喘患者不宜多用缓解性药物[N];经济参考报;2010年

7 陆志城;让哮喘患者少“掏腰包”[N];医药经济报;2003年

8 记者 郑灵巧 通讯员 杨威;哮喘患者病情有效控制率仅6%[N];健康报;2010年

9 宜仁;避开诱因哮喘患者照样“性福”生活[N];大众卫生报;2005年

10 颜秋雨;两千万哮喘患者急需规范化治疗[N];健康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海鹏;β_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变化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2 Marmori F.;针刺调神对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3 辛晓峰;支气管哮喘气道重塑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4 徐亚青;哮喘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CD46途径下诱导IL-10生成缺陷的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5 施焕中;白细胞介素-5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D];广西医科大学;2000年

6 孙永昌;激素抵抗型哮喘发生机制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7 郝智慧;新型β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SPFF对映异构体抗哮喘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比较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7年

8 汪慧英;CD69在小鼠嗜酸性粒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抗体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9 李琦;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靳英丽;神经生长因子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扎鲁司特对稳定期哮喘患者气道炎症免疫调控、IgE合成的作用机制探讨及哮喘患者呼吸控制的相关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

2 余鹏;三羟基异黄酮抑制哮喘小鼠气道黏液高分泌[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3 景淑军;儿童人格特征及父母养育方式与哮喘关系的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06年

4 郑敬阳;孟鲁司特对儿童哮喘CD4~+ CD25~+T细胞和CD23~+B细胞的影响[D];福建医科大学;2006年

5 张志大;口服卡介苗对哮喘患者Th1/Th2平衡的影响[D];南昌大学;2007年

6 范晓艳;p-ERK1/2及ERK2mRNA在哮喘大鼠气道中的表达变化[D];山西医科大学;2008年

7 高俊兴;昆布多糖对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8 吴凡;一磷酸腺苷支气管激发试验的建立及临床研究[D];广州医学院;2009年

9 韩玲;卡介苗多糖核酸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05年

10 李小波;哮喘小鼠CD34~+祖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动态变化及与eotaxin-CCR3表达的关系[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7777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777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1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