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者长期的体液免疫记忆反应
发布时间:2021-10-13 17:40
经过采取传统的隔离和对症治疗等措施,SARS疫情在2003年6月份得到控制,但SARS(?)可能从动物宿主跨种传播导致SARS再次爆发。抗体尤其是抗体的中和活性滴度以及维持时间决定着机体对SARS病毒的再次感染是否具有免疫保护力,SARS-COV体液免疫研究还有些未知领域:针对结构蛋白的抗体动态变化规律,抗体抵御病原体的作用机制等。为了揭示SARS康复者长期的体液免疫记忆反应规律,在SARS康复者康复后的第3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36个月,我们连续留取了19个康复者的血清标本(还留取了其中4名康复者第5年的标本)。用优化的S蛋白、N蛋白、受体结合区(RBD)蛋白间接ELISA方法,与商品化试剂盒一起对上述标本进行了IgG抗体检测。用假病毒中和方法进行了抗体的中和活性检测。我们的研究有以下发现:(1)S蛋白、N蛋白特异抗体下降趋势有所不同。N蛋白特异抗体在第3个月到第12个月下降快,之后在稍高于阈值的低水平缓慢下降,而S蛋白特异性抗体从第3个月到第36个月在较高水平(相对于N蛋白)缓慢下降。(2)商品化的试剂盒检测和S蛋白间接ELISA检测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0和1:1...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毒的可能来源和跨种传播
1.2 SARS-CoV的主要结构蛋白
1.2.1 SARS-CoV S蛋白、受体和受体结合区(RBD)
1.2.2 SARS-CoV N蛋白
1.3 SARS-CoV的实验室诊断
1.4 SARS-CoV的免疫应答
1.4.1 SARS-CoV的体液免疫反应
1.4.2 SARS-CoV的细胞免疫反应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实验流程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本研究的实验流程
2 研究对象、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试剂配制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常见试剂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大肠杆菌(E.coli)化学感受态的制备
2.3.2 转化
2.3.3 质粒的大量提取(QIAGEN试剂盒)
2.3.4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5 质粒定量
2.3.6 pRBD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
2.3.7 ELISA初步检测RBD表达
2.3.8 RBD蛋白的纯化与浓缩
2.3.9 蛋白定量(Bio-Rad Protein Assay)
2.3.1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3.11 Western Blotting
2.3.12 SARS-CoV IgG检测(商品化试剂盒)
2.3.13 S蛋白、N蛋白、RBD蛋白间接ELISA
2.3.14 功能性假病毒的获得
2.3.15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2.3.16 中和抗体检测操作流程
2.4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BD质粒琼脂糖电泳
3.2 ELISA初步检测RBD转染后的表达
3.3 SDS-PAGE分析纯化的RBD蛋白
3.4 RBD蛋白免疫印迹
3.5 RBD蛋白定量
3.6 假病毒制备所用质粒琼脂糖电泳
3.7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3.8 SARS-CoV,S蛋白和N蛋白IgG动态变化
3.9 抗体的中和活性及与SARS-CoV、S蛋白IgG相关性
3.10 RBD IgG抗体动态变化以及与中和活性的相关性
3.11 4名康复者第五年IgG抗体和抗体的中和活性检测
4 讨论
4.1 SARS-CoV及其结构蛋白抗体动态变化
4.1.1 S蛋白、N蛋白特异抗体动态变化
4.1.2 S蛋白间接ELISA的灵敏度高于商品化试剂盒
4.1.3 SARS康复者抗体的中和活性
4.1.4 S蛋白特异IgG抗体与中和活性相关性
4.1.5 RBD蛋白特异IgG抗体与中和活性相关性
4.2 抗体长期存在机制与意义
4.2.1 抗体长期存在的机制
4.2.2 抗体长期存在的意义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综述 SARS研究概述
综述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ARS-CoV感染人群抗体的跟踪研究及意义[J]. 王海滨,姜素椿,王二平,周先志,李永利,赵敏解. 传染病信息. 2009(04)
[2]77例SARS病例4年中抗体变化的研究[J]. 樊春红,张正,杨铁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06)
[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冠状病毒总抗体及N和S蛋白抗体的随访研究[J]. 闫惠平,檀玉芬,庄辉,周育森,赵春惠,冯霞,金荣华,吴昊,福燕. 中华内科杂志. 2006(11)
[4]SARS冠状病毒抗体2年追踪研究[J]. 吴立平,田相义,常一华,郑蕾,张莉媛,王乃昌,那丹宇,张秋香,马建瑞,赵习芳. 现代预防医学. 2006(07)
[5]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的研究进展[J]. 刘俊丽,曹诚,马清钧. 生物技术通讯. 2006(02)
[6]SARS病毒源头及变异研究进展[J]. 米伟.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7)
[7]SARS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分析[J]. 李青,曾凡伟,徐刚. 灾害学. 2004(03)
[8]SARS相关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的研究(综述)[J]. 唐小龙,江振友,向军俭,孙晗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4(04)
[9]两次随访的康复期SARS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活化分子的研究[J]. 蔡萃,曾星,欧爱华,黄羽,张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4(03)
[10]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动态观察[J]. 杨民,路遥,付琦,徐克沂.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3(12)
本文编号:3435113
【文章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病毒的可能来源和跨种传播
1.2 SARS-CoV的主要结构蛋白
1.2.1 SARS-CoV S蛋白、受体和受体结合区(RBD)
1.2.2 SARS-CoV N蛋白
1.3 SARS-CoV的实验室诊断
1.4 SARS-CoV的免疫应答
1.4.1 SARS-CoV的体液免疫反应
1.4.2 SARS-CoV的细胞免疫反应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实验流程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本研究的实验流程
2 研究对象、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实验材料、试剂、仪器和试剂配制
2.2.1 实验材料
2.2.2 主要试剂
2.2.3 主要仪器
2.2.4 常见试剂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大肠杆菌(E.coli)化学感受态的制备
2.3.2 转化
2.3.3 质粒的大量提取(QIAGEN试剂盒)
2.3.4 琼脂糖凝胶电泳
2.3.5 质粒定量
2.3.6 pRBD质粒转染293T细胞(用LIPOFECTAMINE 2000)
2.3.7 ELISA初步检测RBD表达
2.3.8 RBD蛋白的纯化与浓缩
2.3.9 蛋白定量(Bio-Rad Protein Assay)
2.3.10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2.3.11 Western Blotting
2.3.12 SARS-CoV IgG检测(商品化试剂盒)
2.3.13 S蛋白、N蛋白、RBD蛋白间接ELISA
2.3.14 功能性假病毒的获得
2.3.15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2.3.16 中和抗体检测操作流程
2.4 统计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RBD质粒琼脂糖电泳
3.2 ELISA初步检测RBD转染后的表达
3.3 SDS-PAGE分析纯化的RBD蛋白
3.4 RBD蛋白免疫印迹
3.5 RBD蛋白定量
3.6 假病毒制备所用质粒琼脂糖电泳
3.7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3.8 SARS-CoV,S蛋白和N蛋白IgG动态变化
3.9 抗体的中和活性及与SARS-CoV、S蛋白IgG相关性
3.10 RBD IgG抗体动态变化以及与中和活性的相关性
3.11 4名康复者第五年IgG抗体和抗体的中和活性检测
4 讨论
4.1 SARS-CoV及其结构蛋白抗体动态变化
4.1.1 S蛋白、N蛋白特异抗体动态变化
4.1.2 S蛋白间接ELISA的灵敏度高于商品化试剂盒
4.1.3 SARS康复者抗体的中和活性
4.1.4 S蛋白特异IgG抗体与中和活性相关性
4.1.5 RBD蛋白特异IgG抗体与中和活性相关性
4.2 抗体长期存在机制与意义
4.2.1 抗体长期存在的机制
4.2.2 抗体长期存在的意义
5 小结
6 参考文献
综述 SARS研究概述
综述参考文献
文章发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SARS-CoV感染人群抗体的跟踪研究及意义[J]. 王海滨,姜素椿,王二平,周先志,李永利,赵敏解. 传染病信息. 2009(04)
[2]77例SARS病例4年中抗体变化的研究[J]. 樊春红,张正,杨铁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7(06)
[3]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冠状病毒总抗体及N和S蛋白抗体的随访研究[J]. 闫惠平,檀玉芬,庄辉,周育森,赵春惠,冯霞,金荣华,吴昊,福燕. 中华内科杂志. 2006(11)
[4]SARS冠状病毒抗体2年追踪研究[J]. 吴立平,田相义,常一华,郑蕾,张莉媛,王乃昌,那丹宇,张秋香,马建瑞,赵习芳. 现代预防医学. 2006(07)
[5]SARS冠状病毒核衣壳蛋白的研究进展[J]. 刘俊丽,曹诚,马清钧. 生物技术通讯. 2006(02)
[6]SARS病毒源头及变异研究进展[J]. 米伟. 现代预防医学. 2005(07)
[7]SARS对我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影响分析[J]. 李青,曾凡伟,徐刚. 灾害学. 2004(03)
[8]SARS相关冠状病毒刺突糖蛋白的研究(综述)[J]. 唐小龙,江振友,向军俭,孙晗笑.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2004(04)
[9]两次随访的康复期SARS患者T细胞亚群及其相关活化分子的研究[J]. 蔡萃,曾星,欧爱华,黄羽,张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04(03)
[10]SARS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及动态观察[J]. 杨民,路遥,付琦,徐克沂.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3(12)
本文编号:34351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343511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