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基于代谢组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岩白菜素作用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1:41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CB)简称慢支,病患咳嗽、咳痰持续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以上,且排除长期已知原因的咳嗽情况者,即可诊断为CB。该病主要为上呼吸道及其周围组织病发慢性炎症。研究慢支的发病机制,找到潜在生物标记物,应用于慢支疾病诊断,研究相关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慢支的防治尤为重要。综合上述问题,本课题采用烟雾诱导慢支大鼠,优化造模条件;基于LC-MS和NMR技术,研究慢支大鼠血清中代谢物的变化,找出潜在生物标记物;采用岩白菜素和地塞米松治疗慢支大鼠,研究药物作用机制。具体研究成果如下:为优化造模条件,本课题参考相关文献设定3个烟雾浓度,即40%、60%、80%。采用合普8050系列动式染毒柜控制仪进行烟熏造模,严格控制造模条件并实时监控造模过程。根据肺组织病理切片和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结果,评估各组大鼠肺组织炎症情况。结果表明:40%、60%、80%的烟雾浓度均引起不同程度肺组织炎症现象,主要包括淋巴细胞浸润、上皮组织脱落、坏死、气道粘液分泌增多。60%烟雾浓度导致严重的淋巴细胞浸润、粘液分泌增多现象,部分切片存在含血铁黄素沉积。各组烟熏大鼠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总数均有所增加,其中60%和80%组大鼠白细胞总数与正常组大鼠的数据相比有显著性差异,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个数也明显增多。综合各组大鼠造模时精神状况、皮毛颜色、体重、大便及死亡等一般表征,以及咳嗽、呼吸节律、呼吸道分泌物等体征,筛选出最佳造模条件,即造模周期为28天的情况下,60%烟雾浓度为最佳的慢支造模条件。为研究烟雾诱导慢支的发病机制,本课题利用LC-MS技术分析大鼠血清代谢物的变化,绘制烟雾诱导的慢支代谢途径网络图,为慢支疾病诊断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通过LC-MS代谢组学分析技术以及PCA, PLS-DA等多种模式分析法,找到11个潜在生物标记物,包括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1)、溶血磷脂酸(18:1)、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0)、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6:0)、溶血磷脂酰乙醇胺(20:4)、二十二碳六烯酸、5-羟吲哚乙酸、5’-羧基-α-生育酚、4-imidazolone-5-propionic acid、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和尿嘧啶。其中,模型组各个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酸(18:1)、溶血磷脂酰乙醇胺(18:0)、二十二碳六烯酸、5-羟吲哚乙酸和5’-羧基-α-生育酚含量在显著高于正常组(Student's t test,p0.05);相反,4-imidazolone-5-propionic acid.12-羟基二十碳四烯酸和尿嘧啶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组(Student's t test,p0.05).结果表明,烟雾可能是通过改变相关氨基酸代谢和脂类代谢导致慢性炎症,其中对脂类代谢的影响尤为突出。根据结果推测,溶血磷脂可能作为诊断慢支疾病的参考指标。采用岩白菜素和地塞米松预防性治疗慢支,应用NMR代谢组学技术进一步研究烟雾诱导慢支发病机制,并揭示药物治疗慢支的作用机制。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代谢物,筛选潜在生物标记物,检测各生物标记物随时间在不同组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PCA图中正常组与模型组分离度良好(R2X=0.965,Q2=0.858).由PLS-DA得分图可见,正常组与模型组沿t[1]轴显著分开(R2X=0.318,R2Y=0.98,Q2=0.87)。利用OPLS-DA模型,基于VIP值、相关系数值以及p值,筛选出18个潜在生物标记物,包括丝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乳酸、肌酸磷酸、葡萄糖、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丙酮、乙酰乙酸、丙酮酸、甘氨酸、苏氨酸、异丁酸和甘油。分析代谢物变化规律,推测岩白菜素可能通过调节支链氨基酸代谢过程以及甘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来治疗慢支;地塞米松的抗炎机制可能与甘氨酸和苏氨酸的代谢以及糖酵解密切相关。
【学位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6
【中图分类】:R562.2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1.2 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现状
    1.3 慢性支气管炎造模方法
    1.4 岩白菜素的药理作用研究
    1.5 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研究
    1.6 代谢组学综述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论文整体设计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第三章 不同烟雾浓度诱导慢支动物模型的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材料
    3.3 试剂与仪器
    3.4 实验方法
    3.5 结果
    3.6 讨论
第四章 基于LC-MS代谢组学研究烟雾诱导慢支发病机制
    4.1 前言
    4.2 实验材料
    4.3 试剂与仪器
    4.4 实验方法
    4.5 结果
    4.6 讨论
第五章 基于NMR代谢组学研究岩白菜素对烟雾诱导慢支大鼠的作用机制
    5.1 前言
    5.2 实验材料
    5.3 试剂与仪器
    5.4 实验方法
    5.5 结果
    5.6 讨论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优化造模条件的研究
    6.2 烟雾诱导慢支发病机制的研究
    6.3 岩白菜素治疗慢支的作用机制研究
    6.4 总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继良;何瑾;邹澄;黎其万;胡建林;;岩白菜素的乙酰化修饰[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王刚,麻兵继;岩白菜素的研究概况[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3 夏从龙;刘光明;马晓匡;;岩白菜素的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03期

4 王继良;何瑾;邹澄;黎其万;;岩白菜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年06期

5 王继良;何瑾;邹澄;黎其万;胡建林;;岩白菜素的甲基化反应[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莫峥嵘;蔡仁文;李玖慧;陈光英;韩长日;;青梅茎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8年12期

7 陈敬华;张静;庄茜;罗红斌;李光文;林新华;;岩白菜素的电化学行为及其测定[J];分析试验室;2008年03期

8 李凤;周丹;秦瑄;张志荣;黄园;;岩白菜素理化性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9年02期

9 刘海周;孙海林;李文军;梁晓原;;岩白菜中岩白菜素的纯化及提取工艺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10 姚雪莲;苏明武;;银仙通肺宝颗粒中岩白菜素的提取工艺优选[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年1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进;岩白菜素的人体与动物药代动力学及对I_(GABA)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朱顺英;多种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和抗菌活性及岩白菜素的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任晓磊;基于代谢组学的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机理及岩白菜素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2 于卫松;岩白菜素人体内定量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3 何瑾;岩白菜素的结构修饰及活性研究[D];昆明医学院;2005年

4 张华;岩白菜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5 秦瑄;岩白菜素的生物药剂学和药代动力学基础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6 高杰;岩白菜素超临界CO_2萃取结晶工艺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7 肖凤艳;双百胶囊药学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8 孙科;三种天然化合物的结构改造[D];昆明医学院;2008年

9 田阳;肝悦胶囊的研制[D];吉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42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842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