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树突状细胞在小鼠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5 23:47
   支气管哮喘(asthma)是一种全球性的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的常见疾病,并且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但对其发病机理还不完全明确。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哮喘是一种以T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等炎性细胞在气道浸润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其免疫异常表现为CD4~+T细胞的过度活化,Th1/Th2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失衡。而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是机体内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在体外激活初始T(na(?)ve T)细胞的APC,其在诱导Th1/Th2型细胞反应平衡和偏移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为了从分子水平探讨DC在小鼠哮喘模型中的作用,本研究用卵清蛋白(ovalbumin, OVA)致敏小鼠,建立哮喘模型。然后用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mouse 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rmGM-CSF)和重组白细胞介素4(recombinant mouse interleukin 4, rmIL-4)在体外从骨髓中诱导扩增出DC,观察其形态学变化,用流式细胞仪对其表面分子CD80、CD40、CD86及33D1进行鉴定,并比较这些分子在两组之间表达水平的差异,非同位素的混合淋巴反应测定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多探针的核酸酶保护分析(ribonuclease protection assay, RPA)来检测DC中细胞因子mRNA的转录;最后用凝胶电泳迁移率阻滞(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来研究DC中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 NF-κB)的活化情况,为了解DC在哮喘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提供一定的分子基础,为未来基于DC的哮喘治疗提供新的思路。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 1.哮喘鼠和对照鼠的骨髓细胞在含rmGM-CSF和rmIL-4的完全培养液培养,可从中诱导出大量的DC,第2天出现点状集落、细胞呈圆形,继续培养,集落逐渐增多、细胞变大;第4天在倒置显微镜下可看到大小不一的树突,有少数细胞开始悬浮;至第7天,细胞大多悬浮,呈现DC的典型外形—树突状或星状,
【学位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5
【中图分类】:R562.25
【部分图文】:

T细胞增殖,数目,同种异体


不同Dc数目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比较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小云;姬云丽;杨美荣;聂影;桂金秋;刘亚威;李福娟;;妊娠特异性糖蛋白对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J];热带医学杂志;2011年06期

2 刘爱平;杨瑜;张晓燕;;不同亚型树突状细胞与HIV-1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3 陈新年;孔评石;夏惠;;间日疟原虫可溶性抗原对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年12期

4 黄红艳;王营;陈复兴;刘军权;周忠海;张娟;;姜黄素诱导的免疫耐受性人树突状细胞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7期

5 王琦;曾学军;;树突状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1年08期

6 许惠惠;阮嫣赟;颜卫华;林爱芬;;HLA-G诱导DC细胞在免疫耐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2011年08期

7 杨文博;赵堃;;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年15期

8 符雪莲;;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对小鼠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分析[J];吉林医学;2011年21期

9 陈环球;姚宇锋;赖娅娜;郑苏文;;恶性黑色素瘤术后自体DC疫苗辅助治疗的临床疗效[J];江苏医药;2011年14期

10 姜晓峰;郭大伟;崔哲铭;朱磊;孙文郁;林琳;唐裕福;王学范;梁健;;阻断CD40-CD40配体共刺激信号诱导的移植免疫耐受对树突状细胞的影响[J];中国免疫学杂志;2011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建平;γ-干扰素对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成熟的调控及其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抗肿瘤免疫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2 朱伟国;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正昕;肿瘤微环境中浸润性树突状细胞的表型和免疫学功能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D];第二军医大学;2000年

4 周向阳;新型热休克蛋白HSP-DC激活树突状细胞及其佐剂效应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5 赵鸿;未成熟树突状细胞联合骨髓移植诱导大鼠异体肾移植免疫耐受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陈玉丙;树突状细胞抗原负载及MAGE-3 DNA瘤苗研制[D];吉林大学;2004年

7 王宏伟;肺间质树突状细胞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免疫激活与免疫耐受作用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10年

8 赵毅;青藤碱对RA患者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一军医大学;2007年

9 刘海波;Fas信号激活树突状细胞炎性复合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与分子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0年

10 赵娟;受者来源的PIR-B转染的树突状细胞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的保护作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芸;树突状细胞在小鼠哮喘发病中的分子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吴鸣宇;黑色素瘤基因(MAGE-1)相关肽负载树突状细胞对肝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3 茹颖;树突状细胞在IgA肾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1年

4 孟冬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诱导及功能研究[D];青岛大学;2003年

5 梁军利;IFN-β1a对多发性硬化树突状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0年

6 黄祺琦;耐受性树突状细胞来源的exosome治疗小鼠免疫介导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实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初晓霞;淋巴瘤树突状细胞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恶性度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D];青岛大学;2002年

8 刘丽燕;MyD88在OK-432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0年

9 孟松;IL-10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分泌的exosomes对实验性大鼠肠炎的治疗作用[D];南京医科大学;2010年

10 王茜;调节性树突状细胞对CD8~+T细胞的负向调节作用[D];泰山医学院;2010年



本文编号:28723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8723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