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支气管哮喘小鼠治疗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01 20:2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细胞组分及神经递质参与的气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随着工业水平的提高,哮喘发病率呈全球性上升趋势,当前全世界大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病,每年死于哮喘病的人达18万多,哮喘正成为严重困扰人们健康生活的威胁。因此,对于哮喘的防治成为各国学者日益关心的话题。目前,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方法以抗炎、药物改善症状和免疫治疗为基本治疗方法[1]。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主要应用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随着人们对PS的不断认识,PS还可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等疾病治疗。近10多年来,人们开始重视PS在哮喘病理生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哮喘患者体内存在PS量的不足和功能的异常,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PS在哮喘治疗上的应用。在本实验中,我们通过建立小鼠哮喘模型来观察PS干预前、后小鼠哮喘模型血清、肺组织中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和一氧化氮合成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法检测CD4CD25阳性细胞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治疗前后哮喘小鼠肺组织白介素-4(IL-4)、干扰素-γ...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PS治疗组(HE,×400)
杯状细胞增生明显,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管壁增厚、管腔缩窄,还可见粘液栓形成,支气管伴行小动脉关闭增厚缩窄,组织粘膜充血水肿等典型气道炎症改变;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未见炎症反应;PS 治疗组、BUD 治疗组炎症反应较哮喘组明显减轻。见图 1-4。图 2.1 正常对照组(HE,×200) 图 2.2 哮喘组(HE,×400)
粘液分泌增多,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支气管粘膜皱襞增多延长,杯状细胞增生明显,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管壁增厚、管腔缩窄,还可见粘液栓形成,支气管伴行小动脉关闭增厚缩窄,组织粘膜充血水肿等典型气道炎症改变;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未见炎症反应;PS 治疗组、BUD 治疗组炎症反应较哮喘组明显减轻。见图 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进展[J]. 何皓頔. 临床内科杂志. 2007(04)
[2]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J]. 陈巧英,李大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01)
[3]支气管哮喘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意义[J]. 宋卫东,皮佳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10)
[4]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皮质类固醇调节哮喘小鼠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J]. 苏斌虓,倪殿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03)
[5]纤维连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J]. 苏苗赏,李昌崇.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09)
[6]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J]. 欧阳海峰,倪殿涛,吴昌归.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14)
[7]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研究进展[J]. 陈谱,何韶衡. 中华儿科杂志. 2005(03)
[8]哮喘的免疫治疗[J]. 张威,刘光辉. 临床内科杂志. 2004(12)
[9]孟鲁司特在哮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徐喜媛,杨敬平,孙德俊. 临床肺科杂志. 2004(05)
[10]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J]. 卢根,王鸿娟,黄永坤,黄莉,刘毓.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06)
本文编号:3057984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PS治疗组(HE,×400)
杯状细胞增生明显,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管壁增厚、管腔缩窄,还可见粘液栓形成,支气管伴行小动脉关闭增厚缩窄,组织粘膜充血水肿等典型气道炎症改变;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未见炎症反应;PS 治疗组、BUD 治疗组炎症反应较哮喘组明显减轻。见图 1-4。图 2.1 正常对照组(HE,×200) 图 2.2 哮喘组(HE,×400)
粘液分泌增多,肺泡间隔增宽,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支气管粘膜皱襞增多延长,杯状细胞增生明显,基底膜增厚且形态不规则,管壁增厚、管腔缩窄,还可见粘液栓形成,支气管伴行小动脉关闭增厚缩窄,组织粘膜充血水肿等典型气道炎症改变;正常对照组肺组织未见炎症反应;PS 治疗组、BUD 治疗组炎症反应较哮喘组明显减轻。见图 1-4。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的进展[J]. 何皓頔. 临床内科杂志. 2007(04)
[2]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功能[J]. 陈巧英,李大金.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7(01)
[3]支气管哮喘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的变化及意义[J]. 宋卫东,皮佳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6(10)
[4]肺表面活性蛋白A在皮质类固醇调节哮喘小鼠树突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中的作用[J]. 苏斌虓,倪殿涛.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6(03)
[5]纤维连接蛋白与支气管哮喘气道重构[J]. 苏苗赏,李昌崇. 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 2005(09)
[6]肺表面活性物质在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中的作用及机制[J]. 欧阳海峰,倪殿涛,吴昌归.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005(14)
[7]支气管哮喘的病理学研究进展[J]. 陈谱,何韶衡. 中华儿科杂志. 2005(03)
[8]哮喘的免疫治疗[J]. 张威,刘光辉. 临床内科杂志. 2004(12)
[9]孟鲁司特在哮喘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 徐喜媛,杨敬平,孙德俊. 临床肺科杂志. 2004(05)
[10]哮喘患儿血浆一氧化氮、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比值变化的临床意义[J]. 卢根,王鸿娟,黄永坤,黄莉,刘毓.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4(06)
本文编号:30579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30579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