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管插管头位上气道三维重建及气流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不同气管插管头位上气道三维重建及气流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维重建 上气道 CT 头位 气管插管 上气道 CFD 头位 麻醉通气
【摘要】:第一部分不同麻醉头位上气道CT三维图像的比较分析研究目的对一例志愿者三种不同头位的上气道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从经典三轴线理论和气管插管的立体空间两个角度比较分析,为优化气管插管头位提供解剖学依据。对象与方法健康女性志愿者1例,年龄25岁,身高173cm,体重62kg,BMI20.7kg/m2,ASA I级,Mallampati评分I级。在平卧位、后仰位、嗅物位下分别行上气道CT平扫,并三维重建上气道模型。在CT影像上标记口轴(MA)、咽轴(PA)、喉轴(LA)线位置并测量口-咽轴、口-喉轴、喉-咽轴之间的交角。标记通过寰椎平面的直线(A),通过枕骨下缘平面的直线(O),测量A-O线相交的锐角。根据CT图像重建上气道三维模型并选口腔和口咽腔区域,计算口腔和口咽腔体积(Vo和Vp)。结果三种体位下口-咽-喉三轴线交角总和,平卧位后仰位嗅物位;喉-咽轴交角平卧位≈嗅物位后仰位;口-咽轴交角嗅物位后仰位平卧位;口-喉轴交角后仰位嗅物位平卧位。A-O角嗅物位≈后仰位平卧位。口和口咽腔体积均是平卧位嗅物位后仰位,其中,嗅物位约是平卧位的1.57倍;后仰位约是平卧位的2倍。结论嗅物位时口-咽-喉三轴线最接近于重叠,最有利于喉镜显露声门;后仰位时口和口咽腔体积最大,有更多气管插管操作空间。第二部分CFD模拟不同麻醉头位下气流流场变化的比较分析研究目的使用计算流体力学模拟的方法,对三种不同头位上气道气流流场特点进行比较分析,为麻醉面罩通气头位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象与方法健康女性志愿者1例,年龄25岁,身高173cm,体重62kg,BMI20.7kg/m2,ASA I级,Mallampati评分I级。在平卧位、后仰位、嗅物位下分别行上气道CT平扫、三维重建上气道模型,测量上气道体积(V)及最狭窄处截面积(Amin)。对上气道三维模型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体网格,使用Spalart-Allmaras模型进行气流流场模拟,分别模拟三种头位下,气流量为10L/min时,张口和闭口正压通气的情况,获得压强分布图及速度流线图。结果上气道体积(V)及最狭窄处截面积(Amin)在嗅物位时最大,平卧位时最小。平卧位时,压强梯度及速度变化幅度最大,嗅物位时压强梯度和速度几乎不变。嗅物位时,气流流动较为平稳,平卧位和后仰位时,气流流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紊乱。闭口通气时,紊乱由小部分经口进入的气流造成,且不会对主要经鼻流入的气流造成太大影响;气流在咽部出现紊乱,张口通气时,紊乱由经口、经鼻的气流共同造成。平卧位时,闭口通气在鼻咽处有较明显的压强梯度变化、张口通气在口咽处有较明显的压强梯度变化。结论嗅物位和后仰位均能增大气道体积,且嗅物位气流流速以及压强梯度变化最小,嗅物位面罩通气较有优势;张口通气相较于闭口通气时,气流在咽部紊乱程度更大;此外在平卧位时,张口通气压强梯度变化不利于维持气道通畅,而闭口通气压强梯度变化有利于维持气道通畅,闭口通气比张口更有优势。
【关键词】:三维重建 上气道 CT 头位 气管插管 上气道 CFD 头位 麻醉通气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5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引言14-15
- 1.2 以CT为基础三维重建气道15-16
- 1.3 气道流体力学模拟16-18
- 1.4 影像技术在麻醉气道管理研究中的应用18
- 1.5 计算流体力学在麻醉气道管理研究中的应用前景18-20
- 第二章 三种气管插管头位上气道CT三维图像的比较分析20-30
- 2.1 研究背景20-21
- 2.2 对象与方法21-23
- 2.2.1 研究对象21
- 2.2.2 设备和方法21-23
- 2.3 结果23-26
- 2.3.1 口轴、咽轴、喉轴三条轴线夹角及其与寰枕关节角度的关系23-25
- 2.3.2 三种头位下,,口腔和口咽腔的体积25-26
- 2.4 讨论26-29
- 2.5 本章小结29
- 附件29-30
- 第三章 CFD模拟不同麻醉头位下气流流场变化的比较分析30-51
- 3.1 研究背景30-32
- 3.2 研究对象32
- 3.3 研究方法32-35
- 3.3.1 上气道三维模型的建立32-33
- 3.3.2 上气道三维模型网格划分和体网格建立33-34
- 3.3.3 正压通气上气道气流流场的数值模拟34-35
- 3.4 结果35-46
- 3.4.1 不同头位上气道体积和最窄截面积的比较36
- 3.4.2 不同头位张口和闭口时正压通气上气道气流流场分布的比较分析36-46
- 3.5 讨论46-50
- 3.6 本章小结50-51
- CHAPTER ONE PREFACE51-58
- 1.1 Introduction51-52
- 1.2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 of the airway based on CT scan image52-54
- 1.3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simulation of airway54-56
- 1.4 The application of radiological technique in airway management of anaesthesia56
- 1.5 The application of CFD method in airway management56-58
- CHAPTER TWO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3-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IC IMAGES OF UPPER AIRWAY IN THREE DIFFERENT HEAD POSITIONS FOR TRACHEAL INTUBATION58-68
- 2.1 Introduction58-59
- 2.2 Method59-61
- 2.2.1 Subject59
- 2.2.2 Instrument59-61
- 2.3 Result61-64
- 2.3.1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hree axes and atlanto-occipital joint61-63
- 2.3.2 The volume of oral and oropharyngeal cavity in different positions63-64
- 2.4 Discussion64-67
- 2.5 Conclusion67-68
- CHAPTER THREE COMPARISON OF AIRFLOW CHANGES DUE TO HEAD AND NECK POSITION BY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68-86
- 3.1 Background68-70
- 3.2 Subject70
- 3.3 Method70-73
- 3.3.1 Reconstruction of 3D airway models70-71
- 3.3.2 Volume meshes71-72
- 3.3.3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 of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72-73
- 3.4 Result73-82
- 3.4.1 The comparison of airway volume and minimum cross sectional area in different positions73
- 3.4.2 Comparison of airflow fiel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with mouth-closed and mouth-opened ventilation73-82
- 3.5 Discussion82-85
- 3.6 Conclusion85-86
- 参考文献86-91
- 致谢91-92
- 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92-93
- 八年制学位论文要求9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封净;杨随兴;张佐;;正常无鼾人群上气道形态研究现状[J];宁夏医学杂志;2009年11期
2 贾培增,傅民魁,曾祥龙;下颌前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上气道形态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06期
3 张华,马文礼,李同英;上气道解剖异常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影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3年02期
4 陈宝元 ,冯靖;上气道与无创正压通气[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3年05期
5 温伟生,胡敏,王照五,石校伟,杨舸,肖红喜;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不同体位时上气道变化的对比研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年03期
6 刘珊珊,刘辉国;上气道肌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2005年08期
7 刘嘉琳;李庆云;黄绍光;李敏;曹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上气道螺旋CT影像阻塞位点研究[J];上海医学;2005年11期
8 胡荣党,潘可风,刘月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上气道形态核磁共振成像研究[J];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005年01期
9 卢海燕;董福生;左艳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上气道及其周围结构特征的研究进展[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2期
10 李向东;高雪梅;曾祥龙;;无鼾男性上气道最小截面积与周围组织的相关性[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荣党;潘可风;刘月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大小及软组织的动态变化研究[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2 胡荣党;刘月华;潘可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睡眠时上气道动态变化的超快速核磁共振研究[A];浙江省口腔医学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暨浙江省第二十三届口腔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3 赵晓光;刘月华;;下颌渐进前伸对清醒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上气道三维结构的影响[A];2004年上海市口腔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4年
4 李向东;高雪梅;曾祥龙;;无鼾男性上气道及周围组织形态的增龄性变化[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5 贾培增;傅民魁;曾祥龙;;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中的上气道形态因素[A];第三届全国睡眠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6 胡吉波;胡红杰;侯铁宁;高航翔;夏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发生阻塞部位的上气道螺旋CT诊断[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届全国放射学大会论文汇编(下册)[C];2006年
7 陈广;卢晓峰;朱敏;何建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上气道计算流体动力学初步研究[A];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何建德;卢晓峰;石慧敏;王韶颖;;正常成人上气道三维CT重建参数的建立[A];全国睡眠呼吸障碍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张馨月;黄亚奇;;体位改变导致的流体分布变化对上气道形态与功能影响的模型研究[A];第十届全国生物力学学术会议暨第十二届全国生物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10 郑立文;;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的药物治疗选择[A];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年会——2013第十四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本报记者 李广宇;缉拿慢性咳嗽“要犯”──上气道咳嗽综合征[N];医药经济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吴苡婷;打呼噜也是一种疾病[N];上海科技报;2013年
3 宋冰冰;爱打鼾睡前4小时别饮酒[N];健康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蒋英英;山东地区6-18岁居民正常上气道形态和舌骨位置的CBCT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段瑶;单/双颌手术对颅面型、自然头颈姿势位、上气道的影响[D];第四军医大学;2016年
3 魏薇;不同气管插管头位上气道三维重建及气流流场数值模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夏漾辉;OSAHS多平面阻塞的定位评价及手术干预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年
5 杨向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软腭组织病理学研究及正常人软腭标本测量[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一种用于OSAHS阻塞定位和上气道手术疗效评估的辅助诊断技术[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5年
2 韩延钊;CBCT配准评价青少年患者拔牙与不拔牙矫治后上气道的形态学变化[D];山东大学;2015年
3 朱丽哲;小下颌畸形患者下颌前徙术后上气道形态及气流动力学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4 刘洋;应用上气道测压指导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的临床研究[D];天津医科大学;2015年
5 马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诊治进展[D];蚌埠医学院;2015年
6 吕连慧;不同年龄段安氏Ⅱ~1类错颌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上气道影响评估[D];大连医科大学;2015年
7 朱玉民;三种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快速生长期上气道头影测量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年
8 刘靖雷;基于聚类分析的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中医证候规律的研究[D];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2016年
9 喻群;鼻肺咳方治疗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型的临床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10 焦德龙;SARME及SFOT对上颌骨及其周围骨缝、下颌位置和上气道的影响[D];山东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7081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yixuelunwen/huxijib/708164.html