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监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6 20:22

  本文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监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目的: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易患因素及病原菌变迁和耐药性的变化。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2月之间收住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监护病房,进行机械通气的108例患者的资料,对患者的基础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对呼吸道抽吸物进行培养及药敏分析。建立人工气道后取呼吸道分泌物送微生物室培养。接种前标本筛选标准: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白细胞>25个/低倍镜,入选为待测标本。标本分别接种于羊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及巧克力平板上。置37℃温箱及二氧化碳温箱培养18~24h,采用全自动细菌测试仪进行细菌鉴定,按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1999年制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判断。用纸片扩散法对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标本经显微镜下粗筛,然后将其按常规方法接种培养,对分离的菌株进行鉴定,革兰阳性球菌通过生化反应鉴定,革兰阴性杆菌采用编码鉴定,对可疑细菌遵循伯杰氏细菌学手册方法鉴定。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 25922)及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做为质控菌株,由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结果:(1)发现年龄越大,VAP发生率越高;(2)存在慢性基础性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肺部疾病史者,VAP发生率高;(3)随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延长,VAP发生率增高;(4)与经口腔、鼻腔气管插管组相比,经气管切开插管组VAP发生率高;(5)抑酸剂使用不增加VAP发生;(6)曾不正确使用抗生素组VAP的发生明显高于正确使用组;(7)VAP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病原菌以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酵母样菌、热带念珠菌、流感嗜血杆菌、阴沟肠杆菌、聚团肠杆菌、曲霉菌等。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林、哌拉西林及头孢三嗪有较高耐药性,其次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及头孢他啶等耐药,对亚胺培南耐药性最低;革兰阳性球菌药敏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但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1)VAP的发生与年龄、基础疾病、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插管方式、早期抗生素的使用均有相关性;(2)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省人民医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与其他医院的报道有所不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感染率升高,不动杆菌感染率明显升高,革兰氏染色阴性的杆菌感染下降。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R563.1;R446.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12-28
  • 一、研究意义12-21
  • 1 流行病学12
  • 2 VAP发病机制12-15
  • 2.1 气管插管、插管方式和重复插管12-13
  • 2.2 气管导管内细菌生物被膜形成13
  • 2.3 呼吸机引起的肺损伤13-14
  • 2.4 胃内细菌易位14
  • 2.5 口咽部病原微生物定植和误吸14
  • 2.6 气囊上滞留物的移行14
  • 2.7 呼吸机相关设备及医护人员所致交叉感染14-15
  • 3 VAP诊断15-19
  • 3.1 VAP临床诊断标准15-16
  • 3.2 VAP病原学诊断技术16-19
  • 3.2.1 直接革兰氏染色镜检细菌学检查16-17
  • 3.2.2 气管内抽吸物(ETA)常规定性培养17
  • 3.2.3 呼吸道分泌物的定量培养及其临床意义17
  • 3.2.4 支气管镜诊断技术17-18
  • 3.2.5 VAP诊断标准中存在的问题18-19
  • 4 VAP的病原菌及发生相关危险因素19-21
  • 4.1 VAP的病原菌19
  • 4.2 VAP发生的危险因素19-21
  • 4.2.1 气管插管、再次插管和气管切开19-20
  • 4.2.2 呼吸机设备20
  • 4.2.3 抗生素应用20
  • 4.2.4 预防应激性溃疡20
  • 4.2.5 留置胃管和肠道营养20-21
  • 4.2.6 机械通气模式21
  • 4.2.7 其它方面21
  • 二、目前VAP预防方面存在的问题及预防措施21-28
  • 1 防止交叉感染21-22
  • 2 有关胃肠道的管理22-23
  • 2.1 预防性抗生素应用22
  • 2.2 胃动力药物的应用22
  • 2.3 患者营养状况22-23
  • 2.4 减少口咽部和消化道内定植菌群23
  • 3 人工气道的管理23-24
  • 3.1 声门下分泌物吸引(SSD)23
  • 3.2 镀银气管插管23
  • 3.3 气管内导管管理23-24
  • 3.3.1 气囊导管中气囊的管理23-24
  • 3.3.2 气管导管的管理24
  • 3.4 清除气道分泌物24
  • 4 加强呼吸机管路及呼吸装置管理24-25
  • 4.1 呼吸环路管理24
  • 4.2 及时清除管路内的冷凝水24-25
  • 4.3 防止生物被膜(biofilm,BF)的形成25
  • 5 患者体位的管理25
  • 6 合理使用机械通气策略25
  • 6.1 避免气管插管及使用无创通气25
  • 6.2 经口插管25
  • 7 免疫学预防25-26
  • 8 VAP抗生素临床应用26-28
  • 8.1 VAP抗生素临床原则26
  • 8.2 VAP抗生素治疗临床改善26-27
  • 8.3 VAP治疗失败的原因27-28
  • 第二部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监测研究28-47
  • 一 材料及方法28-30
  • 1 病例选择及情况分类28
  • 2 VAP临床诊断标准28-29
  • 3 标本处理及培养方法29
  • 3.1 分离培养与鉴定29
  • 3.2 质控菌株29
  • 4 统计学分析方法29-30
  • 二 结果30-39
  • 1 危险因素30-35
  • 1.1 年龄与VAP发生关系30-31
  • 1.2 VAP与慢性基础性系统疾病31
  • 1.3 机械通气时间与VAP发生关系31-32
  • 1.4 插管方式与VAP发生关系32-33
  • 1.5 抑酸剂使用与VAP发生关系33-34
  • 1.6 曾经使用抗生素与VAP发生关系34-35
  • 2 VAP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结果分析35-39
  • 2.1 病原菌分布35-37
  • 2.2 病原菌耐药情况37-39
  • 2.2.1 革兰阳性球菌药敏试验分析38-39
  • 3 治疗与转归39
  • 三 讨论39-46
  • 1 VAP与年龄及慢性基础疾病39-40
  • 2 VAP与通气时间长短及插管方式40-42
  • 3 VAP与消化道、呼吸道细菌定植42-43
  • 4 VAP的病原学43-46
  • 四 结论46-47
  • 参考文献47-53
  • 致谢53-5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4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先平;;中西医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1年07期


  本文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危险因素及病原学监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96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2896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6b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