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布地奈德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及其对肺组织HO-1的调控作用

发布时间:2020-10-08 20:21
   第一部分不同激发方法制作大鼠哮喘模型的比较 目的:探讨制作大鼠哮喘模型新的激发方法。 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取其中10只设为对照(Control)组,在致敏阶段以等量生理盐水替代10%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混合液腹腔注射,激发阶段以生理盐水替代2%OVA超声雾化吸入。其余20只于第1天腹腔注射含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的10%OVA 1ml致敏,2周后随机分为两组,各10只,分别泵雾化(Pump)和超声雾化(Ultrasonic)吸入2%OVA激发,复制动物哮喘模型;比较两种激发方式优缺点。 结果: 1.哮喘模型的建立:与Control组相比,Pump组及Ultrasonic组大鼠在经过致敏和激发阶段后出现了明显的呼吸窘迫症状:烦躁不安、呼吸急促、腹肌抽搐、青紫等表现;肺组织病理学显示气道周围明显炎症改变;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改变提示大鼠哮喘模型复制成功。 2.通过两种雾化激发方式制作哮喘的模型,均出现了典型的哮喘样症状,但Pump组首次开始出现哮喘样症状的天数明显早于Ultrasonic组(P<0.01);在激发天数相同时,Pump组发生哮喘样症状的大鼠数明显多于Ultrasonic组(P<0.05)。但两组在肺组织病理学及BALF中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差异。 结论: 1.采用卵蛋白(OVA)与免疫佐剂氢氧化铝、灭活百日咳杆菌致敏、OVA泵雾化和超声雾化激发均能够成功复制大鼠哮喘模型。 2.泵雾化激发方式优于传统的超声雾化激发方式。 第二部分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混悬液(Budesonide,BUD)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的保护作用。 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设为对照组(Control)、哮喘模型(Model)组、布地奈德(BUD)组和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组四组,每组各10只。Control组使用泵雾化激发,余制作同第一部分。Model组制作同第一部分Pump组;BUD组和DXM组除在每次激发前分别用BUD混悬液吸入,DXM腹腔注射等干预处理,余致敏及激发步骤同Model组。末次激发24小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激发后各组大鼠BALF液及肺组织分别测定BALF液细胞总数和各组细胞所占百分比,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气道炎症状况。 结果: 1.BUD、DXM组激发后仍出现哮喘症状,但较Model组明显减轻。两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及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数较Control组显著增高(P均<0.01),但较Model组显著降低,分别为P均<0.05和P均<0.01,而两组间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及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数无明显差异(P均>0.05)。 2.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BUD组、DXM组三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显著增高(P均<0.01);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巨噬细胞显著降低(P均<0.01)。与Model组相比,BUD组和DXM组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巨噬细胞明显增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BUD组和DXM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布地奈德混悬液泵雾化能显著改善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且与全身使用地塞米松有相似的作用。 第三部分布地奈德混悬液对哮喘大鼠模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的调控机制 目的:研究大鼠哮喘模型肺组织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蛋白及基因表达特点,以及BUD对HO-1蛋白及基因表达的影响,为阐明BUD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提供实验室数据。 方法:取4周龄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设为对照Control组、Model组、血晶素(Hemin)组、BUD组和DXM组5组,每组各10只;Control组、Model组制作同前第二部分;Hemin组、BUD组和DXM组除在每次激发前分别用Hemin、BUD、DXM等干预处理外,其余处理同Model组。末次激发24小时后麻醉处死大鼠,取激发后各组动物动脉血,BALF及肺组织,分别测定碳氧血红蛋白(COHb)含量和BALF细胞总数和各组细胞分类百分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HO-1的蛋白表达变化、RT-PCR法测定HO-1基因表达的变化;结合肺组织病理学检测分析气道炎症状况。 结果: 1.BUD、DXM、Hemin组激发后亦出现哮喘样症状,但较Model组明显缓解。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Hemin组、BUD组及DXM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著增高(P均<0.01);而相对于Model组,Hemin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著减低(P<0.05)、BUD组及DXM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亦显著减低(P均<0.01),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Hemin组、BUD及DXM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显著增高(P均<0.01);而相对于Model组、Hemin组、BUD组及DXM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显著减低(P均<0.01),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 2.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emin组、BUD组和DXM组BALF中细胞总数显著增高(P<0.01);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细胞总数显著下降(P<0.01),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Hemin组、BUD组和DXM组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巨噬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P均<0.01)差异有显著性;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EOS、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显著减低;巨噬细胞百分比显著增高,(P<0.05)差异有显著性,而Hemin、BUD和DXM组三组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 3.免疫组织化学显示:与Control相比,Model组、Hemin组、BUD组及DXM组HO-1蛋白表达显著增强(P<0.01);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及DXM组HO-1表达亦显著增强(P均<0.01),而三组间HO-1表达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高倍镜下见HO-1阳性细胞主要定位于支气管上皮细胞、粘膜下巨噬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偶有表达。 4.RT-PCR结果分析:与Contro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检测结果显示HO-1mRNA表达显著增高,(P均<0.01);而Model组明显增高(P<0.05);与Model组相比,Hemin组、BUD组和DXM组明显增高(P均<0.05)。 5.相对于Control组,Model组、BUD组、DXM组和Hemin组的COHb含量均显著增高(P均<0.01)。而相对于Model组,BUD组COHb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DXM和Hemin组COHb含量均显著增高(P均<0.05),而后两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均>0.05)。 结论: 1.HO-1对大鼠哮喘模型气道炎症有保护作用。 2.布地奈德混悬液及DXM均可上调大鼠哮喘模型HO-1蛋白,基因的表达,增强其活性。 3.布地奈德混悬液及DXM对气道炎症的保护可能与其上调HO-1表达有关。
【学位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R562.25
【部分图文】:

激发方式,哮喘,大鼠,支气管内


层及粘膜外层、肺泡壁和小血管周围等处浸润,肺间质及肺泡腔内可见EOS,支气管内可见粘液栓,气道上皮有损伤、断裂,基底膜稍增厚且形态不规则,平滑肌有轻度的增生。(见图1一2)。2.3.2各组肺组织病理学的比较:

性细胞,肺组织,支气管,管壁


(l)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与Control组相比较,Pump组及ultrasonic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显著增高(尸均<0.01);Pump组与ultrasonic组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一2,图1一D)。(2)支气管管壁周围EOS变化:与Control组比较,Pump组及Ultrasonic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显著增高(尸均<0.01);pump组与ultrasoni。组支气管管壁周围EOS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l一2,图l一E)。表1一2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组别ControPumPN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浸润评分(分)支气管管壁周围E0s(个/~2) 100.10士 0.067.01士2.42 2.86士0.34**1011.02士119.13**Ultrasonie 2.77士0.21**注:**与Cofitrol组相比 P<0.011006.73士71.25**3…2’5…2…‘’5…‘…O’5…0一率州则侧记双令画国冷襄耸篇ControlPllmPultrasonie图1一D:各组肺组织支气管周围炎性细胞比较注:**与Control组相比P<0.01。

支气管,管壁,巨噬细胞


(l)BALF细胞细胞总数分析:与Control组相比,pu哪组、Ultrasonie组BALF细胞细胞总数显著增高(尸均<0.01);但Pump组和Ultrasonic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l一3,图1一3、l一F)。(2)各细胞分类百分比较:与Control组相比,pu呷组Ultrasonie组各细胞分类百分比中EOS,淋巴细胞、显著增高,尤以EOS为主(尸均<0.01);巨噬细胞显著降低(p均<0.01);但pump组和Ultrasonie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o.os)(见表l一3,图l一4、l一G)。表1一3两组哮喘模型与正常对照大鼠BALF白细胞总数(义 104/ml)组别细胞总数(x一04/m一)嗜酸粒细胞数%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其它%Contf01U!trasoniePumPl0l017.1土1.30 117.1士8一5**121.3士10.4** 4.3以).6424.9场.1**26.2土8.34** 8.3士0.04 3.7功.422士习.049妊 2.0110.肚1.1284.7士2.31 51.6士5.31**50.4士2.25**12一4士 1.35**2.5均.02 11.2士1.01** 2.4士0.05注:**与eontrol组相比P<0.ol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红梅;何庆南;李晓燕;帅兰军;周频;易著文;;槐杞黄对哮喘大鼠Th1/Th2/Th17细胞因子及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年09期

2 张爱美;张萍丽;江丽娜;刘维克;;吸入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影响的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11年13期

3 田军红;;布地奈德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年08期

4 朱玉珍;王仙;;布地奈德、氨溴索联合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年20期

5 黄咏梅;;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外妇儿健康;2011年04期

6 黄艳华;;布地奈德与特布他林联合雾化吸入治疗AECOPD 36例临床观察与护理[J];当代医学;2011年18期

7 董玉梅;王富红;李俊祥;;强的松与布地奈德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2011年07期

8 邵玉莲;;布地奈德及孟鲁斯特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1年12期

9 郭建芬;王蓉;赵伟;周旦军;;布地奈德联合特布他林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海峡药学;2011年06期

10 多力坤·思迪克;古扎丽·依不拉音;;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溶液雾化吸入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益平;李昌崇;胡野;李孟荣;金志华;胡国华;姚静蝉;;布地奈德对哮喘大鼠气道嗜酸细胞影响机制的实验研究[A];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第十次学术年会暨省级继续教育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2 张建华;郁志伟;;布地奈德对哮喘小鼠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儿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3 公丕花;高占成;胡萍;董建强;;变应原所致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动态演变和布地奈德干预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4 罗永峰;徐军;;天龙咳喘灵对慢性哮喘小鼠气道高反应性的影响及其机制[A];中华医学会第七届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三次大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维溪;梁亚峰;王小明;李昌崇;;布地奈德对哮喘气道重塑大鼠尾加压素-Ⅱ蛋白及mRNA表达的调控作用[A];中华医学会2010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暨中欧变态反应高峰论坛参会指南/论文汇编[C];2010年

6 陈萍萍;陈宝川;苏梅玉;卓志强;;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吸入治疗小儿急性喉炎27例疗效观察[A];全国门、急诊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7 王绍斌;沈华浩;;联合应用布地奈德与孟鲁司特的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重建的作用[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哮喘学术会议暨中国哮喘联盟第一次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8 张洁;张秋红;李雅莉;冯向莉;杨侠;;布地奈德粉吸入剂治疗成人哮喘疗效观察及对血清IL-18、IL-25水平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2011年全国变态反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9 陆娇;王立波;张明智;鲍一笑;董晓艳;洪建国;李臻;周小建;王晓芳;顾s

本文编号:28327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8327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8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