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白细胞介素10基因转染抑制机械通气肺损伤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0 07:58
【摘要】: 目的: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危重病医学、急诊医学、内科学等多个临床领域,但使用呼吸机本身所引起的机械通气肺损伤(ventilator-induced lung injury,VILI),亦成为影响危重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本实验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IL-10基因转染到肺组织以抑制VILI细胞因子、炎性介质的释放,并通过观察TNF-α、IL-1β、IL-8、IL-10及肺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对该治疗方法进行评价,为临床防治机械通气肺损伤提供了新的实验性理论依据。 方法:将54只SD雄性健康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L组为低压力组(气道压力设为15cmH_2O),根据通气时间分为2小时组(L_2)和4小时组(L_4);H组为高压力组(气道压力设为25cmH_2O),根据通气时间分为2小时组(H_2)和4小时组(H_4);B组为空白病毒转染组(气道压力设为25cmH_2O),根据通气时间分为2小时组(B_2)和4小时组(B_4);T组为IL-10基因转染组(气道压力设为25cmH_2O),根据通气时间分为2小时组(T_2)和4小时组(T_4)。处理组大鼠以10%的水合氯醛0.3g/kg行腹腔注射麻醉,于颈部正中切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条件下于胸骨左缘3、4肋间开胸,于右心室注射进行转染,其中L与H组为乳酸钠林格液,B组为空白病毒,T组为含白介素10的腺病毒(剂量均为0.1ml)。关胸后每日肌肉注射青霉素10万单位预防感染。转染48小时后,重新切开气管并插管进行持续机械通气,通气过程中根据体动酌情追加麻醉药。达到预定通气时间后,于腹主动脉采血5ml,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15分钟,取上清液保存于-80℃冰箱待检测;取肺组织,分别做电镜和光镜的检查。集中检测TNF-α、IL-1β、IL-8、IL-10。实验结果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应用SPSS11.5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1)HE染色结果显示:光镜下A组肺泡结构未见异常,L组肺泡腔内略有渗出、血管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随通气时间延长病变加重;H、B组上述病理改变加重;T组病理变化较B组为轻;(2)电镜结果显示:A组肺组织中Ⅰ型细胞、Ⅱ型细胞及内皮细胞结构完整,无明显异常;L、H、B、T组均可见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脱落、嵴消失,内质网扩张,细胞核变大,细胞核与细胞质间隙增宽,染色质分布不均匀,板层小体肿胀,微绒毛减少;L组变化较轻,H、B组较为严重,T组较H、B组减轻;(3)血清中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①血清中IL-1β的含量,L组、H组、B组、T组均高于A组(P<0.01);随通气时间延长,各组血清中IL-1β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相同通气时间下,血清中IL-1β的含量H组较L组明显增多(P<0.01),T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5);②血清中TNF-α的含量,L组、H组、B组、T组均高于A组(P<0.01);随通气时间延长,各组血清中TNF-α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相同通气时间下,血清中TNF-α的含量H组较L组明显增多(P<0.01),T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③血清中IL-8的含量,L组、H组、B组、T组均高于A组(P<0.01);随通气时间延长,各组血清中IL-8的含量明显增加(P<0.01);相同通气时间下,血清中IL-8的含量H组较L组明显增多(P<0.01),T组较B组明显减少(P<0.05或0.01);④血清中IL-10的含量,L组、H组、B组、T组均高于A组(P<0.01);随通气时间延长,各组血清中IL-10的含量明显增加(P<0.05);相同通气时间下,血清中IL-10的含量H组较L组明显增多(P<0.05或0.01),T组较B组明显增多(P<0.01)。 结论:①VILI大鼠肺间质明显水肿、增宽,大量炎性细胞聚集,肺泡出血,肺泡表面透明膜形成;②相同通气压力条件下,VILI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8、IL-10的含量随通气时间延长而增加;③相同通气时间条件下,VILI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8、IL-10的含量随通气压力升高而增加;④通过IL-10基因转染能够改善VILI大鼠肺组织形态学变化,减轻肺组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⑤通过IL-10基因转染能够使VILI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8表达下调,同时IL-10表达上调,从而可以提高肺组织抗炎能力,减轻肺组织损伤。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机械通气期间体位改变对肺内分流的影响,并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肺内分流的影响,了解参附注射液的肺保护作用,为临床使用参附注射液提供依据。 方法:将24例评级为Ⅰ-Ⅱ级的择其行后路脊柱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参附注射液1ml/kg进行预注射,对照组不予参附注射液,余处理相同。患者入室后进行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监测。麻醉诱导相同,采用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3-4ug/kg,丙泊酚1-1.5mg/kg,阿曲库铵0.6mg/kg或维库溴铵0.1mg/kg进行麻醉诱导,插入加强型气管导管。呼吸机潮气量为8—9ml/kg,频率为12次/分。行左侧桡动脉和右颈内静脉穿刺,监测直接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手术期间采用七氟醚和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比较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后30分钟(T_1)及俯卧位后30分钟(T_2)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气道压及肺顺应性的变化,并经桡动脉采血行动脉血气分析,观察动脉血PaO_2及PaCO_2的变化。通过简化的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A-aDO2×0.0031/A-aDO2×0.0031+5A-aDO2=(760-age)×FiO2-(PaGO2×1/0.8)-PaO2(FiO2为1.0)。对所有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检验标准设为0.05。 结果:(1)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无统计学差异; (2)对照组病人收缩压在两时间点(T_1、T_2)有显著性差异(P<0.01),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附组收缩压、舒张压的改变在两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 (3)两组病人在不同时间点(T_1、T_2)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改变无统计学意义(P>0.05); (4)两组病人在T_1时间点的肺顺应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T_2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内两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两组病人肺内分流率在T_2时间点较T_1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通过本试验可以看出,当病人体位由仰卧位转变成俯卧位以后,肺内分流率呈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参附注射液用于肺功能正常病人,对病人的血压稳定性及肺顺应性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对肺内分流率改变未见明显影响。
【学位授予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R459.6;R56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立新;刘德昭;;前列地尔对围术期机械通气肺损伤的肺保护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3期

2 朱建华;杨德圣;;基因治疗用于牙周组织再生的研究进展[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3 唐忠仁;刘影哲;周亚滨;栗德林;;养心颗粒对p53基因转染易损斑块家兔模型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年16期

4 席琼;胡巢凤;张芸;陆大祥;蒋宇;;RIP2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1年05期

5 张喜君;李开艳;;共聚物的应用和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1年12期

6 施新革;宗海斌;董玉珍;侯文根;梁秋冬;;阳离子脂质体介导神经营养因子-3在大鼠雪旺细胞中的表达[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9期

7 孙霁;陈琰;鲁莹;钟延强;;阴离子脂质体-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介导的基因转染[J];药学实践杂志;2011年04期

8 陈东晓;朱远丰;;负载HPV18E7基因树突状细胞瘤苗抗食管癌细胞的体外实验[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4期

9 邓永忠;赵轶男;白峰;袁媛;刘昌胜;高文魁;董鑫;;多孔CPC材料复合转染VEGF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颅骨缺损的实验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年16期

10 刘丽霞;王永成;;神经干细胞转基因疗法与运动性脊髓损伤的治疗[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年2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季石;胡秀英;方琴;谢建琼;崔欣;;ALDH2基因转染对白血病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A];第12届全国实验血液学会议论文摘要[C];2009年

2 李硕;王波林;余孝其;;用于基因转染的可降解大环多胺聚合物的合成[A];大环化学和超分子化学的新发展——当前学科交叉的一个重要桥梁——中国化学会全国第十五届大环化学暨第七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贾向旭;张雪峰;袁丽珍;江国春;鲁茁壮;魏康;;p21基因转染提高了辐射抗性肿瘤细胞的辐射敏感性[A];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学分会第二次中青年专题研讨会论文汇编[C];1999年

4 赵永波;王枫;李钰;;t-PA基因转染AGZY83-a细胞移植入小鼠体内的表达研究[A];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神经病学会论文汇编[C];2005年

5 张东山;刘伏友;陈香美;彭佑铭;;超声微泡系统介导基因转染大鼠肾脏的实验研究[A];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书侠;陈芳芳;贾丽;赵晓琴;武建国;虞伟;李晓军;;人分化抑制因子3在A549/DDP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A];全国临床免疫检验研讨会暨第六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7 贾赤宇;陈璧;;hTGFβ1基因转染对NIH3T3成纤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研究[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8 李玮;谭建;方佩华;李宁;;人钠碘转运体基因转染胶质瘤细胞介导放射性碘治疗的体外研究[A];第四届中国核学会省市区“三核”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李慧武;戴\戎;汤亭亭;严孟宁;郁朝锋;张晓玲;岳冰;楼觉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转染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研究[A];2005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郭亮;韩雅玲;闫承慧;郭鹏;邓捷;麦晓燕;;腺病毒介导E1A激活基因阻遏子基因转染抑制兔颈动脉球囊拉伤后新生内膜形成[A];中华医学会第11次心血管病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基 牛剑 余志平 张贵华 风信 贵华 陆志城 朱明;生物疗法又有新花样[N];医药经济报;2002年

2 记者 王勇;重庆诞生世界首台超声妇科治疗仪[N];医药经济报;2003年

3 张中桥;卵巢癌诊治新进展[N];大众卫生报;2000年

4 通讯员 钱勇 记者 范又;我国成功重建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光明日报;2003年

5 冯琳;我国毛囊生长调控研究步入国际先进水平[N];中国医药报;2001年

6 言诚;青蒿素作用机制 研究获重大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3年

7 林均红 徐兰山;基因治疗感觉神经性耳聋在白豚鼠试验中获成果[N];科技日报;2010年

8 记者唐先武 特约记者钱勇;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重建成功[N];科技日报;2003年

9 记者 凌翔;中国海洋大学破解角膜组织领域国际性难题[N];光明日报;2010年

10 记者 蒋明 通讯员 王怀民;致肾小管细胞死亡的“凶手”有望被降伏[N];健康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毅;用基因打靶技术构建恶性疟原虫MSP1转基因鼠疟模型及其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2 梁日生;转TrkC基因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张瑞芬;金属硫蛋白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年

4 周艳;乳腺癌ERβ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他莫昔芬治疗耐药相关意义的初步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5 欧雅莉;GDNF基因修饰脐血细胞并血脑屏障开放剂对高血压脑梗疗效的实验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6 李晓强;转染VEGF165基因的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慢性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汪圣毅;腺病毒介导hIL-10基因转染联合IFN-γ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其机制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8 高振南;人肿瘤坏死因子-a基因转染对舌癌细胞生物学行为影响的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刘勤;羟基磷灰石纳米粒载体介导的大鼠肝细胞体内外基因转染实验[D];中南大学;2005年

10 刘剑鸣;PPFP基因转染对人正常甲状腺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及蛋白质组学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杰;TGF-β1转基因牙龈成纤维细胞生物学特性及其胞内信号转导的初步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赵静;脂质体介导转染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在骨髓基质细胞内表达[D];山东大学;2005年

3 骆书美;超声微泡介导pEGFP-N1转染人牙龈成纤维细胞的初步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09年

4 左玉梅;AT2R基因转染表达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D];第三军医大学;2011年

5 姚珂;反义PNA抑制端粒酶活性对肺癌A549细胞影响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4年

6 梁政;rAAV/AFP转染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免疫刺激功能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5年

7 林桂渺;TIMP-3真核表达载体构建以及在前列腺癌细胞株中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种瑞峰;p21~(waf1)基因转染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和中心体复制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8年

9 林霞;纳米基因载体酶切保护机理的研究及新型基因载体的制备与应用[D];湖南大学;2005年

10 孙书军;温度敏感壳聚糖—接枝-NIPAAm/VL共聚物转基因载体[D];天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877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7877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4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