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呼吸病论文 >

维生素D、LL-37和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6 08:03

  本文关键词:维生素D、LL-37和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糖尿病 肺结核 维生素D 抗菌肽 细胞因子


【摘要】:研究背景 中国是一个肺结核高负担的国家,肺结核发病率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印度。肺结核具有传染性,当人吸入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微滴就可能感染结核菌。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感染结核菌。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2011年中日友好医院杨文英教授的流行病学调查指出糖尿病的患病率是9.7%,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为15.5%。糖尿病增加肺结核的防控难度,糖尿病中肺结核的患病率约占10%-15%,较正常人群高3-6倍,糖尿病合并肺结核需要引起重视。目前糖尿病和肺结核的双向筛查还没有相关结果发布。糖尿病和肺结核这两种共存的疾病都和免疫系统相关,阐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状况非常必要。 维生素D是一种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前体,现代研究发现活性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活性维生素D通过与免疫细胞的受体结合改变免疫细胞的表型和功能,抑制过激的免疫反应。活性维生素D与其受体结合后还可以产生LL-37(人内源性抗菌肽),LL-37具有清除结核菌的能力。目前没有关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内维生素D和LL-37水平的研究,阐明此问题将对维生素D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T细胞免疫在肺结核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T细胞包括多个T细胞亚群,产生多种细胞因子,组成复杂而功能强大的细胞因子网络。细胞因子的免疫调控对于预防和治疗结核病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以何种水平存在,如何相互影响,尚不清楚。阐明细胞因子在这一特殊感染人群的水平将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采用准确先进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反映体内维生素D的状态;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L-37的水平;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一系列细胞因子的水平,旨在明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维生素D,LL-37和细胞因子的水平,阐明上述因素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的影响和相互关系,为将来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第一部分 维生素D、LL-37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 目的 1.明确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体内维生素D和LL-37的水平。 2.阐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 3.讨论维生素D和LL-37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的影响。 方法 1.研究对象选自山东省胸科医院的住院患者和院内健康的工作人员,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 NC),肺结核组(pulmonary tuberculosis, PTB)和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diabetes mellitus with pulmonary tuberculosis, DMPTB)。NC组:健康的院内工作人员30例;PTB组:初治肺结核患者30例;DMPTB组: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 2.采集研究对象的血清和血浆标本,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应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LL-37的水平;同时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常规、免疫功能、PPD试验、痰抗酸杆菌涂片,痰结核菌培养和胸部CT等检查。数据应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1.研究对象血清25羟维生素D3和血浆LL-37的水平 1)血清25羟维生素D3:DMPTB组(11.36±4.85ng/ml)及PTB组(12.04±6.08ng/ml)明显低于NC组(17.49±7.50ng/ml)(P0.01)。DMPTB组和PTB组两者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血浆LL-37:DMPTB组(57.52±34.17ng/ml)和PTB组(44.53±16.88ng/ml)明显高于NC组(32.20±10.14ng/ml)(P0.01)。DMPTB组和PTB组两者之间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研究对象的临床特点 1)空腹血糖、HbAlc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 DMPTB组的FBG、HbA1c(%).中性粒细胞(11.05±3.62mmol/L;8.63±2.35;5.48±2.60*109/L)明显高于PTB组(4.80±0.54mmol/L;5.25±0.27;4.77±2.52*109/L)和NC组(4.73±0.55mmol/L;5.28±0.29;4.06±0.99*109/L)(P0.05)。PTB组和NC组的FBG、HbA1c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 2)PPD试验直径、免疫功能CD4+T细胞的水平 NC组PPD试验直径(11.17±5.78cm)明显低于PTB组(17.98±5.98cm)和DMPTB组(16.33±4.76cm)(P0.05)。CD4+T细胞比例(%)在PTB组(35.86±8.07)和DMPTB组(35.16±8.85)两组的水平明显低于NC组(48.55±1.61)(P0.05)。PTB组和DMPTB组两组之间的PPD试验直径、CD4+T细胞比例无统计学差别(P0.05)。 3.PTB组和DMPTB组痰和影像学结果 DMPTB组的痰抗酸杆菌涂片阳性率(15/30,50%),痰结核菌培养阳性率(18/30,60%),胸部CT空洞的发生率(19/30,63.3%)明显高于PTB组(7/30,23.3%;9/30,30%;6/30,20%)(P0.05)。 4.相关分析 FBG与HbA1c(r=0.84,P=0.000),与LL-37(r=0.304,P=0.004)呈正相关关系。 CD4+T细胞比例与25羟维生素D3呈正相关关系(r=0.246,P=0.020);与HbA1c, LL-37呈负相关关系(r=-0.229, P=0.030;r=-0.495, P=0.000)。PPD试验直径与LL-37具有正相关关系(r=0.262,P=0.013)。 结论 1.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和LL-37水平,较低的CD4+T细胞比例,容易排菌和产生空洞。 2.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提示补充维生素D可能有益。 3.LL-37可作为结核病的生物标记物。 第二部分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 目的 1.阐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一系列T细胞因子的水平。 2.分析多个细胞因子对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疾病的影响。 方法 研究对象、标本采集和统计分析同第一部分,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清中一系列T细胞因子的水平。 结果 1.Th1细胞因子(IFN-γ, IL-2和IL-12)水平 1) DMPTB组和PTB组的血清IFN-γ水平(17.43±29.90pg/ml;12.23±11.18pg/ml)明显高于NC组(2.09±4.66pg/ml)(P0.05)。DMPTB组和PTB组的血清IFN-y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DMPTB组的血清IL-2水平(62.18±52.15pg/ml)明显高于PTB组(36.81±35.56pg/ml)和NC组(27.07±32.52pg/ml)(P0.05), PTB;组和NC组的血清IL-2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 3)NC组、PTB组和DMPTB组三组之间的血清IL-12p70水平(4.09±5.99pg/ml;6.67±8.61pg/ml;8.29±13.41p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 2.Th2细胞因子(IL-4, IL-5, IL-10和IL-13)水平 1)血清IL-4, IL-10和IL-13水平在DMPTB组(58.18±58.96pg/ml;11.39±11.53pg/ml;49.56±63.31pg/ml)及PTB组(38.37±28.98pg/ml;9.03±6.36pg/ml;31.49±22.45pg/ml)明显高于NC组(14.72±18.86pg/ml;5.05±5.77pg/ml;15.77±19.21pg/ml)(P0.05)。DMPTB组和PTB组两组之间的IL-4, IL-10和IL-13的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别(P0.05)。 2)NC组,PTB组和DMPTB三组之间的血清IL-5水平(5.47±6.86pg/ml;9.96±10.19pg/ml;9.57±12.67p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 3. Th9,Th17和Th22(IL-9, IL-17A和IL-22)细胞因子水平 1)血清IL-9和IL-17A水平在DMPTB组(12.42±24.00pg/ml;42.24±67.70pg/ml)及PTB组(6.30±11.03pg/ml;31.56±19.07pg/ml)明显高于NC组(0.68±0.64pg/ml;9.33±8.15pg/ml)(P0.05)。DMPTB组和PTB组两组之间的IL-9, IL-17A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NC组血清IL-22的水平(677.01±538.24pg/ml)明显高于PTB组(391.33±264.66pg/ml)及DMPTB组(407.23±345.98pg/ml)(P0.01)。PTB和DMPTB两组之间的血清IL-22的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4.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和TNF-α)水平 1)血清TNF-α的水平在DMPTB组(13.49±20.28pg/ml)及PTB组(11.51±10.95pg/ml)明显高于NC组(1.69±3.12pg/ml)(P0.05)。DMPTB组和PTB组两组之间TNF-a水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DMPTB组的血清IL-6水平最高(53.12±98.50pg/ml), PTB组其次(5.16±4.03pg/ml), NC组最低(1.36±2.33pg/ml),两两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NC组,PTB组和DMPTB组三组之间的血清IL-1p水平(3.75±7.23pg/ml;11.07±11.45pg/ml;28.81±85.96pg/ml)无统计学差异(P0.05)。 5.相关分析 1)临床特征与细胞因子的相关关系 正相关关系 CD4+T细胞比例与IL-22呈正相关(r=0.217,P=0.040)。 HbAlc与IL-4,IL-6,IL-13,IL-17A,IFN-γ呈正相关(r=0.398,P=0.040;r=0.237,P=0.024;r=0.320,P=0.002;r=0.274,P=0.009;r=0.311,P=0.003)。 PPD与IL-4,IL-10和IL-17A呈正相关(]=0.222,P=0.036;r=0.213,P=0.044;r=0.210,P=0.047)。 负相关关系 25羟维生素D3与IL-13呈负相关(r=-0.234,P=0.027)。 2)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 IFN-y与IL-4,IL-9和IL-17A呈正相关关系(r=0.641,P=0.000;r=0.301,P=0.004;r=0.796,P=0.000)。 IL-4与IL-9.IL-17A呈正相关关系(r=0.246,P=0.019;r=0.608, P=0.000)。 IL-9与IL-6呈正相关(r=0.215,P=0.042)。 IL-10与IL-2,IL-13,TNF-a呈正相关(r=0.248,P=0.018;r=0.238,P=0.024;r=0.420,P=0.000)。 结论 1. Th1、Th2、Th9、Th17、Th22细胞因子和前炎症细胞因子参与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 2.IL-9和IL-17可作为结核病诊断新的血清学标志物。 3.IL-2和IL-6是鉴别糖尿病肺结核和非糖尿病肺结核的重要细胞因子。 4.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后Thl与Th2细胞因子增强,Th1细胞因子的代偿不足以阻止肺结核的发生。 5.维生素D缺乏和血糖控制不佳导致Th2细胞因子增强,CD4+T细胞比例降低,保护性细胞因子IL-22水平下降。 6.IL-22将来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抗结核辅助治疗方式。 课题的创新性及意义 1.在国内外首次观察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维生素D、LL-37的水平。 2.糖尿病肺结核患者的维生素D测定采用准确先进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3.在国内外首次应用流式细胞仪阐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一系列T辅助细胞因子的水平。 4.在国内外首次研究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维生素D、LL-37与T细胞因子免疫的关系,为维生素D将来应用于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辅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 肺结核 维生素D 抗菌肽 细胞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587.1;R521
【目录】:
  • 中文摘要6-12
  • 课题的创新性及意义12-13
  • ABSTRACT13-20
  • 符号说明20-22
  • 第一部分 维生素D、LL-37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22-42
  • 前言22-23
  • 材料与方法23-29
  • 结果29-35
  • 讨论35-38
  • 参考文献38-42
  • 第二部分 细胞因子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水平研究42-66
  • 前言42-43
  • 材料与方法43-46
  • 结果46-54
  • 讨论54-59
  • 参考文献59-66
  • 综述66-76
  • 参考文献70-76
  • 致谢76-77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77-78
  • 英文论文178-92
  • 英文论文292-106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10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淑兰,曹志然,魏宝莲;细胞因子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 居小萍,王健民;细胞因子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作用[J];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2000年04期

3 张凤蕴,吕雪莹,于伟玲,王丽群,王琳,李殿俊;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几种细胞因子的检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00年01期

4 黄飞;血液成分中的细胞因子[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年02期

5 陈纯;细胞因子与移植物抗宿主反应[J];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2000年03期

6 梁昒 ,李小权;细胞因子与分娩[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1年03期

7 郑治钢;细胞因子及其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J];陕西医学检验;2001年02期

8 王岩,魏永祥,贾振庚;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细胞因子的关系[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年02期

9 杜秀平,贾立群;癌症恶病质和细胞因子[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1年03期

10 黄蓉,黄席珍;睡眠与细胞因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文波;;细胞因子在鼠肺组织照射后不同时间表达的研究[A];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六届二次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疗专业委员会二届二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2 杨洁;范瑞强;;Th1/Th2细胞因子在复发性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中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第七次学术年会、2010年重庆四川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术年会、全国中西医结合诊疗皮肤性病新进展新技术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0年

3 周继勇;陈吉刚;王金勇;滕巧泱;黄振宇;顾建友;;家禽细胞因子研究概况[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剑平;徐克沂;高燕菁;程经华;徐道振;陆蕴茹;;中药体外诱导细胞因子的作用及机制探讨[A];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张晓光;惠延年;韩泉洪;马吉献;;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受到牵拉力作用后细胞因子的表达[A];中国眼底病论坛·全国眼底病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6 熊怡凇;吴韦霖;张玲珍;周运恒;韩志君;仲人前;;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U937细胞Siglec-1表达及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成立30周年庆典大会资料汇编[C];2009年

7 郑丽萍;应燕萍;施莉莉;洪梅;谢园园;;三种不同干预方法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影响[A];中华护理学会第16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2年

8 任新生;乔佑杰;夏欣华;徐杰;贾洪艳;;抗凝血酶Ⅲ对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A];2005年全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学术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5年

9 李国平;王全溪;;细胞因子及其在兽医学中的应用[A];2010年福建省畜牧兽医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李静平;李庆生;李杰;;“肤敏”膏抑制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机制的研究[A];'2008临床中药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仇逸;口服细胞因子治疗肿瘤将获突破[N];医药经济报;2009年

2 通讯员 何育萍 记者 王玉华;我省细胞因子研究获重大突破[N];湖北日报;2001年

3 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 张鲁勤;白介素18等细胞因子在非恶性血液病中的作用及临床研究[N];徐州日报;2005年

4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徐叔云 魏伟 王华 吴成义 李常玉;细胞因子是柄双刃剑[N];中国医药报;2003年

5 本报特约通讯员 吴志军;向一个个“第一”冲击[N];解放军报;2002年

6 王振坤;人体的血液防线之一[N];家庭医生报;2007年

7 ;独辟蹊径 追根溯源[N];中国医药报;2003年

8 王苏平;探究中医证本质[N];健康报;2004年

9 新言;中医证的本质是细胞因子吗?[N];科技日报;2005年

10 清华;世界多肽药物的研发概况[N];中药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一宁;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炎前细胞因子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8年

2 牛忠英;三种细胞因子对牙周膜纤维细胞功能和基因调节作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1年

3 羊继平;肾移植供受者细胞因子及细胞因子受体基因多态性对近期移植效果的影响[D];第二军医大学;2003年

4 陈刚;人TH2细胞因子对异种血管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4年

5 夏红天;细胞因子与肝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临床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6年

6 陈力航;IL-18,IL-33对Th1,Th2细胞因子的表达调控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病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3年

7 杨纪华;SCLC外周血免疫相关细胞因子与疗效和预后的关系[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4年

8 杨艳;广西地区人群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与肝细胞癌易感性的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11年

9 汪健;手术创伤后炎性细胞因子和细胞反应的临床和基础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10 郭涛;幽门螺杆菌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对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和离体壁细胞酸分泌的调节及机制初探[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文博;Th1和Th2型细胞因子在不同MHC-B单倍型鸡群中的表达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2 徐军;神经节苷脂致敏兔后其抗体及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D];青岛大学;2005年

3 陈勇华;Th1型细胞因子TNF-α/Th2型细胞因子IL-10与妊高征相关性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2年

4 申万永;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诊治状况回顾及相关细胞因子分子表达的实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杨欣;肺癌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及NKG2D表达的临床意义[D];山西医科大学;2013年

6 杨占军;温肾补阳法对鼻鼽Th1/Th2细胞因子调控机理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7 刘婷;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外扩增研究及其分泌细胞因子的高通量筛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12年

8 曹利佳;辅助性T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变化及意义[D];新乡医学院;2013年

9 夏红飞;妊娠过程中IL-表达的变化及Th1型细胞因子对其表达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10 曹蕾;助孕3号方对自然流产Th1/Th2型细胞因子、P、NO干预的临床与实验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821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6821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